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怕带红尘下钓船"表达的是传统「隐士文化」。

这句话的出处

「怕带红尘下钓船」出自明代唐寅的《题入市归来图扇面》全诗如下:

入市归来欲暮天,半林残照一村烟。

悠然濯足沧浪里,怕带红尘下钓船。

沧浪:古代水的名称:有汉水、汉水之别流(均水)、汉水之下流、夏水等多种说法。另外在苏州有沧浪亭,取名的来历为:《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唐寅其人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还有其他的字和名号)。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因不愿接受羞辱,不肯赴任。后又妻子改嫁,一生靠卖文卖画为生。

唐寅这首诗的意思是

从城市归来已经到了傍晚了,树林的一半在残照中,村子里炊烟袅袅。

我悠然地用河水洗去我脚上的红尘,怕带著这些红尘下船回家了。

在这首诗里面,有两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一个是「半」字,这个半字非常传神,林子在夕阳的照射下自然是一半亮,而一半暗;还有一个「下」字,这里绝对是「下」而不可能是上,因为苏州是水乡,古人外出有很多时候是乘船的。

唐寅这首诗表达的是隐士文化

这首诗表达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隐士文化,是抒发一种不与尘俗为伍的精神态度。隐士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有很大的市场。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一直到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归去来兮辞》也一直为士大夫所推崇。

表达这种隐士文化的古文,有唐刘禹锡《陋室铭》,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均有表达或有隐士文化倾向。隐士文化也符合传统儒家思想的要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作为扇面画好画并题上诗,也很有可能是用来卖的,在扇面上画上清幽的山水画,再题上这种有隐士文化的诗,在当时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一些文人或者商人买过去很可以表达一种儒雅之风的。

我是万方,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我,时刻提出批评。

唐伯虎的原诗是「入市归来欲暮天,半林残照一村烟,悠然濯足沧浪里,怕带红尘上钓船。」此诗题目是《题入市归来图扇面。》唐伯虎此人,《红楼梦》也提到了他,在某一章宝玉和众女儿们作诗的时候,就提到了唐寅这个名字。《红楼梦》的奥秘显示,传说中的唐伯虎和作者曹雪芹都是同一位仙人,他们之间是传世的关系。唐伯虎已经脱离尘世出家,隐居在世外山林中。此诗就是写唐伯虎得道成仙,离世归天的情景。「入市」二字含义是进入尘世。诗后面两句含义是:在一个黄昏日落的时候,作者离开尘世飘离到了世外,他所隐居的村庄茅屋冒出缕缕炊烟,唐伯虎来到一河边,化为一个渔翁。他在天河里洗脚,是要洗去红尘中的污秽,深怕红尘中的灰尘玷污了钓船,「质本洁来还洁去。」然后唐伯虎就乘著这个渔船渡到了彼岸,上天了。题目中图扇面三字的含意是说明作者生前经历了尘世的大劫难后,将他的经历写出来,就是创作书画传留后世。扇面是书画的象征物,图就是图画和写作的意思。再看唐伯虎的另外一首诗,是写仙人吕洞宾的。诗中写道:仙机变换真难测,吕字分明现世哉?何事世人皆不识,尚留余迹与人猜。 其实唐伯虎是借著吕洞宾写自己,它们都是同一位仙人,作者唐伯虎的意思是说,他是一位隐世的仙人,他的名字和足迹留在世上,只是世人不认识他,不识他本相,几百年来都在虚空猜测。


唐寅有许多的题画诗,这句诗就出自其中的一首。

(唐寅题画)

《题入市归来图扇面》

入市归来欲暮天,半林残照一村烟。

悠然濯足沧浪里,怕带红尘上钓船。

要理解这首诗关键,在于「濯足沧浪」的理解。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典故,乃是屈原的《渔父》。出身高贵的屈原空有一身报国之志,但是在楚国却不被信任,收到楚怀王和其他贵族的怀疑,以致平生志愿不能实现。贬谪期间,极为苦闷,在江边游走散心,碰到了一名渔父,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当然,事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却留下了这么一个典故。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因此「濯足沧浪」由可理解为,文人失意,有志难伸,但却洁身自好的象征。

屈原也就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成为了一种文化人格的符号。

(屈原渔父图)

唐寅也不例外。他出身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庠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也是自视甚高的人,才华横溢,少年成名,一时风头无两。本来想著靠科举光宗耀祖,但因为陷入科场舞弊一案,终身无缘科举,可以说这个人的官途就这么没了。

自视甚高,往往容易自暴自弃。于是,本就豪放不羁的唐寅更加放荡,不受名教约束,终身流荡江湖,靠给人写诗作画为生。

(唐寅画像)

其实这首诗就是简单地表达了对官场黑暗和人世浮沉的看破,「红尘」就是尘俗的意思,更具体地说,抨击的就是黑暗官场,他想追随屈原和渔父,像随渔父一样泛游与江海之上,与尘俗绝缘,保持内心的高洁,不被俗世所污染。

所以,才成就了书画界的唐寅,一代风流才子、放荡不羁的形象。


《入市归来欲暮天,半林残照一村烟。悠然濯足沧浪里,怕带红尘上钓船》

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文采风流,丹青妙笔,诗书画三绝名扬天下。他眠花宿柳,放浪不羁,擅画仕女图。


意思是红尘就在这一水之隔,水上红尘喧嚣浮躁不安的心,水下就可以洗净心身


才子风流脂粉香,

佳人陪伴巧梳妆。

若学渭水直钩钓,

红粉岂能在身旁?


对于一生坎坷约唐伯虎,他看透官场黑暗与世态炎凉,所以这首诗完美表达此意


既然是归隐江湖,宁静淡泊,那么就要远离官场名利,远离所买醉的歌楼酒市,远离红尘的纷纷扰扰,故而言「怕带红尘下钓船」。


既然是归隐江湖,宁静淡泊,那么就要远离官场名利,远离所买醉的歌楼酒市,远离红尘的纷纷扰扰,故而言「怕带红尘下钓船」。


经历了两次致命打击后,他心灰意冷,看破红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