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年3月的全國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上,物理學家趙忠賢等41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有關部門認真調查“水變油”的投資情況,及其對經濟建設的破壞後果。

那麼,這神奇的“水變油”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一切需要從一個東北人說起。這個東北人叫王洪成,與那個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一字之差,但都是能折騰的人。這位出生於1954年的黑龍江人,學校教育經歷只到小學四年級,養過豬,學過木匠,也當過兵,就是沒學過化學化工。復原之後,王洪成分配到了哈爾濱公共汽車公司當司機。

在那個時代,農村兵退伍之後,能進哈爾濱這樣的大城市當個公交車司機,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不過,王洪成與那位當過上海國棉十七廠保衛科幹部的東北大同鄉一樣,是個不甘心平凡的人。王洪成突破的領域不在政界,當然他也沒有那個長春大同鄉那麼好的機會。王洪成很喜歡汽車,對這種工業文明產物的興趣也是從表象到本質,經歷了一個深刻變化的過程。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1張水變油神話

從1972年開始,王洪成開始關注汽車燃料問題。在後來的媒體敘事中,沒有受過起碼正規教育的王洪成被描繪成一位不被傳統填鴨式教育束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智者,甚或天才。

在搞不清科學和偽科學邊界的時代,王洪成敢於去想,也敢於去做,被無數次證偽的“永動機”夢想也成為王洪成的攻關方向。與傳統科學認知不同,王洪成認為“石油不是有機物常年累月堆積而成,而是地下水與某種物質在特定情況下發生反應形成的;他認為‘永動機’的奧祕最終也是會解開的,因為人類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永動機上一一地球雖無外力推動、仍在永不停息地運轉,直到它毀滅的那一天。”

王洪成想的不是在現有能源體系做改進,而是想研製一種代替汽油的節能燃料,雖然他連常見的化學符號都不認識。或許王洪成看過一兩本初中化學書,知道構成水的氫是可以燃燒的,而氧又可助燃,那麼,為什麼不能讓二者在不分解的情況下直接燃燒呢?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2張現場表演

在日後建構的發明家敘事神話中,王洪成經歷了無數次危險的科學實驗,“小手指頭炸掉一截,他不在乎;頭蓋骨炸裂了,頭上縫了107針,傷勢稍有好轉,他便纏着綳帶逃出醫院,回去繼續作他的試驗······”這種媒體營銷和人設建構的方式,有着深深的上世紀80年代的印記,那是一個對科學極其崇拜,但大多數人又不知何為科學的年代!

在後來媒體和王洪成本人一起編織的故事中,1981年11月7日是他發明事業的突破節點。“這一天,他收車到家已是晚上10點多鍾,仍堅持去搞試驗,由於過度疲乏而在試驗臺上睡著了。結果,他驚醒時“一不小心將試驗

臺撞得一陣陣晃動,電解液灑在試驗臺上”。於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自己配製的2瓶葯同時也掉在試驗臺上的玻璃板上並灑了出來,“葯品同電解液瞬間溶為乳白色的液體,碰上電火花,‘忽’地燃燒起來”。這就成為王洪成配製人工合成燃料的起點,他獲得了“成功”。

王洪成將自己的這一“成果”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就是“水變油”的神話。從1984年起,王洪成開始致力於“推廣、宣傳”他的“發明”。1984年3月,他隆重推出了自己的“水基燃料”。從當時現場視覺看,王洪成的表演確實令人瞠目:一啤酒瓶水,只加一滴原液,也就是王洪成的“發明”,搖晃幾下,用不了幾分鐘,就配製出“水基燃料”,點燃後烈火熊熊,開車比用汽油還有勁兒······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3張水變油

王洪成成功忽悠了當時的哈爾濱市科委,市科委主任親自帶隊,率領王洪成到北京向國家各部委匯報。國家科委派兩人看了王的表演,覺得過於離奇,不敢相信。

1984年5月,黑龍江省領導邀請中央某領導觀看了表演。此後有人把王請到北京景山後街,專門給他提供一流的實驗環境,並派有關保衛部門的人員協助、保護他,實驗進行了約3個月,沒有成功。

