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老三对于这个问题却有不同的理解,周伯通是加入全真派的,只是没有做道士而已。

周伯通是与王重阳相识是在王重阳出家之前,周伯通是天性洒脱,天真烂漫,他觉得王重阳武功高强,为人正义,就非常佩服他,就死活央求著王重阳收他为徒,传授他武功。王重阳虽然武功天下无敌,可是遇到周伯通这种赖皮也是哭笑不得,于是就答应传授他武功,但是王重阳并未收他为徒,而是代师收徒,收他做了师弟。

王重阳之所以没有收他为徒,估计也是看出周伯通天真烂漫的性格,却又顽劣不知轻重缓急,他性格如此肯定也是受不了条条框框的管教。与其限制他的一举一动,还不如让他保持天性,游离在自己制定的准则之外,这才能够让周伯通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随后,周伯通在于王重阳结拜以后,也对这位师兄恭敬有加,他非常佩服师兄的武功和能力,于是他千方百计央求王重阳传授他高深的武功。王重阳武功自然高明,也就所学的基础武学也循序渐进的传承给这个师弟。

周伯通虽然小孩子天性,可是他的武学天赋著实极高,王重阳在传授他武功以后,他都能够很快将所传武功领悟到极高的水准,而且都很快学会。周伯通对于武学有天生的痴迷,所以他一个劲儿钻进在武学的海洋里,也跃居到天下高手的水平。

可是,王重阳却对周伯通有所保留,至少没有将自己最高深的绝学,如「先天功」,传授给周伯通,甚至在临终前将其传给万里之外的段皇爷,也没有想过传授给自己的师弟。可见,王重阳对这个师弟并未完全认可,在他心里,周伯通始终都是一个未曾长大心智不熟的孩子。

王重阳既然收了周伯通为师弟,那么周伯通肯定也是全真教的一员,不然,全真七子也不会称呼他为师叔。

那么,王重阳没有让他做道士,无非就是三点原因:

第一,王重阳不想限制周伯通。

周伯通的天性就是孩子一般,如果一味的用诸多规矩约束著周伯通,那么周伯通必将难以释放自己的本性。一个人能够保持童真那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周伯通却始终保持这一点,王重阳作为他的师兄,太了解他的本性,他也不愿意限制周伯通,因为只有这样的周伯通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可爱的。

第二,周伯通性格不可能做道士。

周伯通的性格好动又天真烂漫,这种性格如何能够静下心来修炼成为道士呢!道士讲究清净无为,讲究自己去钻研,这些对于周伯通而言那更是千难万难,他如何也不能够静下心来去悟道!在桃花岛被关十五年,他无聊至极竟然想出左手与右手打架,可见他完全不可能静下来去做道士。

第三,周伯通只沉迷在武学。

周伯通之所以与王重阳结拜,就是想学王重阳的武功。因为周伯通对于武学的痴迷正如洪七公对于美食的留恋,正因为如此,周伯通才会在武学上去钻研更深,才会修炼到高深的境界,这完全就是他自己的痴迷。而王重阳在后期更注重悟道而非练武,周伯通如此痴迷武学,王重阳也是知晓,故而他干脆就让周伯通自己去练武,就没有必要去打坐悟道。

王重阳真是太了解周伯通,这才给周伯通更大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保持本性,游离于修道之外。

周伯通在前期跟著王重阳,只能说他学到了道家武功的基础,他的底子也打得十分牢固,他的武功也达到一流高手的境界,但是与顶级高手还有一定的差距。

周伯通真正的武功突飞猛进要感激黄药师,正是黄药师将其囚禁在桃花岛十五年,才让周伯通真正的突飞猛进,达到顶级高手的境界。

这十五年,周伯通得益于《九阴真经》上半卷,因为他早就将上半卷真经烂熟于心,虽然未曾修炼,可是真经内容完全可以给他很大的启发,让他领略到上乘武学的风采。借助《九阴真经》上半卷,周伯通领悟到「以柔克刚」的武学至理,于是他总结出一套得以扬名的「空明拳」,凭借这套「空明拳」,他完全敢于应对杨过的「黯然销魂掌」。

而他好玩的天性竟然意外琢磨出「双手互搏」,「双手互搏」的关键在于分心二用,老顽童早就能够左手与右手打架,可是他没有想过双手发挥不同的招式去对敌,直到遇见郭靖,郭靖的一个指点直接让他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可见老顽童也真能够苦中作乐,只要他自己能玩,什么都不再放在心上。

可见,老顽童的武功基础得益于师兄王重阳,而高深的武学是他自己领悟所得,老顽童著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宗师级人物,只是他的天性像小孩子,所以他的个人影响力没有像王重阳这般深远,但是到后期,老顽童的武功实力已然青出于蓝胜于蓝。

王重阳没有让周伯通做道士是很明智的,这样的自由的老顽童才真正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真正在武学方面达到的更高的境界。再说即使老顽童做了道士,他也不是一个能够静下来悟道的好道士。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424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首先,历史上的周伯通是山东宁海人,不折不扣的地主老财,曾供养过王重阳。金庸为了尊重这一段史实,所以没有把他写成加入了全真教,只以王重阳师弟相称。

其次,周伯通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常有出人意表之举,「老顽童」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你指望他老老实实的遵守教规?那是不可能的。王重阳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

第三,周伯通对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那一套修身养命的理论不感冒,王重阳贵为天下第一,不也早早驾鹤西去?

