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5040_10210197962278799_3897586012073455970_o.jpg

<图文不符>

婚姻与爱情
会有这样的题目想法出现,或许是出自于「婚姻存在的必要性」的概念下。
也或许只是想写写字。

如果只是要相互扶持,决定共渡一生,那是否结婚,好像真的没那么重要。

邓惠文医师的新书,看了简介,谈婚内失恋,没有爱情的婚姻,该放,则放。

「罪行」一书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受人景仰的老教授(医生?),亲手杀了他的老婆。原来他一直处于家庭暴力的阴影下,然而他无法离婚,因为他在婚礼承诺要与老婆厮守一辈子,他有责任遵守自己的誓言。

一个是较现代的婚姻看法,一个是较传统的婚姻观念。
都是婚内失恋的情况,不禁令人想问,婚姻,是否需要存在?

##############

年轻时曾奉行著不婚的理念。
一来觉得这样说好像比较帅,二来觉得相爱能在一起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那样的理念一直伴随我从青少年到成人,从不懂爱到拒绝爱,失去爱。
直到在军中某次看到一则新闻,不知道是什么明星艺人原本不婚,后来也结婚了,男主角说他会改变想法的原因是:

「穿婚纱走红毯是许多女人的梦想,我想完成她这个梦想,而跟他一起走的人是我」

那样的想法,也改变了我一直觉得帅气的不婚理念。
也让我觉得,抱持著不婚的自己,除了自私,其实更大的原因,或许是逃避承担爱情的责任。

重点是,这听起来,比不婚还帅。

###############
爱一个人,是有责任的。

我们可以忠于自己的爱情,也可以洒脱的说如果对方不爱了就放手让她走,我们只需对自己的爱情负责。

但如果对方也这么说呢?

这句话的前提,是在于我们会对我们的爱情负责,而对方如果不负责,就放手让她走。
但如果是我们自己对爱不负责呢?

爱情,是双方的。
当然,如果你只是个玩咖,想游走在一段又一段的爱情中,那的确不用什么责任。
合则来,不合则去。

可以随便的跟一个人在一起,轻易的再与另一个人。

我没办法。

一直以来,总觉得可以与一个人,好好的相守到老,是一种很令人向往的事
老实说感觉压力好大,但到了一定年纪,又觉得承担这样的压力是理所当然的负责。

好好认真的选择你爱的人,认真你的选择。

于是婚姻有其必要性,除了让各自能在那个当下负责自己的决定,也可以在未来或许某方不负责时提供一个应有的保障。

我指的是台湾,华人的,一般人的,婚姻制度。

爱情以许多种形式存在,而事实上,婚姻也是。

于是在婚姻中失爱,至少不会轻易放弃,因为有那张证书。
事实也有许多人无所谓那张证书,但至少那提醒你,婚姻关系,对一个人负责,对爱情负责。

正常情况下,没有爱情,不成婚姻,虽然事实上我遇过许多没有爱情也成婚姻的状况。

我们开始推崇不用死守著婚姻关系,这或许是现代关系的演变,对于承诺不再那么重视。
但也不该变成像年少时的爱情,洒脱的说大不了再找下一个,不想给对方束缚其实也是不想承担责任。

真爱不存在偶然,真爱是彼此对彼此的不断交流而成。

不结婚有许多原因,不想有小孩,不想有家庭负担,只想一直不断换对象,只想在爱情里不想承担。

我们都希望很美好,只要两人相爱,就算不结婚,也没关系。
我们甚至可以接受对方背叛,接受对方不爱,两个人说好,不爱了,就散。

很合理,也没什么不对。
如果对方也这么想,这段爱情是成立在不想负责彼此的关系上的话。

我并不觉得一定要步入婚姻,在自由意识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模式。
但我无法认同随时可抛弃的相处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淡的现代,我们该更重视我们的恋爱关系,婚姻关系。

不管是爱情或婚姻,决定与一个人开始一段关系,就不该轻易放弃。
在失爱之前,有什么可以做的,我想这才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

这或许也是那些要你不要在失爱的关系中紧抓不放的作家们,所真正要传达的。

如果有谁上节目或写出了一本书,都只是说著失爱关系的不美好,劝人分开的,而没提到在失爱前还有什么可以做的,我想这样的作家两性关系者,都只是哗众取宠。

不用承担什么,总是比较轻松,听起来也比较美好的。

或许我们都可以想想,在经历过那么多次的爱情后,在失爱之前,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