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漏尿,可以说是非常尴尬的症状之一。有的产妇生了宝宝以后,大笑会漏尿,咳嗽、打喷嚏会漏尿,重要的是再也没法憋尿,每当有尿意的时候,根本没法坚持。这样的症状,可以说对产妇宝妈,是一种极大的生活困境。

但医生表示,产后之所以漏尿,这是典型的月子病!事实表明,产后有漏尿情况的产妇,高达30%!在年轻时,只是有漏尿的情况,如果不及时修复,四五十岁的年龄,更有一半以上会出现排尿异常。

产后漏尿,为什么会出现呢?

这是因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包括在以往怀孕的时候,膀胱受到压迫,压力增大。加上分娩时盆底松弛,甚至受到损伤。盆底肌的松弛,造成收缩无力,无法控制密封性,因此产生产后漏尿。在坐月子期间,产妇必须好好修复,修复的及时,漏尿情况会逐渐减轻,最后恢复正常,但如果置之不理,漏尿现象会持续,到了产妇年龄大时,则更加严重和明显。

为了避免或者减轻产后漏尿情况,建议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包括以后,要做到4点:

1、坐月子期间,不可憋尿,有丝毫尿意,立即排尿。

膀胱和尿道口的压力越大,约会影响盆底肌的正常收缩,因此,在坐月子期间,虽然产妇需要补充营养,各类汤汤水水不少喝,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如果外出,更要注意保护自己,不可长时间不排尿,更加造成盆底肌的损伤。

2、坐月子期间,包括刚出月子的一个月,产妇要避免剧烈运动。

人的运动,会对身体内部各个器官造成压力,尤其是剧烈运动,会造成腹压增加,一不小心就会形成漏尿。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如果漏尿现象不明显,或者没有漏尿现象,在以后多数没有太大问题。

3、坐月子期间,避免长时间哄孩子,避免长期睡眠不足,造成疲劳。

有些个别有漏尿现象的产妇,等过段时间会减轻,甚至慢慢消失。这是因为在生孩子时子宫下沉,对盆底以及膀胱产生不小的压力,等到子宫慢慢恢复到原来正常的位置,压力减轻,慢慢会好转。但这个前提是,产妇不能久坐、久站,更不能负重,应该多多休息,促进子宫位置的复原。熬夜哄孩子、长期睡不好,让子宫的修复过程受阻,对身体损伤极大。

4、做好盆底肌修复运动,典型的可利用提肛运动修复法。

不仅在坐月子期间,包括出月子以后,有漏尿现象的产妇,都应该做好提肛运动。这项运动非常有利于盆底肌的韧性恢复。这项运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包括躺在床上休息的产妇,也能随时进行。

医生提醒,如果产后3个月之后,漏尿现象还是存在,一定要去医院及时检查,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