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妮

  變則通,通則達。

  作爲率先把新能源汽車業務獨立運營的北汽新能源,在經過第一個五年初創期的階段成功之後,將於年內與北京汽車紳寶實現品牌合併。爲了完成這一合併舉措,北汽集團自2018年便開始積極運作:合併營銷體系、獨立北京越野汽車公司、對管理高層進行調整……然而,兩大品牌合併也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爲了順應北汽集團的發展大勢,這一舉措勢在必行。

  乘用車板塊合併年內完成

  3月12日,【汽車維基】從北汽相關人士處獲悉,北汽集團將於今年年內將完成對北汽新能源與北京汽車紳寶兩個品牌的合併重組。至於兩個品牌合併後如何命名,尚且屬於集團內部討論階段。

  當前,北汽集團旗下的自主業務分爲四大板塊:北京汽車(紳寶品牌)、北汽越野、北汽新能源(包括Acrfox和Lite品牌)、昌河和威旺品牌。一旦實現北汽新能源與北京汽車紳寶品牌的合併,或將重新改變當下自主業務三大板塊的格局。

  毫無疑問,紳寶品牌是北汽集團燃油乘用車領域的支柱板塊。在2018年,紳寶品牌推出了紳寶智行和紳寶智道兩款產品,計劃通過“都市SUV+轎車”兩大產品線佈局,推動紳寶品牌重回主流,並向中高端發展。未來,北汽還將持續推出其他產品來支撐紳寶品牌向上。

  自2014年獨立運營的北汽新能源則領軍中國新能源市場,2018年,北汽新能源銷售15.8萬輛新車,連續第六年蟬聯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此外,北汽新能源也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完成上市,北汽藍谷成爲A股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兩個品牌強強聯合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首先,儘管北汽新能源在過去幾年實現了多種成就,但卻一直在爭議聲中成長,產品結構單一,主打低端產品的北汽新能源所推出的車型實則是對紳寶車型的動力改造(如下圖對應關係),通過兩個渠道進行營銷無非是對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浪費。反之,採用相同產品策略的上汽榮威則沒有選擇走新能源品牌獨立的路子,而是直接在燃油車型名字前加“E”(純電動)、“e”(插電混動)來命名新能源車型。

  其次,按照北汽集團的“全面新能源”戰略,截止到2025年在全國範圍內不再銷售傳統燃油車,這意味着旗下所有燃油車型都將新能源化,同屬乘用車板塊下的兩大品牌進行合併,無疑也是對資源的高效利用。

  合併從營銷體系入手

  當然,北汽新能源與北京汽車紳寶兩個品牌合併重組的舉措不是一蹴而就,早在2018年就已經開始逐步實施。

  2018年9月,北汽股份總裁陳宏良就曾披露,北汽集團正在考慮建立“北汽新能源聯合艦隊”,將電車、混動、油車力量整合,聚集發力,北汽股份紳寶、北汽新能源兩家公司逐步開放銷售授權。

  據瞭解,北汽新能源截止2018年年底累計共有503家經銷商,其中2018年就新建了223家,覆蓋全國179個地級城市和194個縣級城市;而北汽紳寶截止2017年底,共有一級授權經銷店420家,認證二級授權經銷店超過1100家。兩家銷售網絡的合併意味着北汽新能源的經銷商數量將擴充至900多家,實現更大面積的市場覆蓋。

  而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的成立同樣是自主業務板塊重新整合的重要一環。今年1月2日,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北汽越野車正式剝離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爲集研發、採購、製造、營銷等爲一體的獨立運作的公司。據瞭解,爲了讓北汽越野獨立運營, 2018年11月,北汽集團已將其現有的最後一張汽車生產牌照讓渡給北汽越野。

  今年年初北汽新能源的高層人事變動,預示着自主板塊變革將進入高潮階段。2月1日,北汽藍谷發佈公告稱,原北汽集團新能源管理部副部長馬仿列代替鄭剛出任北汽藍谷董事、經理,這宣告着北汽新能源過去五年第一輪初創期的階段性成功,同時也意味着北汽新能源進入第二輪創業的新階段。

  品牌整合符合北汽大勢

  五年之前,北汽新能源率先成爲獨立運營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五年之後的今天,正當其他自主汽車品牌紛紛跟風獨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風口,北汽新能源又搶先一步與紳寶品牌合併重組,這難道預示了下一個五年的新趨勢?

  在北汽集團的規劃中,北汽集團自主板塊的業務,將分爲商用車(北汽福田)、越野車(北汽越野車公司)和乘用車(北汽新能源和紳寶等其他自主品牌)三個業務板塊。而北汽新能源和紳寶品牌的合併將是三大板塊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兩大品牌的整合並非易事,雖說當前兩大品牌已經逐步開放銷售授權,營銷體系正在逐步實現渠道共享,但兩大生產及營銷體系的人員整合也是一個大工程。至於兩大品牌合併後的品牌命名,北汽集團內部正在商討當中。

  作爲北汽集團的內部決策,北汽新能源與紳寶兩大品牌的合併重組勢在必行。長遠看來,這一舉措符合北汽高質量發展(產品向上、品牌向上、效率最大化)的宗旨。無論是紳寶品牌,還是北汽新能源,2019年都是形式嚴峻的一年,同樣也是極其關鍵的一年。

  變則通,但變革的路上挑戰與機遇並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