人生苦短,何必这么「折磨」自己呢。

所以周伯通讲究顺其自然,无拘无束,反倒有不少自创的道家武功,如七十二路空明拳。最后他和瑛姑能长相厮守,比王重阳和林朝英的结局要好。


武侠中的周伯通虽然武术奇材,但心性顽劣,难当大仁,在险恶的江湖中,很难立足,所以王重阳只认作师弟而不允许他加入全真教,也实属无奈之举。

世间万事有因必有果。说起王重阳,他以其碾压众人的姿态成为无可争议的五绝之首,而在第二代五绝当中,欧阳锋最终夺得第一,但是最终却疯疯癫癫,结局让人唏嘘不已。而第三代「五绝之首」则是周伯通,按理说当时的杨过以及郭靖都可以与其争锋,但是最终还是周伯通成为了神雕当中的第一高手。 而关于周伯通,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熟悉了,这个人物是与很多人都有瓜葛,首先他是王重阳的师弟,其次他教会了郭靖九阴真经,之后还与杨过交过手,一个横跨几代人的超然存在,比起王重阳的存在感要强大很多。

那么王重阳既然收了周伯通作为师弟,为何不让他直接加入全真教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王重阳内心有顾虑。王重阳在世时,全真教有他镇著,很多人不敢生出歹心,但是王重阳有去世的那一天,如果按照辈分的话接下来的继承人那就是周伯通了,但是以周伯通的心性是很难当大任的,因此他不会选择周伯通作为接班人,为了避免外人口舌,索性只是收了周伯通作为师弟,但是让他游离余全真教之外,做一个江湖中人。二是王重阳不想害了他 。王重阳这个人心思很深,他知道自己去世之后全真教必然会遭到有心人的惦记,别无其他,就是因为九阴真经。这一点从王重阳不让周伯通使九阴真经就能看出,他这么做的目的,第一为了保护全真教,第二为了保护周伯通。因此处于这层目的,王重阳不会让他进入全真教,如果那么做反倒是害了他。三是周伯通本人不愿意。周伯通是个小孩子心性的人,他习惯了江湖中的潇洒,因此他不会被全真教束缚,加入全真教就意味著接王重阳的班,而全真教那些条条框框周伯通是不愿意接受的,而若是周伯通不愿意,即便是王重阳也是勉强不来的。这就叫强扭的瓜不甜,王重阳如此智慧的人,是不会做傻事的。

事实胜于雄辩。自王重阳去世之后,全真教便闹腾起来,持续卷入各大争斗当中,从来没有消停过,这与一个江湖门派的信念在根本上是违背的,而周伯通没有被这些烦事所困扰,可以安心做一个江湖中人,最终不仅成为「五绝之首」,还非常长寿,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说,选择不对,努力白废。选择大于努力!


作者/金锁玉关嫡传

很荣幸回答这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文化创作者,今天我把该问题的相关内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日头条

周伯通有王重阳这个师兄,是天大的喜事。当然,周伯通也算是全真教的成员。但在书中,我们所看到的,周伯通却不是全真门人。

为什么全真教的弟子,都叫周伯通为师叔?因为是跟著王重阳这层关系叫的。如果抛开王重阳这层关系的话,那么周伯通与全真教是没有关系的啦。

在王重阳没有过世之前,王重阳是知道周伯通的性格,所以只教他武功,却又不收他为徒,为什么呢?因为王重阳不把他纳入全真门人。

大家都知道周伯通一生无拘无束,所以也不想受全真教教规的约束。但是在王重阳过世之前,却把保护好九阴真经的任务交给了周伯通,如果周伯通接任全真掌门,那么觊觎九阴真经的人,肯定要直接对全真教下手。

所以把任务交给周伯通是对的,不让周伯通入全真教也是王重阳一手安排。所以,周伯通是王重阳师弟,却不是全真教门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起王重阳,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熟悉了。第一代「五绝之首」,以其碾压众人的姿态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而在第二代五绝当中,欧阳锋最终夺得第一,但是最终却疯疯癫癫,结局让人唏嘘不已。而第三代「五绝之首」则是周伯通,按理说当时的杨过以及郭靖都可以与其争锋,但是最终还是周伯通成为了神雕当中的第一高手。

而关于周伯通,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熟悉了,这个人物是与很多人都有瓜葛,首先他是王重阳的师弟,其次他教会了郭靖九阴真经,之后还与杨过交过手,一个横跨几代人的超然存在,比起王重阳的存在感要强大很多。那么问题来了,王重阳既然收了周伯通作为师弟,为何不让他直接加入全真教呢?

