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屈原等君子不违背王道?

表面上是屈从与帝王威压,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君子本身坚持的信仰德行,说白了或许是一种贵族气质的坚持。

因为在君子概念中,君子与历史中的先古诸王符合,君子履行的是先王之德,而这就构成了历史理性,所以君子需要与王道同一,不能违背王道,否则就是不仁。这与后来君权的施压不同,这是一种自发的,其核心还是为了实现君子的信仰,而不是一切为了君王谄媚,所以这就出现了君王与历史不符时君子与帝王的对峙。

屈原也很矛盾,楚怀王和他心目中的帝王不负,但是他无法违背王道,所以只能投江。根本的,君子模仿的是上古先王,而不是以现在君王作依据。为什么君子信奉先王的品行?因为君子相信先王应天而降,是天启之道的化身。

如果说儒家的核心是礼,为了把人规范起来,那么这就体现了中国核心的价值观是社会性的,那么和西方的价值观就很不同。君子人格融入礼法中,所以他们的价值观也是融入礼法的。君子的人格认为是天的意志,而君王,先祖是天的意志,所以君子聚于人格拟天意志在对国家君王效忠体现。

因为君子人格代表了,君子品性将符合上天的指令。那这么说,君王代表了人们信奉的神灵?儒家思想不管说了多少,其核心还是保证服从君王?那么,一开始君王代表了上天,那么过后的改朝换代,君王如何保证其权威?既然他们靠的是反叛取得的帝位,如何证明他们就是上天的指令?很矛盾,因为既然君王是上天的代表,那么上天就不应该再派个人推翻自己,如果不是上天的旨意,那难道不是证明上天可以推翻?

个人认为儒家的矛盾应该是君子的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差距。

人因为天没有能动性,所以就替天受命,或许可以解释上面问题吧。人们认为自己是上天意志的担当。

基督注重对每个人的爱都是公平的,轻视人伦,认为人不管远近,给予的爱都应该是一致的。儒家的爱是注重人伦的,认为爱有亲疏,可能更实际。

屈原的天问为什么没有得到回答?因为屈原只是在向神灵祷告,而不是真正在用理性的方式询问。如果真正的提问,应该是我的理性能到什么程度,继而得到在个人理性程度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回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