後來,王洪成說他可以把100噸水變成油。他用了一個大水池,加上他配製的“水基燃料”,再通上電;過了一會兒,王用自己喝空的啤酒瓶取樣,取完的樣點火燃燒,果然效果很好。但是,有關部門的人在每個啤酒瓶上作了記號,發現他取樣的瓶與用來燃燒的瓶並非同一個。王的掉包行為被當場揭穿,他便到處說別人偷了他的‘葯。這時,他又想溜出北京,在北京火車站被抓住,投進秦城監獄。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4張與高層暢談

江湖術士的把戲到此並未結束。1985年1月,王洪成由哈爾濱市公安局領回。回去後,他又對市公安局的領導們表演了一番。猶如一百餘年前親眼見過義和團刀槍不入的滿清大僚一樣,哈市公安局的領導認定王洪成是個天才,馬上給他配了專車,生活上給予優厚的待遇。黑龍江省當時一位主要領導看過“表演”,當即拍板與其合作,並草擬了協議書,但待要簽協議時,王又變卦了,宜稱怕被人奪走配方,合作不成。

王洪成之所以不願意合作,只是因為術士把戲可以玩,但是無法量產。後來,王洪成又跑到大慶,用同樣的表演,征服了大慶市領導,得到了40萬元的自助。同樣,在進入實質合作程序後,王洪成又逃之夭夭了。

此後,王洪成又以類似手段去撩了交通部、國家計委、中科院等機構。1987年10月,王洪成的這套花活兒終於栽了一次,二度被投入秦城監獄。極為弔詭的是,國家機關和當朝諸公似乎只是惱火王洪成的言而無信,卻對他的那些所謂“本事”並不懷疑。甚至在秦城監獄中,王洪成還有專門配置的科學實驗室,繼續着他的能源革命研究。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5張有人站臺

不知何時,王洪成離開了監獄。1992年7月,中國洪成新能源北方總公司成立,山西、四川、山東、福建、廣東等17個省市也相繼掛牌成立分公司。《經濟參考報》報道說:

王洪成以水代油的真實性已經不存在任何問題。自1992年7月以來,哈爾濱市政府和國防科工委率先與王洪成真誠合作,分別成立了中國洪成新能源北方總公司、中國洪遠新能源總公司;之後,山西、山東、福建、廣東等17省市的洪成新能源總公司也相繼宣告掛牌,“洪成燃料”正在大步邁向產業化。北京和各省市一大批有名望、有地位的黨政領導幹部紛紛“下海”,聚攏到王洪成開闢的偉大事業之中。

王洪成從“發明家”變成科技創業的“企業家”,儼然中國的愛迪生。更有甚者,他還得到來自軍方的加持。1992年8月,國防科工委與其合作,簽訂了共同開發“水變油”技術的協議,並成立國防科工委新能源試驗開發基地,由王洪成擔任主任。與另外一位東北籍的異能奇士張寶勝一樣,王洪成得到一套文職軍裝,成為國防科工委的研究員。

有了官方的站臺背書,官媒迅速加入到追捧行列。在央視和人日等主流媒體的帶動下,全國80多家新聞單位爭相報道王洪成和他的神跡,“第五大發明”,“他令這個世界改變了一個方向”等諸多溢美之詞充斥媒體。

王洪成的伎倆究竟是什麼呢?

當時在社會上流傳最廣的王洪成發明成果有兩個:一個是“水基燃料”,另一種是“膨化燃料”。在王洪成的話術中,他的這種“水基燃料”不需加油,只需在水中滴人幾滴葯液,就能燃燒。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6張趨之若鶩的人們

為其造勢的《經濟日報》曾報道,王洪成100000:1的比例配製的水基燃料完全可以代替汽油用於汽車駕駛和燃燒,成本僅為汽油的1/1000,而且沒有污染,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排放量分別比國家的要求降低98.3%和83%。

不過,王洪成所謂的“水基燃料”僅僅出現在他各種場合的表演中,始終沒有投產過,其中的奧祕自然是江湖手段難以規模化了。另外一種產品“膨化燃料”倒是大規模生產了,但又是什麼鬼呢?

