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受绳)则直,我觉得,我儿时非常捣蛋!老师,大人经常给讲些做人的道理,到初中后,懂了学习的道理,刻苦学习,后来上了师范,这也许就是(受绳)吧。

长大后当了教师,有些熊孩子,捣蛋不学习,于是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家庭,国家做出功献。学生懂道理后,成才的还真不少!

我就是这样,先受绳自己,然后受绳他人的!


先说说我对「受绳」和「涂鸦」的理解。

受绳出自荀子劝学篇「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受绳便是后天教育的意思,它的基础是性恶论。那么所谓涂鸦我理解为,封建式精神肉体的奴隶,完全丧失自我。

我认为人天性是利己的,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在婴孩时期,如果母亲自己吃东西,婴孩便会哭闹,以至抢夺,可以证明这个观点。这个时期人的这种利己欲望(吃饱)极其容易满足。随著年龄增长,自主意识不断加强,欲望也不断加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伤害别人的利益。而人是群居动物,群居有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利他,利群体。因此便需要克制过分的利己欲望,维持群体的稳定,也是为了生存下去。这便需要受绳,也就是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再说说「涂鸦」。古代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就得不断加大剥削被统治者的利益。出于人利己的天性,被统治者对这种剥削一定会反抗,比如陈胜吴广。统治者为了减少这种反抗,又不愿压制自己的欲望,就必须让被统治者接受这种剥削。于是便有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都是法家理念,并不是孔子孟子理念)等丧尽天良的理念来给老百姓洗脑。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也并不罕见,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我们要有自主权,不想当精神肉体的奴隶,所以我们拒绝被「涂鸦」。但是人的欲望又难以控制,所以需要「受绳」。


个人认为"受绳"还是被"涂鸦"主要取决于个人性格、目标和意志。如果一个人立场坚定、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则会不断地主动汲取成长所需养分,使自己更优秀!反之,意志不坚定、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者,则很可能是被"涂鸦"的对象。至于本人,嘿嘿,算是"受绳、就砺"了,被动学习,成效有限;活在当下,做好还做的,倒是自认为没被"涂鸦"。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让我不禁想起了陈佩斯与朱时茂合作的经典小品《胡椒面》,结尾时陈佩斯看到朱时茂拿走自带的小勺和调料瓶时,先是气愤正义地高调"揭发",发现没人管便偷摸地顺走了餐馆的碗。神反转再加上夸张的艺术表演让人捧腹不已。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顺碗"行为是因为受之前朱时茂行为的影响,还是本身的认知立场有问题?我们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不是说明,有些人毫无原则立场,容易被"涂鸦",正如有句老话说的"学坏容易学好难"。另外,"物以内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能够聊到一起,共同提升;臭味相投的人也能混到一起,交叉感染。所以,个人认为"涂鸦"还是看个人自身。

个人认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不仅只是文化知识的灌输,同时应该注重性格的塑造、目标的明确和意志的锤炼。

图片来源于网路


木受绳就直,意思是木材经过拉直的墨线量过后,就能取直。有很多人总是本著读书无用论,大言不惭地宣扬著不少成功人士也曾少不更事,后来又都白手起家。但是,我们都只看到和尚喝粥,没有看到和尚受戒。是有少数的企业家没有高学历的光环所笼罩,但是商场是考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战场,他在别的地方付出的肯定是加倍的。人如木,不受绳不直,企业也如木,处处受著规矩的限制。所我们都是受绳的。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与相知遵守的规则是志同道合。通俗点讲就是什么样的人找什么样的人。「木受绳则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相似。都是外在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当然起决定因素的还是自身的内在因素。「道不同,不相为谋」。世界那么大,有的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走动比较近就是因为志趣相同,互相欣赏,彼此需要,相互认可。因此我认为只要是能真正结交为朋友的人都是比较赞同对方的,互相取长补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无所谓涂鸦与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