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乐多在我们老家那边(广东)叫做益力多,是一种老牌子的饮品了。原产于日本,名为ヤクルト,诞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距今将近百年的历史了,依旧屹立不倒,名气响亮,可与可口可乐相提并论,都是世界上知名度颇高的品牌饮品。

说到养乐多「死不加量为何地位屹立不倒」?原因在于人们的观念被其所影响,从某个角度来讲是被「洗脑」了!详细一一来分析。

健康宣传力度够

打从一开始,养乐多的营销方案主要是围绕著保健养生来售卖的。

它的广告词很打动人心,令多数人不明觉厉。例如「养乐多是一种特殊的饮品,每瓶含有超过上百亿活性乳酸菌」。坚持饮用能呵护肠道,增加肠道的有益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以及能补充营养。

当老百姓听到100亿多乳酸菌,认为喝了肯定有好处的,自然养乐多的销量步步高升。

确实肠道里的乳酸菌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著密切的关联,但上百亿乳酸菌的数量并不多的,酸奶、乳酪等乳酸菌饮品也同样含有,只是没有像养乐多拿上台面讲。

进口奶源加分项

一听到是进口的,马上加分了不少,特别是奶产品之类的。客观的来看,确实日本的奶制品质量把控得好,得归功于整个产业链已成熟,这一点目前做得比国内好,毕竟我国开始普遍享用奶品,不过百来年的事,以前并没有此传统。

养乐多真的进口就是好的么?真的营养价值高吗?

实际上,养乐多是一种奶味饮料,根本不属于酸奶,甭管它宣传得如何好,但营养价值远比不上纯牛奶,甚至比不上酸奶。道理简单,对比下它们之间的营养成分便知,仔细看下面的图片,发现了什么?

其中蛋白质、钠的含量均低于纯牛奶,只有碳水化合物相对高,并不代表就好,这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糖类化合物构成的,摄入过多的糖份,对身体健康是有影响的。

可是,贴上了进口的标签,加上人们不留意对比营养成分,无视化了,自然销量依旧好得狠。

养乐多味道可口

养乐多酸甜可口,比纯牛奶更受人们待见,基本上儿童都爱喝。而且不含乳糖,对于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群,喝牛奶会过敏,显然养乐多成了更好的选择。

有的家长也喜欢买给孩子,不单是认为好喝,还觉得能调理肠胃,补钙、补蛋白质等营养。

题外话:想像总是美好的,要靠养乐多来养生,效果甚微!

精准的价格定位

养乐多贵吗?

还行,属于中档价位,如果以单瓶来看,一罐也就两块多钱,一罐纯牛奶也要三块多钱。

相比之下,表面上是划算了,但,养乐多一罐才95ml,就算是量少,销量依然不减。或许是因为宣传理念起得作用「一天两罐养乐多,肠道好免疫力好」。

既然这样,何必加量呢,反正量少多买几瓶,不就解决了。

安全不含添加剂

现在一听到添加剂,人们难免心理有抵触,而养乐多宣称的是不含添加剂,采用的是优质奶源。加上品牌成功了,人们对它有了信任感,自然屹立不摇。

佘小厨(完)


你还别说,养乐多的确是屹立不倒,我小孩喜欢喝,而且我也喜欢喝,记得去年在商场奶茶店里买奶茶,看见做奶茶的小姐姐竟然用养乐多参了进去,它独特的味道的确让人喜欢。

养乐多是一款乳酸菌酸奶饮品,味道酸酸甜甜还带著一种神秘的香气,让大人小孩都喜欢它的味道。

另外说养乐多不加量估计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小小的瓶子,一瓶喝下去刚刚感觉挺过瘾的,可是瓶子已经见底了,可是自己却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就增加了消费量。

另外养乐多属于益生菌的酸奶饮品,有一定的对胃肠道养护的功效,也是人们青睐它的原因之一。

距销售情况分析,喜欢喝养乐多的大人几乎和小孩是一样多,那么大人爱好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能找回小时候的感觉吧!


楼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名美食领域创作者,部分菜系美食无界。但是你的这个问题貌似已经跨入到了商业化的一个问题。但我作为一名美食领域创作者,还是知道他在众多消费者之中的口碑如何?

