王成:为了他重新站在雪域之巅——一次不寻常的会诊手术

来到西藏已经半年多了,期间除了承担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日常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外,还肩负了拉萨市其他兄弟医院的医疗会诊任务。作为援藏专家,我们义不容辞的承担起了保障西藏人民健康福祉的任务。

2019年3月16日,利用周末时间,我应邀来到了西藏自治区军区总医院会诊。

总医院的医生为我介绍了患者的情况:该名患者,男性,45岁,4个月前放牛时从山崖跌落,本次以“右膝多发韧带损伤,右侧腓总神经损伤”收入院,因考虑到患者病情较重,手术难度较大,特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援藏专家会诊,协商手术情况。

经过细致的查体后,我发现患者右膝的前、后、外、后外多根韧带均严重断裂,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连行走都异常困难,更加奢谈进行放牧等重体力活动。同时,在了解到患者的家庭非常贫困,而且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如果不手术将会进一步加重“因病致贫”......经济情况和语言不通的问题,使他很难去内地大医院治疗。

看到患者眼神中对于恢复正常生活的渴求,与当地主任商量后,我主动表示,愿意义务为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院方也表示会为患者联系卫生扶贫资金做进一步的救助。

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以及西藏地区特殊的医疗情况,我与“大后方”(北医三院)的膝关节专家进行了沟通,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同时,建议医院为患者进行了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不出所料,患肢的深静脉合并血栓。于是我又为患者联系了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的专家,经过一系列远程会诊,专家表示深静脉血栓为陈旧性,对本次手术影响很小。经过大后方的老师、同事们的建议和帮助,使得我对这台手术更加有自信了。

经过前期各种充分的准备后,2019年3月27日10点多,我来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的手术室,为该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限于西藏当地的医疗条件,很难获取到与内地相同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我只能因地制宜的来完成手术,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最终,在西藏高原缺氧的环境下,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斗,我们为患者成功进行了“右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重建、外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修补、腓总神经探查”手术。下午4点30分,下台后我松了一口气,才感到已经非常疲惫了,顾不上休息,紧接着仔细叮嘱军区总医院的管床医生,对患者的术后运动康复、血管、神经情况的监测进行了细致的安排。

走出医院的大门,看着远山上的积雪,想到这样一个复杂的多发韧带损伤,经过大家5个小时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手术,使患者再次站立起来成为可能,内心的自豪和愉悦感,还是使我忘记了暂时的疲劳和饥饿。

3月28日将迎来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的特殊日子,我也相信,我为了西藏人民的健康福祉,为了大病不出藏,做出了我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和贡献。

(北医三院第四批援藏专家,运动医学科王成)

谢立:当骨片卡在10个月孩子的喉咙内

今天是个好日子,2019年3月28日,六十年前的今天西藏人民迎来民主改革,迎来了百万农奴当家作主的神圣日子,而今夜我又一次给一个藏族孩子以新生,给一个藏族家庭以希望,一切为了西藏更美的明天。

晚上九点半,手机传来急促的声音:“老师,气管异物,快来儿科急诊!”,这是我的徒弟吉宗,每次夜里的急诊都是她率先找到我。电话就是命令,马上往急诊赶,气管异物,每一分钟都是在为生命奔跑。

路上,冷风吹来,不禁要再把衣服裹紧些,今天白天已经做了三台手术了,下午有些低热,身上也没什么力气。当我赶到儿科急诊时,值班医生已经在处理患儿了。这是一个十个月龄的藏族男孩,胖胖的,家长驱车一个多小时从墨竹工卡赶过来,刚到时血氧一度降到六十多,现在吸上氧情况平稳些,但还是清楚听到孩子急促不畅的呼气声伴着抽泣,家长说晚上喂粥时卡了骨头后,呼吸立马就这样了......

明确异物史,开放静脉,备齐设备,赶紧交代转运和手术风险,联系手术室、麻醉科,先去放射科拍个片子,随后急诊手术。我一边口述指令,一边拨打巴罗主任电话寻求帮助,毕竟我还没有独立为这么小的孩子进行过气道异物手术,但此刻只能尽力和死神赛跑,为这孩子赢得更多生的希望。

当我进入手术室时,麻醉医生和护士已经在为孩子进行手术准备了,徒弟吉宗也已经把气管镜器械准备好,巴罗主任很快也赶到医院,这时小小的手术间内医生护士加起来十个人,大家都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术,手术的成败关乎了楼道里焦急等待的一大家子人未来的幸福。

先少量给药让孩子安静,再由巴罗主任进行气管镜检查,但没有给肌松药,孩子的声门始终闭合很紧,尝试几次都无法插入气管镜,而孩子的血氧根本维持不住,一度低到百分之十几,此时大家的心都揪得很紧......

再次进行面罩加压给氧,尽管我按着孩子的腹部,由于气道异物造成的梗阻,氧气不少吹进了消化道,孩子的肚子越来越胀。为了保障抢救的顺利进行,我们下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继续加压给氧,同时小心翼翼的给一点点肌松药松弛声门。

这次换我来进行气管镜探查,让巴罗主任缓一缓,因为气道探查时医生是跪在患者的头侧,俯身进行操作,在高原大多数人都不能坚持太久。我左手用喉镜轻轻抵到声门,右手用吸引器洗净气道里的分泌物。好小的声带,白白的像一扇紧闭的门挡在眼前,我调整自己的呼吸争取和孩子的呼吸同步,瞄好声门开放的一瞬间,右手把同事递给我的气管镜顺着极小的缝隙插进气管,第一步成功了。

孩子的气道全是分泌物,异物的刺激已经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尽快取出异物。可是我们的器械很难配合上给这么小的孩子进行操作,巴罗主任反复更换了三把钳子,在我身边多次调整操作角度,麻醉医生密切监护生命体徵调整用药,孩子的血氧一次次出现波动,终于随着一声惊呼,异物取出来了,这是一个成人指甲大小的硬骨片。

手术成功,孩子暂时渡过难关,但接下来还要由儿科重症医生帮他克服后面的困难。

从手术室出来已经快午夜十二点,今天天空的星星格外多,也格外明亮。我知道,在今天这样一个对于全西藏人民都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又一次帮助了一个藏族家庭,为他们今后的美好生活奉献了自己作为一名援藏医生的绵薄之力,而藏族人民美好的明天中一定会有全国各族同胞对他们的最大祝福,为了西藏更美的明天,我们继续前行。

(北医三院第四批援藏专家,耳鼻喉科 谢立锋)

编辑 | 孙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