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读博苦,读博累,读博说多了都是泪。但是也不乏有顺利毕业,成果满满的博士生……既然在坑中了,希望各位知友传授点正能量,砸些干货来,如何享受博士生活?求教博士的正确打开方式~跪谢!!!


享受博士生活,应该是全力学习,吸收知识,学术的也好,工作的也罢

吃喝玩儿乐吸猫撸狗没什么不好,只不过那不太直属于博士生活,而更应该归于生活,或者,休闲

等你做过,做完,以后需要的时候,大概会更能理解,学习,其实是一个短寿命的事儿

人过三十五基本上已经学不进去了,吸收进脑子的,也多半是炉灰渣子

而开始理解学习的价值,大多数人也需要到二十五岁,读博的话一般就是读博过半的时候

这十年的学习基本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最好的学习时光

目标清晰,为工作也好,兴趣也罢

无人催命,自主自愿

能力基本养成,只要自己愿意花时间,总能在一些方面有自己的建树而不必像高中一样百万平行

当然,每个人的道路不同,选择各异,无需强求


享受博士生活的起点是找个好的老板,要不也是枉然。


讲个和尚跟施主的故事。

施主问:「背面是山,左面是水,前面是草场,右面是墓地,譬如人生,我该如何走?」

和尚说:「你便走走看。」

一个月后,施主又问:「我爬了一座山,渡过一条河,奔跑过一片草场,只是没到墓地,可走完发现,我四周还是高山、河流、草场、墓地,请问我该怎么走?」

和尚说:「你走这一路,可曾遇见乡野小童?」

施主说:「遇见。」

和尚说:「小童在赶路吗?」

施主说:「既是赶,也是不赶。」

和尚说:「怎解?」

施主说:「我翻山的时候,发现小童在爬树上摘果子;我渡河的时候,我发现小童在捞鱼;我过草地的时候,发现小童在跟羊群嬉戏,乃至我路过墓地时,发现小童在玩捉迷藏。他们在不停地奔跑,却没有目的地。」

和尚说:「现在你知道该怎么走了吗?」

施主说:「知道了。」

和尚:「你要走的路就在此时此地,在此心。譬如说你面对一片草地,你寻的是草面上被人踩过的,以为可沿著走,却不知对于小童来说,整片草地之上是无数的路。你走到一片山前,你以为可攀爬的就是你的路,你不知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就是无数条路。你忌讳墓地而不敢入,而在小童无惧的心中,这便是玩闹的迷宫。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不生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无忧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除痛苦。因为问题不在路,而在你的心。你的心是起点,是归途,也是整个世界。」


1、良好心态。把学术当作兴趣,把学术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把心态摆正才会,以学术为乐。

2、培养爱好。可以培养一些小爱好,比如健身、学英语、拍视频……这样有助于缓解疲劳,丰富生活

3、交好朋友。博士群体总有那么些人是充满正能量的阳光的,多和他们在一起交流,相互学习。

记住了生活是自己的,不论是工作和读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扛过去就是成长,要加油 !


为什么要邀请我,我也在等答案


我觉得要做到松紧有度吧,虽然我也在摸索。紧,自然指的是自己的研究,现在多数情况下,即使是一个组的,大家的研究点也各自不相同,不懂的地方也只能自己攻克。当然,有的时候很难,不妨休息一下继续,吃点好吃的,逛逛街,买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继续。松,指的是课外生活啦,喜欢美食的去吃,喜欢旅游的去浪,喜欢舞蹈的去跳,别一直呆在屋子里。总之,读博士这玩意心态上只能自我调节,跟组里的同学处理好关系,和导师处理好关系也很重要。祝大家都能顺利毕业 。吃完午饭回来继续开题报告