养乐多是一个日本的品牌音译过来。又名益力多。是一种每瓶至少含有100亿特殊活性乳酸菌的乳饮品。

"养乐多"又名Jahurto",意即酸奶。是一种风靡全球的、"养乐多"是什么?养乐多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乳酸菌发酵制品生产企业,"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是最早在1930年,日本医学博士代田稔发现获得的一种活性乳酸杆菌,他在研究有益消化的乳酸菌时,成功地分离、强化培养出乳酸杆菌。并将其命名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其特点是:经过强化培养的"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具有能够抵抗胃液、胆汁等强力杀菌作用的消化液作用,并以活性状态到达人体的肠道内。其作用在于:活著到达小肠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减少肠内有害物质,防止肠内腐败;预防食物中毒菌的感染;提高肠道活性,调节肠内生态平衡;改善便秘和腹泻症状;促进新陈代谢,增进身体健康。

不仅仅因为他所拥有如此多的对人身体有好处的功能。而且在各大,商场的奶茶店。他们制作奶茶所所选用的原料除去纯牛奶外,大多数时候选用养乐多为基础进行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奶茶。酸奶如今是下至二岁儿童。而且特别年轻化一个趋势,年轻人所喜欢喝的一种饮料。正是因为他口碑极佳,秉持不加量的原则,所以才能一路,销量领先。获得年轻人们的喜爱。


一个产品,几十年不升级包装,换一般产品早死了。

但这个小魔瓶不仅没死,还活得好好的,创造了「一个单品,82年,年销270亿」的成绩,还落个「一个红瓶闯天下」的美称。

这究竟是为什么?

1

史上最任性、最不求上进的产品

却一路开挂

这个产品最初来源于1930年代田稔医学博士的实验室,代田稔博士在这里成功进行了乳酸菌的强化培养,经培养出的菌株可以经受人们胃液和胆汁的考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1935年,小魔瓶首次问世,以助人肠道健康为使命。

1964年,小魔瓶首次登陆中国,四年后,小魔瓶换装为环保可降解材料,成了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样子。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养乐多。

但此后十几年,养乐多就再也没有改变过!

一、拒绝68000人换规格的请求

不仅外包装没有变过,瓶子规格也没有变过。

因此,甚至有68000个菲律宾人民在Facebook上请愿,要求养乐多生产1L装,然而,养乐多公司很是任性,愣是没有理他们。

菲律宾当地广播电视集团ABS-CBN看不过去,加入到为民请命的阵列,特地找官方要说法,才得到了这样的回应:

只生产小瓶是为了能一次性喝完,防止喝不完放著滋生细菌、二次污染,同时活性乳酸菌数量也会下降。对普通人来说,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数量足够。

真是头一个不让人过瘾的企业。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仍拒绝改变

养乐多由于产品单一,进一个市场,都不一定具有对手的强大的资源。

在韩国他不如南阳乳业的强大的产品组合力;在台湾,他不如味全强大资金资源;在内陆他不如蒙牛、伊利强大的草原文化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养乐多岿然不动,有著极大的自信,即不增加新产品,更不对产品进行任何的升级换代,全程采取不理会,不应招的态度。

这么任性看来是产品够硬?

三、产品有用没用都不知道

养乐多,号称改善肠道菌群的,但知乎上很多人对它的作用产生怀疑。

Discovery几年前一部纪录片做过一次实验:

两组人,一组每天喝高浓度乳酸菌,另一组每天吃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食物,一个月后,食用高纤维实物的人肠道有益菌群数量提高20%,另一组喝高浓度乳酸菌的,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因为胃酸对益生菌杀灭率超过99%。

并且有专业人士表示,养乐多的配方和营养成分中虽然有达标的乳杆菌量,但并没有相关研究支持它还具有调节肠道中其他菌群的作用!

质朴地说,它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远没有我们想像地大!

但就这样一个任性、不求上进,连产品到底有没有效果的都不知道的养乐多,最终还是屹立不倒。

在许多城市,他们的产品在覆盖率不足对手百分之一的情况下,销售额竟然遥遥领先其他产品,并坐稳低温乳酸菌市场的龙头。

产品的销量也从2002年的每日5.9万瓶一直上升至2016年的每日582.5万瓶,过去14年间复合增速为39%。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2

82年不求上进

却总能后发制人的奥秘:

把2个单点,做到极端!

