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房价高不高?有人说是有人说否。说是的人大多是还未买房的,说否的可能已经上车。这似乎是个很难客观评论的问题。

  但本文就是要客观地说:郑州的房价偏低,太TMD低了,而且还有强势上涨的基础。

  01

  基建红利

  我老家在豫西南偏僻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嗯,不由自主的唱起来了),十几年前为了让我和弟弟各有一座房子,父亲花了5000块钱从邻居家买来了一块宅基地。去年听说村子里又有宅基地交易,却依然是五六千块钱。十多年来,老家的房价——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地价——竟然没有涨。如果算上通货膨胀,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老家的房价地价不涨反跌!

  可是郑州呢,2009年房价不过4000上下,如今四环内难以买到均价13000元以下的房子了,十年之间上涨了三四倍。

  同样的十年,为什么我的老家是“失去的十年”、房价停滞,而郑州房价一路上涨呢?看看和十多年来郑州的变化就知道了。

  十多年前,郑州的城市框架仅仅是越过了二环刚到三环,但十年后有了地铁,有了京广快速路、陇海快速路、三环高架,如今四环快速路也快要贯通,诸多新的医院、学校、商场、艺术馆等也早已经建成。这些设施的建设费用大部分都来自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以郑州的地铁为例,一号线投资150亿元、二号线投资196亿元,这300多亿元仅仅是转化为几十公里的地下隧道、几十节地铁车厢吗?当然不是,它还转化为了地铁沿线、地铁口的房价!不然,为什么在地铁二号线开通,绿都紫荆华庭、澜湾的房子会在短时间内从8000多元跃至14000元?

  再举上海城建为例,为了迎接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同时开工了多条地铁,多项民生工程,在地铁通车、世博会举行之后,整个上海的GDP获得了大发展,与此同时上海房价也开启了上涨模式。

  原因无他,政府基建投入的费用,都将以设施周边的地价和房价上涨的形式来“兑现返本”,并且因为政府的投资一般情况下会拉动1.5-3.5倍的GDP增长,所以在房子和土地上,价值也很可能是加倍体现。

  设施周边的土地和土地上已建成的房子,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了基建的投入,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凡是在城市里购买了房子的人,就像购买了城市的股票,就会或多或少享受到了政府基建投入的利好,这就是基建红利。

  对比我的老家,十多年来村委会并未投入一分钱来修路架桥建学校,路面破败校舍陈旧,一任其自生自灭。在此情况下,房价怎么会长?

  2019年1月7日,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郑州市2018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显示,2018年,郑州市全年实际下达计划837.2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99.23%;2019年郑州市拟安排政府投资项目253个,投资计划总额为881亿元。

  也就是说,仅仅这两年,市政投资就将到达1700亿元

  这些基建投资将怎么样带动房价上涨,可想而知。

  在持续的基建投入下,郑州的土地和房子大幅吸收基建红利,郑州的房价怎么能不涨?

  02

  人口密度、人均GDP

  前两天和济南的朋友聊天,朋友说济南主城区的房价基本在3万元/平左右,老房子都2万元/平以上了。当他得知郑州主城区(四环内)的房价才13000-14000元/平的时候,感叹:

  郑州房价太TMD低了!

  这是直观的感受。如果比较一下济南和郑州的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就更明显。2018年济南前三季度为5858亿元,取季度平均数计算则全年为7810亿元,相比于2017年的7202亿元增长率为8%,属于合理范围。根据六普人口数量济南的人口密度为:1549人/平方公里,人均GDP为11.3万元。而郑州呢,人口密度为1203人/平米,人均GDP则为10万元。这个消息最近又一次得到印证。

  “1月12日召开的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传出喜讯,2018年,我市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大关,成功晋级“万亿俱乐部”。这是郑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牌,标志着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与此同时,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三大突破助力,郑州正式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在济南人口密度、人均GDP比郑州分别高23%、10%的情况下,房价竟然比郑州高了50%左右!如果仅仅看济南一个城市,或许存在偶然性的话,也可以对比一下武汉,2017年武汉GDP为13410亿元,2018年增速为8%,预计为14450亿元。照此计算2018年武汉人均GDP为13万元,人口密度为1309人/平方公里。而2018年武汉二手房价格则为18600元/平。也就是说,武汉和郑州比,人口密度、人均GDP分别高8%、23%的情况下,房价高出郑州27%。

  这样来看,和武汉济南相比,同样是省会城市,郑州的房价与人口密度、人均GDP之间依然是不相匹配,郑州房价依然是偏低的。

  03

  郑州的调控政策最为严格

  目前郑州的房价偏低,还有一个外界因素:房地产政策调控。纵向对比其他城市,郑州的调控政策最为严格:调控时间长,调控区域广泛,银行利率上浮大,调控措施多。

  首先看调控时限。从2016年9月份郑州主城区纳入限购范围以来,郑州已经经历了两年零3个月的调控期,至今不见松动迹象;

  其次是调控的范围:从2017年5月3日开始,郑州的调控变本加厉,三个郊区县市荥阳、新郑、中牟也纳入了限购区,限购范围扩大至七个区三个市,而除此之外的登封、新密、巩义等县级市也在不同程度上收到调控政策的限制,限购区域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还有便是商业贷款利率。目前郑州执行的商贷利率在全国来上浮幅度最高,首套房大部分上浮在25%以上,二套房都在30%以上,甚至到40%。高利于对于购房者的威慑力巨大。

  在此,我们再次呼吁:

  郑州刚需首套房子,购买时首付比例应恢复至20%,适用基准利率。

  即便抛开以上几个层面不谈,郑州也是政策调控力度较大、调控措施多的城市,限购、限签、限售、限贷、限价、限离等“六限”如同六根绳索紧紧的捆住了郑州楼市,动辄得咎。

  政策越严厉,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就越狠,严厉的政策调控势必限制了房价。调控成为新常态却一直都是“非常态”,它扭曲了正常的市场,不能客观反映价格和需求之间的真实关系。

  换句话说,一旦政策有所松动,价格的上扬将会是必然。

  04

  政策红利不断刺激

  近几年来,郑州的城市地位不断上升,作为河南的省会,其首位度稳步提升。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新二线城市、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等利好一波接着一波。

  这些政策并非口号,而是有规划有远见的,它是郑州发展的方向,这已经形成了共识、达成了预期。

  未来的郑州一定是中部地区的领头羊,在米字形高铁、郑欧班列等构成的“陆港”和航空港区构建的“空港”支撑下,郑州的国际化程度、对外交流贸易范围都将不断的扩大,经济的腾飞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政策的红利是什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一开始可能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在政策红利的滋润之下,必将呈现出“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欣欣向荣景象。

  政策调控、上浮贷款利率,一个是行政手段一个是金融手段,暂时限制了房价上涨——但基建红利、人口规模、政策红利是房价上涨的内在因素,只要基建在不断投入、人口在不断增长、政策不断给予支持,城市发展则是必然,房价的上涨也是必然。

  房价有上涨的基础和能力却因调控暂未上涨——换个思路想,这不正是置业投资的好时机吗?

  为什么说郑州房价太TMD低了?因为有人帮你摁着呢!

  买还是不买?2019年你随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