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的庄子却住在贫民区,一生都在贫穷中度过。估计他经常没有饭吃。在《庄子·外物》中就记载了一个借米的故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大概是说有一次,庄子实在是饿得不行了,就去向监河侯借米。监河侯说:可以。我正好要收税。税金收上来以后,借给你三百金(应该是一笔巨款了),可以吗?庄子一听,气得肺都要炸了。庄子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有一条鱼困在车辙里,向我求救。我问道,鱼啊,你在干什么呢?鱼说,我是东海一名小官,现在被困在干涸的地方,快要渴死了。先生能不能弄一小盆水来让我活命啊?我说:可以啊。我正好要去游说吴越之王,我让他们把西江引过来救你,行吗?鱼听了我的话,很气愤的说:我失去了我正常生活的环境,我现在没有安身之地。我只要得到一小盆水就可以活命了。您却这样说,那你还不如干脆去干鱼市场找我!

如此智者,没人请他做官吗?其实庄子是有很多机会荣华富贵的,在《庄子·秋水篇》中说了一个庄子和惠子的故事。庄子和惠子是好朋友,惠子当时任魏国的国相。《庄子·秋水》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在魏国任国相时,庄子去看他。这时,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是要夺你的相位。于是惠子大为恐慌,派人在全国境内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听说,就去见惠子。庄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鶵(yuān chú,凤凰的一种)。这种鸟儿,不是梧桐不栖,不是竹实不食,不是甘泉不饮。它从南海飞往北海的时候,有一只猫头鹰正好抓住了一只死老鼠。见鹓鶵从它头上飞过,以为抢饭碗的来了,就对著鹓鶵一声「吓」。现在,你也要因为你的梁国国相之位来「吓」我吗?一国的国相之位在庄子看来死老鼠一只而已,世俗的功名利禄在他眼里都是浮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呢?

在《庄子·秋水》中还有一个拒绝楚威王拜相的故事:当时楚国两位大夫千里迢迢来到濮水(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找到正在河边钓鱼的庄子,转达楚威王的意思,说是我们大王想麻烦先生帮助处理国境之内的事务(愿以境内累矣)!这意思很清楚,就是要请庄子当楚国的国相了。庄子没有直接回答,一边继续钓鱼,一边头也不回地问:听说贵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贵国的大王宝贝得不得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珍藏在庙堂之上,有这事吧?那么请问:作为一只乌龟,它是宁愿去死,留下骨头享受荣华富贵(死为留骨而贵);还是宁愿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滚(生而曳尾涂中)呢?两位大夫异口同声地说,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后面那种。庄子说,二位可以回去了,我会继续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滚的。

好一个「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滚」,庄子不是姜太公,估计他是为了解决晚餐而真钓鱼,但他却不为一国国相之位所动。显然,在庄子看来,高官厚禄,朝廷供奉,也只是一只死老鼠,还不如像乌龟那样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滚。庄子并不是教条主义的夸夸其谈,他能写出那么多蕴含哲理的故事,说明他看透了社会人生本质。很有本事,但他却不肯做官。他只希望真实而自由的活著,以无为求无为。


总的感觉,这则故事简简单单,但充满了中国古典哲学的高端智慧,与现在的浮躁心态形成对比,实为一股清流,我主要的感受是三点。

1.知足常乐。第一次拒绝赏赐,屠羊者是因为可以继续杀羊生活而满足,并没有贪得无厌而去索求。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平民百姓觉得战乱已经让生活很苦了,我能够继续杀羊应该满足。对比现在,能做到这点的人已经不多,有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下当前的生活追求,不是生活让我们生活很累,而是欲望与攀比让我们无所适从,值得我们学习,更好的端正生活态度。

2.无功不受禄。三次拒绝,更多的体现了屠羊者作为古时候的劳动人民内心的单纯与朴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下来的魂和根。天下不会掉馅饼,当前社会这种投机取巧和见缝插针的牟利也确实挫伤了大部分人的认知,但人间自有真情在,随著中华文化的传统归正,正能量会逐渐成为社会主旋律。例如,当前既有老人扶不起之说,也有北大那句你敢扶,北大司法系帮你打官司的大快人心之语。

3.自知者明。最后一次拒绝中,屠羊者充分向我们展示了这则道理。怎么讲,福兮祸所依,三公之位看似风光,也更有祸患,屠羊者的拒绝更能体现他对自己的自知之明。当前很多名人的惨淡落幕,也多是因为这则道理没有悟通透。

人生短短,快意舒适才是所需,功名利禄,是非成败,太过纠结反而不美,还不如屠羊者的写意风流。


拒绝诱惑,才能让生命高飞。

《庄子》的《让王》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吴国攻打楚国,攻破了楚国都城 ,楚昭王仓皇间向北逃亡。有一个杀羊的,大家都叫他屠羊说,一路跟随者楚昭王。

楚昭王返回都城后,赏赐各位随从,也包括屠羊说。屠羊说,和平常人不一样,不接受赏赐,他说,大王失去国家,我不能杀羊,大王返回国家,我又能杀羊了,还要什么赏赐。

楚昭王说,不行,这没有选择。

屠羊说,大王失去国家,不是我的罪,所以不能诛杀我。大王又回来了,不是我的功劳,所以呀,我不敢接受封赏。

楚王心里想,别人做梦都想得到封赏,这小子怎么这样呢,让他来见我。

屠羊说又道,按照楚国的法律,必须在重赏有大功的人后,才能得到接见。我只是个杀羊的,智慧不足以保全国家,勇气不足以抵御强寇。吴军公攻入郢,我是为了逃命才跟随了大王。今天,大王违反法律来接见我,我可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楚王很惊奇,对手下人说,这个屠羊说不简单,身份卑贱,讲的道理却很高深,给他一个三公的位置吧,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四大家领导。

屠羊说说,位居三公,那比杀羊高贵多了,万种俸禄,那比杀羊挣钱多了,我接受了,不是让世人讥笑你,滥施行赏了吗?

庄子用屠羊说多次拒绝楚王的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要才德配位呀,我在那个位置上不合适,我不能把那件事做好,我就不能去争取,即使有了机会,我也要理智的拒绝呀。你看屠羊说,三公之位,万种俸禄,多么大的诱惑呀,他不为所动,我只是个杀羊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能力不够,勉强去做,那不要招来灾难吗?生命只有一次,无比珍贵,身心舒展才最重要,我们为了位子,而伤害了身体,不就像用绝世珍珠去击打麻雀,遭世人讥笑吗?

我们一天只需要三个面包,何须去要那第四个面包呢?适当的追求可以,过多的欲望只能让你的人生烦恼不安,欲望是一条看不见的灵魂锁链,他会困惑我们,滞涩我们的灵魂,庄子一再启示我们,远离世俗纷扰,我们的灵魂才能驰骋于广阔美好的境地。

的确,拒绝诱惑才能让生命高飞。


看重生命,利可轻。保全生命,位可让。生命是一切,是开始,是初,也是结束,是尾。明白生命,外物无碍。懂得生命,内心无求。


真正聪明人,岂在乎高官厚禄?可是今时……


为了归心吧,与庄子的《逍遥游》的感觉类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