仔细研究养乐多整个企业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一条规律:

在这82年里不求上进的它,却总能做到后发制人。

养乐多进入大陆是在2002年,这其实不算特别好的时机。

官方数据显示:

2002年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358 3亿元人民币 ,其中光明、伊利、蒙牛、维维以及三元5家当年的营业额,几乎占到该数据的一半。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乳酸菌这个细分领域,也早有巨头雄踞:

1996年横空出世太子奶的依靠乳酸菌饮料在伊利、光明两大纯牛奶巨头的市场的夹缝里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品类奇迹。

「2004年在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而与此同时,河北市场的销售额已过亿元。整个北方市场销售额达到4个亿元。」

这些数据意味著:巨头们几乎已经将乳品市场瓜分殆尽,留给新人的机会,并不多。

在此背景下,「舶来品」养乐多是如何后发制人的?

其秘诀在一个套招,具体可细分为2点:

一、坚持单一的产品,节省大量成本

靠单一的产品打天下,这个概念,在养乐多进入中国后,尤为明显。

2002年,出身日本的养乐多在台湾、香港扎根50年后转战内陆,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当时,国内乳业普遍奉行的是:渠道全面开花广覆盖、产品多子多孙的战略。

例如伊利的产品涵盖常温液态奶、酸奶、冷冻食品、乳饮料接近100多种,数千种规格,蒙牛和光明同样如此。

就算是身处在乳酸菌领域的太子奶,也细分出「日出」与「太子」两个子品牌,与10多种规格的常温乳酸菌角逐市场。

养乐多进入后,就靠全力单推100毫升的红色瓶子的低温乳酸菌饮料,竟然在2008年时,依靠上海、广州等为数不多的城市,营业额达到4亿。2011年更是达到20亿!

如此大的销售数据,再加上其巨大且格格不入的缺点——产品单一,迅速遭到友商们精准狙击。

首先是群菌战术、养乐多只有一个益生菌,那友商们就增加其他多种益生菌,养乐多每瓶含有100亿益生菌,那友商的瓶子就标注:

我们有300益生菌。

其次,针对养乐多消费人群一锅端的现象,友商们还采取了分割蚕食策略;老年人、青年人、妇女、男人,亚健康人群、熬夜人群,进一步对人群进行对位。

同时在价格上,也奉行的紧贴黏死的捧杀策略,紧紧咬住养大乐多的2.2元,把价格定在2元或者更低……

结果却是:到2015年前一季度,养乐多的利润增长率超过30%,内陆品牌们的利润竞争力却普遍下降。

二、把更多利润,花在自建的直销团队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快消品行业,有一条人尽皆知的铁律:

产品未动,渠道先行!

所以大家在铺渠道这件事上,特别喜欢讲求一个字:快!快!快!

蒙牛只用了短短十年就把产品铺到了全国的每一个乡村,伊利只用了的五年就占据了中国大小的超市终端。

但养乐多却反其道而行之,入局后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建立渠道,进行大面积铺货。而是打造「直销团队」。

1963 年,养乐多在日本首创了「家庭配送」服务模式,这些配送员,多由下岗女工、全职主妇担当,她们被称为「养乐多妈妈」。

由于养乐多单价高,盈利也高,同时50%的利润会作为奖金,所以她们的热情很高。

在最早期,就是由她们推著装有养乐多的手推车在社区促销,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的同时,也依靠自身口碑为养乐多背书。

这只直销团队的战斗力一直很强悍,相关数据显示:

除去商场、超市和零售店等传统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销售的 2800 万瓶养乐多当中,「养乐多妈妈」的销售业绩接近三分之二。

也是因此,即使直到今天,养乐多仅掌握了28个市场,不足别人百分之一,营业额却不容小觑。

3

结语

创业最怕的事情是认不清现实,总是一拍脑袋做决定。

养乐多作为舶来品,成功在大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认清现状,坚持屁股决定脑袋,这一点很重要。

首先,养乐多益生菌的技术性,未必能垄断市场。

其次,作为舶来品,想依靠渠道进入已有巨头的他国乳品市场,难度更大,此时,唯有出奇制胜。

但养乐多未来仍然面临各种挑战。

例如,直到目前,养乐多的市占率并不高,且随著常温乳酸菌类饮品的崛起,坚持单品的养乐多,还能再任性多久?


没有营养的饮料,从来不买,买新鲜牛奶还不错,


我今年三十一,我怎么没喝过,也没给孩子买过,太甜,里面含糖量惊人应该,不亚于可乐,蜜饯!


现在都是信息社会,多看点新闻对脑子有好处益生菌只能在低温下保存,运送途中早死光了,也就骗骗那些中年大妈,稍微读点书的,谁上当啊。


孩子比较喜欢的味道,酸酸甜甜,而且还能带动肠胃吸收多排便,对身体还是比别的饮料要健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