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近日刊發的文章中分析指出,儘管在全球多數地區,腦卒中發病率持續下降,但中國仍在上升

全文1507字,點擊文末鏈接可暢讀全文,也歡迎參與文末評論。

2017年12月25日,上海,普陀區甘泉公園,一位中風後遺症患者在家人的幫助下進行康復訓練。2016年,全球新發中風患者1370萬,中國佔比最高,爲551萬人;同時,全球有550萬人因中風死亡,中國爲179萬人,佔1/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財新記者 馬丹萌

全球40%中風患者在中國?近日,《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披露“2016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一項中風相關分析,結果顯示,2016年,全球新發中風患者1370萬,中國佔比最高,爲551萬人;同時,全球有550萬人因中風死亡,中國爲179萬人,佔1/3。有國內學者撰文指出,中國中風呈現“北高南低”、農村多於城市的特點,且中國對中風急性發作和後續康復管理均存在明顯不足。

中風又名腦卒中,是指由各種血管性病因引起的急性或局竈性腦功能障礙,包括腦出血、腦梗死等。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死亡,即使治療及時,患者也可能因腦卒中部位過於重要或面積較大而留下殘疾。

腦卒中是全球人羣第二大死因,卻是中國人羣頭號死因。前述分析指出,儘管在全球多數地區,腦卒中發病率持續下降,但中國仍在上升。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也指出,中國腦卒中負擔不斷加重,40歲及以上人羣的腦卒中標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且與2010年相比,顱內出血患者和腦梗死患者人均住院費用分別增長了61.4%和31.4%。

中國的腦卒中發病及死亡有何特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劉鳴等人在《柳葉刀-神經病學》上就中國腦卒中防治進展及挑戰發表綜述文章。該綜述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腦卒中患者發病年齡偏輕,平均爲65歲,而發達國家這一數字爲75歲。

在地域分佈方面,中國腦卒中發病呈現“北高南低”的特點,其中東北地區最高。此外,中國超過一半腦卒中患者在農村,城市發病率已相對平穩,而農村仍在快速上升。

腦卒中高發與多個高危因素控制不佳有關,其中最應警惕的高危因素爲高血壓。此前《循環》雜誌曾公佈,中國約有2.45億高血壓患者,但超過一半患者對自己患病不自知,且僅有15.3%的患者血壓控制良好。(詳見財新網“中國高血壓患者2.45億僅15.3%控制良好”)綜述指出,高血壓認知、治療及控制不佳的地區,與腦卒中高發地區相似,均爲東北地區最高發,且農村高血壓控制率顯著低於城市。

針對腦卒中發作後的處理,各地水平差異明顯……

綜述指出,整體而言,近20年來,中國腦卒中發病率逐年升高,但死亡率無明顯上升,提示近年來中國腦卒中診療指南的推廣應用及院內診療質量有效提升,但在急性腦卒中處理和事後康復階段,仍有不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