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天下杂志及台湾某些政治人物誉为小国典范的爱尔兰,从2008年金融风暴后出现国债危机,最后在决定找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IMF)求救,对方也同意了。当然,接受别人的帮忙是有交换条件的,该减少的政府支出要紧缩,税率可能要提高。但从最近的政策来看,他们砍的是每小时最低工资,对于在世界上算低的12.5%营业所得税,却不调降。(台湾是17%,还是最近调的)

就「接近欧洲大陆」,又是「岛国」这一点,难怪当年主流媒体们要台湾学爱尔兰,希望同是岛国,接近中国大陆的位置,可以让台湾成为其他国家资金进军中国大陆的跳板。去年初降了遗产税到10%,今年中签了ECFA,希望台商资金回来,不过如此减税下来,国民党政府重新执政两年,举债就8,000亿元,而且未偿债务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例,明年将会达到35%,如果按照此幅度下去,没开金手指或密技的话,没几年就要破四成的上限了耶!

低税率确实吸引了外国企业投资爱尔兰,每年10%的经济成长率也让该国夺得「塞尔蒂克之虎」(Celtic Tiger)的名号,但是经济学人早在2004年就觉得这个国家「怪怪的」,因为GDP成长的幅度明显高于国民生产毛额(GNP,后来才发现原来因为低税率,企业的利润都报在这个国家,没有直接创造就业机会。而且热钱多流到房地产市场去,不说别的,整个爱尔兰房地产价格2000年开始,在七年间翻了一倍呢

不少人希望今年签订的ECFA可以让台商资金回流,不过签了以后,资金的流量看起来往中国跑的还是占多数。就算资金真的回来,恐怕多数也跑到房地产市场了耶!要引进资金,就要直接促进真正的生产就业活动,要不然过几年后,就准备像爱尔兰一样,债信评等连降两级吧!到时企业借钱成本增加,用再低的税率恐怕都留不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