第一:王重阳不敢

王重阳在世时,全真教有他镇著,很多人不敢生出歹心,但是王重阳有去世的那一天,如果按照辈分的话接下来的继承人那就是周伯通了,但是以周伯通的心性是很难当大任的,因此他不会选择周伯通作为接班人,为了避免外人口舌,索性只是收了周伯通作为师弟,但是让他游离余全真教之外,做一个江湖中人。

第二:王重阳为了保护他

王重阳这个人心思很深,他知道自己去世之后全真教必然会遭到有心人的惦记,别无其他,就是因为九阴真经。这一点从王重阳不让周伯通使九阴真经就能看出,他这么做的目的,第一为了保护全真教,第二为了保护周伯通。因此处于这层目的,王重阳不会让他进入全真教,如果那么做反倒是害了他。

第三:周伯通不愿意

周伯通是个小孩子心性的人,他习惯了江湖中的潇洒,因此他不会被全真教束缚,加入全真教就意味著接王重阳的班,而全真教那些条条框框周伯通是不愿意接受的,而若是周伯通不愿意,即便是王重阳也是勉强不来的。而这件事情上,周伯通显然选择的是对的。

自王重阳去世之后,全真教的所作所为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卷入各大争斗当中,这与一个江湖中人的信念在根本上是违背的,而周伯通没有被这些俗事所困扰,可以安心做一个江湖中人,最终不仅成为「五绝之首」,还非常长寿,这是难能可贵的。


王重阳自创全真教,而且在首届的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拔得头筹。个人觉得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武功修为了得,还有体现在其高超的为人处世能力上,换句话说,就是不仅高智商,而且高情商!

这一点在具体体现在,王重阳即然教了周伯通功夫,却不收周伯通为弟子,而让周伯通成为其师弟。个人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辈份问题。

一开始王重阳是跟著周伯通的师傅混的,大家一力抗金的,后来老大死了,抗金失败。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可周伯通不能不管呀,他就把周伯通悉心教导成才,并把他当做师弟。

这就和如今的相声演员,代拉师弟一样,这个新徒弟,可能和师傅都没见过面,可是因为师兄的原因,成为其门下弟子。这样对外,人人都会称赞,师兄人品好,能力强。师弟以后混好了,大家会第一个想起,他的代教师兄,混的不好,那是你自已后天不努力,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那么王重阳做为全真教掌门,又为何不收周伯通为全真弟子呢?个人以为有以下原因:

1.王重阳对全真教的保护。

我们知道周伯通这个人,有点儿神经质,平日里疯疯癫癫,神经兮兮的。而且行为乖巧,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没有套路章法可循,就连王重阳也不能完全看透。

收了这样一个人为弟子,做为刚刚创建的门派,风险投资是很大的。就像一个成立不久的新公司,才刚刚步入正轨,他不可能接受一个神经刀,作为他的大股东,出了问题,那是致命的!

2.周伯通自身的性格原因。

周伯通对于全真教的『企业文化』,是不认同的。他对于「修身养命」是不屑的,甚至于嗤之以鼻。这一点从他对全真七子的态度就知道,周伯通对于全真七子的默守成规,和迂腐是非常抵制的。

放著好好的武功不练,而去研究长生不老的养生之术,对于同伯通是无法接受的,而且王重阳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

周伯通曾这样说:我师哥(王重阳)和他那七个弟子(全真七子)天天讲究修身养命,难道真又能修成不死的神仙之身?因此牛鼻子道士,我是不做的。

3.周伯通当不了全真教掌门。

如果要把周伯通收为弟子,并让他加入全真教,那么,周伯通就会大概率成为,下一任掌教。而以王重阳对周伯通的认知了解,周伯通是担当不起,这个重任的。

周伯通的自身原因,只适合做一个闲散的人,与世无争,来去自由。你若非得用条条框框,把他留在全真教,只能适得其反。把全真教,玩死在他手中。

4.传承

周伯通传承不了九阴真经和先天功。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教给了周伯通九阴真经,却又不让他使用,就是担心九阴真经,会被武林同道觊觎,一旦自已不在了,周伯通说不定会被人,连底裤都骗走,更何况武林至宝。

王重阳不把先天功,传给周伯通,就是最好的证明。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一旦把至高武功都传授给他,很可能会为他惹来杀生之祸,更会给全真教带来灭顶之灾。这些都不是,王重阳希望看到的!

综上所述,周伯通不加入全真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周伯通可以无拘无束,来去自由。全真教也可以延续传承,稳定发展,成为一个百年企业。所以,以王重阳的精明,把周伯通排除在全真教以外,是合情合理的!


周伯通历史上实有其人,金代山东宁海富户。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全真道绶徒传教时。曾舍家宅给全真道创建三教金莲会等全真教团!应该当时和马钰等一样在山东一带也颇有影响。全真道历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


鸡蛋分开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