在上世紀70-80年代,中國科技界在節能思維的主導下,一直在進行“油水混燒”技術的研究,取得過一定的進展。油水混燒需要一種膨化劑,起乳化作用。經過乳化(加入一定乳化劑,改變油水分子距離)後的油摻水燃料形成了“油包水”的乳狀燃料,在燃燒過程中被霧化後的乳化油滴受到爐內的輻射與對流加熱,使被包在油內的水蒸發、膨脹直至爆炸,這樣就使大顆粒的油滴進一步破碎成更細的油滴,這就是所謂的“油滴微爆”過程。只有蒸發的油蒸氣與空氣充分混合才能發生燃燒反應。

事實上,“油水混燒”研究也只能是實驗室的成功。由於水不可能變成油,因而油水混合的結果必然向低品位(即低熱值)燃料發展,摻水量越多,燃料的品位就越低。從熱力學觀點看,品位越低,其能量就越不好利用。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7張用上洪成油的哈爾濱公交車

王洪成的膨化劑又是什麼材料呢?根據後來的調查發現,其主要原料是肥皂、表面活性劑OP-10,再加上一些高錳酸鉀(黑葯)或菠菜水。實踐證明,用這種膨化劑的乳化燃料開車不但省不了油反而腐蝕發動機。

1993年,王洪成在哈爾濱市宣佈67路公共汽車全部使用“洪成燃料”,當時的黑龍江省的副省長和哈爾濱市的副市長都參加了剪綵。沒出幾個月,十幾輛汽車的發動機全部腐蝕,為此汽車公司付出了大量修理費而無人賠償。

高層似乎注意到這出鬧劇背後的風險。1993年1月19日,經國務院同意.公安部、物資部聯合發出《關於立即停止對王洪成“水基燃料”的宣傳等事項的通知》。王洪成則於3月向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狀告當時公安部部長陶駟駒和物資部部長柳隨年,認為兩部發出的通知對其發明,言之有誤,侵犯了他的名譽權,北京中院不予受理。

王洪成不僅是在進行偽科學欺詐,更藉助企業實體進行經濟詐騙。他以他的所謂“發明”和表演,藉助主流媒體背書,誘引很多企業不惜舉債投資合作。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8張受審

在全國,因為信賴這個發明不惜投入巨資的"合作"企業達數百家。王洪成的那些“發明”根本本無法投產,很企業陷入難以自拔的債務陷阱中。合作的協定簽了多年,最終不僅收不回一分錢投資,而且場地、設備也日益荒蕪銹蝕。

據匯集多方面的粗略統計,王洪成的詐騙金額已不下4億元人民幣。直到1995年3月的八屆政協三次會議上,科技界41位委員聯名提案,纔有了對王洪成及其所謂“發明”的調查。 這項提案說,“水變油”是個以表演偷換科學實驗、違背最基本科學原理的假髮明,在社會上已喧鬧了近十年。由於某些新聞單位違背宣傳政策,不負責任的發表文章欺騙輿論,加之某些不懂科學和不分管科學的領導幹部的支持,不僅在社會上造成思想上的混亂一信假不信真,而且已經在各地騙取大量投資來支持開發這項偽科學、假技術、甚至投資建廠。《科技日報》、《南方日報》等多種傳媒紛紛揭露"水變油"這個以表演偷換科學實驗的所謂"發明"。

一個小學沒唸完的公交車司機,忽悠一圈人,騙了4個億 新聞 第9張王洪成的發明專利

王洪成身後涉及很多相關部委和高層人物,調查也遇到重重阻力,直到1996年元旦,這位烜赫一時的人物才被收容羈押。在偽科學有着雄厚後盾的時代,查處一個王洪成容易,但是粉碎偽科學神話卻是很難。

在1996年1月通過的《關於研究查處王洪成經濟犯罪問題的會議紀要》這份文件中,迴避了“水變油”問題,只談王洪成經濟犯罪、詐騙的事情,理由是“水變油”沒有定論,也未能證偽。

王洪成最終是於1997年11月14日,被哈爾濱中級法院判處10年徒刑,其罪名是銷售偽劣產品罪。這出“水變油”鬧劇,到此也只能說囫圇收場,偽科學泛濫的文化土壤和權力基礎沒有受到絲毫觸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