生活上

为了读博我守望美服打到了钻石学会了吉他自由泳烘焙养成了健身的习惯

其实就是,学会独处

科研上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很多看起来没什么用的研究也许以后会成为某个热点的基石,很多看起来很火的研究其实早已经穷途末路。不要定太实际或不切实际的目标,边看风景边培养能力,文章发不出来,你也可以靠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吹牛逼找工作(你猜我是靠什么)。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不然其实挺痛苦的。博士不适合需要被催著走的人,更适合自己往前跑的。这不是贬义,只是博士大多需要很强的自主性和自控力,没有没关系,不一定非要进这个坑。

感情上

谈什么感情,

异地影响上分,在一起影响健身,是守望不好玩还是吉他不好弹。

谢邀。

博士阶段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段,

其他时候会享受,博士也会享受,

其他时候不会,博士也不会。

有的人会觉得读书写文章的过程本来就是享受,

有的人也会觉得读完书写完文章后,看到满篇成果,来一口热茶(或热咖啡、或热煎饼果子?)的那一刻,口到胃到全身的暖流是一种享受。

我这个老母亲的博士生活,最享受的就是不用带娃,去学校的每一分钟都是享受……哈哈哈哈哈想到这一刻,隔著屏幕发出我炸裂的笑


真想享受博士接近毕业时的一段轻松生活,就应该入学开始就全力冲刺课题论文,每天保持10小时以上的学习科研时间,如果博士前半段放松的话,越往后无法达到毕业要求的论文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时的体会就像是吃了慢性毒药一样毒性在慢慢发作,如果不能理解的话,那你想想博士毕业一般至少得有那么一两篇SCI论文吧,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录用至少得大半年,甚至一两年时间,但是更多的情况是等了半年一载却被拒了,你可以算一下博士四年时间紧不紧张。


如何享受?问得好!

我98%的时间在挣扎;剩下2%的时间在回味自己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欣赏自己的学术成果,算是享受吧?

要享受博生生活(2%),就要做好98%的铺垫。不用想这么多,根据priority写个to do list硬著头皮咬著牙去做就好了...累了就休息,不懂就问,做好了总结,然后move on to next task,no shortcuts.

有个小tip可以让你平时需要鼓励和肯定时能得到满足:建一个happy folder,把自己觉得看了开心的东西都塞进去,可以是别人给你写的一封感谢你帮忙的邮件,可以是来自组里导师同学的表扬,可以是manuscript被接收的邮件…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有点长,但是或许会有帮助。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guest-blog/the-awesomest-7-year-postdoc-or-how-i-learned-to-stop-worrying-and-love-the-tenure-track-faculty-life/?

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


读大学的时候毕业需要英语四级成绩,我觉得好难啊,所以我把大一当高三读了,很幸运四级一次就过了,然后读研的时候毕业需要至少一篇文章,所以我天天上完课就跑去做实验,然后又很幸运研二的时候我发了一篇小文章,于是我又读博了,我以为读博可以轻松点了吧,毕业不就是一篇一区文章吗,于是我天天做实验,我以为很快就有一区文章了,然后就悲剧了,不读博你可能体会不了生死,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张了,但是能按时顺利毕业的人可能都不那么简单吧!除了那些运气特别好的人。我是一名工科博士,这只代表我的个人体会。


你不如问问一个大龄极低收入极大工作压力怎么享受生活


赶紧保证毕业了,保证找到工作,其他的事就是享受了!


坐标uk 非牛剑的PhD。

导师是牛剑的毕业的华裔博和博后。

日常在实验室搬砖,从9:00到16:00。双休。

大把free time。

因为怂+穷,精神洁癖严重,所以不去夜店不去嫖不去酒吧不去赌场不敢约炮。

剩下的时间基本在撸论文,撸ps4,撸xbox one,撸单反中度过。

不经常健身,周末去两次。

除去天天实验室没事儿琢磨著做菜,做饭。

基本没有社交。偶尔找附近动物聊聊天。

以上。


读了博就没有享受二字了


孩子你的思想有点危险啊,还想不想毕业了,哈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