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近日刊发的文章中分析指出,尽管在全球多数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持续下降,但中国仍在上升

全文1507字,点击文末链接可畅读全文,也欢迎参与文末评论。

2017年12月25日,上海,普陀区甘泉公园,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2016年,全球新发中风患者1370万,中国占比最高,为551万人;同时,全球有550万人因中风死亡,中国为179万人,占1/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财新记者 马丹萌

全球40%中风患者在中国?近日,《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披露“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一项中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全球新发中风患者1370万,中国占比最高,为551万人;同时,全球有550万人因中风死亡,中国为179万人,占1/3。有国内学者撰文指出,中国中风呈现“北高南低”、农村多于城市的特点,且中国对中风急性发作和后续康复管理均存在明显不足。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指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即使治疗及时,患者也可能因脑卒中部位过于重要或面积较大而留下残疾。

脑卒中是全球人群第二大死因,却是中国人群头号死因。前述分析指出,尽管在全球多数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持续下降,但中国仍在上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也指出,中国脑卒中负担不断加重,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且与2010年相比,颅内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1.4%和31.4%。

中国的脑卒中发病及死亡有何特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刘鸣等人在《柳叶刀-神经病学》上就中国脑卒中防治进展及挑战发表综述文章。该综述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偏轻,平均为65岁,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75岁。

在地域分布方面,中国脑卒中发病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其中东北地区最高。此外,中国超过一半脑卒中患者在农村,城市发病率已相对平稳,而农村仍在快速上升。

脑卒中高发与多个高危因素控制不佳有关,其中最应警惕的高危因素为高血压。此前《循环》杂志曾公布,中国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但超过一半患者对自己患病不自知,且仅有15.3%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详见财新网“中国高血压患者2.45亿仅15.3%控制良好”)综述指出,高血压认知、治疗及控制不佳的地区,与脑卒中高发地区相似,均为东北地区最高发,且农村高血压控制率显著低于城市。

针对脑卒中发作后的处理,各地水平差异明显……

综述指出,整体而言,近20年来,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死亡率无明显上升,提示近年来中国脑卒中诊疗指南的推广应用及院内诊疗质量有效提升,但在急性脑卒中处理和事后康复阶段,仍有不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