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告诉我们,贾母自女儿贾敏嫁出去之后再也没有见过。连贾敏都没有见过,自然也不会见过黛玉。正常如果要见黛玉的话,应该是贾敏带著女儿回娘家,这样就可以见到了,但是,现实却是他们彼此间隔著山高水长,见一面太不容易,所以没见也正常。就像后来探春出嫁,这一去天高路远,能不能相见真的成了悬疑。贾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是,个人认为这还不是关键的问题。最最关键的是《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小说要在故事情节的铺排过程中慢慢让人物上场。试想一下,如果不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将即将要面临的各类人物介绍到位,后面如何去写呢?当然,作者也可以将一些他认为不必要早早出场的人物放在合适的时候出场,到时候再点笔写出那人的形象,但是,多数人物都在这一章节中交待清楚了。黛玉和迎探春三春此前认识不认识不要紧,作者要让读者认识,否则你的书怎么看下去呢?她们前面哪怕曾经见过一百遍,这时候让她们再重新相认各自相互介绍一下也非常有必要,因为读者没见过。如此而已!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红楼梦》开始的时候,通过贾雨村介绍了,林黛玉老家是苏州,后来她跟随父亲到扬州上任。

林黛玉的姥姥家在京城。扬州和京城距离很远。林黛玉幼年应该生活在苏州。林黛玉和姥姥家相隔千里,交通极不便,林黛玉此前从未到过姥姥家。

林黛玉的母亲生前是否回过娘家书中没写,不过前八十回里王熙凤也没有回过金陵娘家。王熙凤父母住在金陵,可是王熙凤却没有回去过。贾敏应该一样,距离遥远,不能丢下一大家子人回娘家。

林黛玉进贾府之前,从未来过,姥姥,舅母等人一律不认识。但是母亲生前向黛玉详细描述过贾府的情况。

黛玉知道贾府分为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房。还知道府里的人事关系,例如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也知道人员构成与个人性格特点。例如,贾宝玉比自己大一岁,他衔玉而诞,淘气异常,无人敢管等等。

这说明,黛玉虽然没到过姥姥家,但是两家来往密切。黛玉母亲对贾府的情况了如指掌。林家与贾家,应该经常互相派人替主人拜访对方,逢年过节都会有礼物相赠。

书中有凤姐打点送给甄家的东西装船,以前也打点过送给姑姑贾敏的东西。贾家和林家两家来往相当密切。

林黛玉一进贾母房里,看到一个鬓发如银的老太太迎上来,就认作外祖母了,老太太搂过黛玉心肝肉地大哭起来。

贾母哭过后,把邢夫人,王夫人和李纨一一介绍给黛玉。然后又让请姑娘们,今天不上学了,迎接贵客。

迎春,探春,惜春三人来后,书中只写了互相认识,没有写出是谁介绍的。原文是:

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坐。

上文没写是不是贾母亲自介绍,王熙凤算是贾母介绍的。贾母介绍王熙凤说她是凤辣子,非常有趣,体现了贾母对凤姐的疼爱。

贾母亲自给黛玉介绍主要人物,代表了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和重视。

书中多次写过,贾母不见客,可是黛玉来了,贾母不仅第一时间在房里等候,而且不停地念叨林姑娘。见到外孙女后,没等见礼,贾母一把搂到怀里,哭过后,亲自向大家介绍黛玉。贾母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黛玉是我的心肝肉,你们都要和我一样爱她!

《红楼梦》对于写作非常有示范意义。三次介绍人,三次不同,即体现了人物的性格,也体现了亲疏关系。贾母介绍方式不同,意在让黛玉对两个舅母,两个嫂子,三个姐妹有一个初步判断,认识。

果然,黛玉与两个舅母是礼节上的亲密;和姐妹们是主动交流,互相玩耍;和凤姐经常开玩笑,感情深厚。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


我们知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本应该是一起住在南京的。但由于某种原因,贾府已经迁移北京了,这从王熙凤的判词「哭向金陵事更哀」里也可以看出。

而林如海家在苏州,现在又在扬州任上,所以两地说来都相距较远,没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是跑不了一个来回的,所以从贾敏出嫁后,他们一家应该没有回过北京娘家。

因为这么远的路程,在过去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要来往也只能靠书信或来往商船托人带口信。那个时候,连康熙皇帝巡游江南,也是靠了运河的便利。

所以说林黛玉这是第一次进贾府。在这之前,她对贾府的印象,全部是家里父母教给的,何况她当时也就五六岁,也记不了那么多。

然而她对贾府最深刻的就是小心谨慎,外婆家是富贵人家,言行举止一定要得体,不可多说一句话,错走一步路,这估计也是贾敏自己的为人。

但是在林黛玉幼小的记忆里面,她已经刻下烙印的是,贾母的慈祥,贾宝玉的调皮,和门口那两个石头狮子。

所以林黛玉一进贾府,贾母就像见到女儿贾敏一样心疼,就亲切地给双方当介绍人,大家互相见面,尤以凤姐、宝玉嗓门大,人特殊。

本来林黛玉也舍不得离开父亲,但是经不住劝说。林如海说,今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

谁知人生变幻竟如此莫测,下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林黛玉再回苏州,竟是给自己的父亲林如海送灵。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从此她弱小的林黛玉已经绝了回家的路。


同样问题,薛宝钗进荣国府,为什么不介铭迎春、探者、探春?薛宝钗和黛玉同是初次进荣国府,为何一个给介绍,一个不介绍?的确,当时交通、通讯不便,借舟车行需要一个多月方可到京都,又不能有视频微信桐联系。黛玉在家只可闻远春等姊妹之名,不可能见其形,又是初次见面,故需介绍。宝钗进府亦应如此。为何不写?写作需要!把迎春姊妹不只是介绍给黛玉,更是介给给读者。宝钗进荣国府,再写一下介绍三姐妹情况,岂不令读者感到重复,味同嚼蜡?《红楼梦》作者写作之妙,乃品味反复,方可体会之深,拍案叫绝!


其一诸位网友已作答,山高路远,交往不便,林黛玉作为亲戚第一次来贾府,且这次来是林如海托孤于贾母,贾母自然让林黛玉认识贾府中所有的主要人物因为这些人将来都是与她有关联的人,特别是她的孙女,因为将来林黛玉要生存在这个环境中,而且要与她们朝夕相处。

其二作者因为介绍人物需要,将人物一个个通过艺术手段推出来让读者认识,冷子兴介绍贾府是借冷眼人之口说出,而林黛玉入贾府则是借林黛玉的眼看一个个鲜活真实的艺术形象,这也是脂批中点出的画家三染法之一。

其三读古代小说要有形象思维,进入那个时代,环境,与她们对话,才能读懂作者与人物。


谢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理解吧,毕竟林黛玉没有出生在贾府,对于贾府的信息也就是通过她母亲了解了一点,古代人们之间都是通过书信来往,林黛玉的母亲出嫁后也是通过书信了解贾家的情况,再把这些情况告诉林黛玉,所以林黛玉得知贾府有个哥哥(贾宝玉),还有其他人,但是一直没见过面,直到来到贾府的话,作为贾母必定得介绍家里人给黛玉认识,见见面了解一下,在古代嘛山高路远的,亲戚之间走动的也不是很频繁,不存在不走动关系不好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一是贾敏出嫁以后好像从来没带著黛玉回过娘家,要不十多岁了,怎么没过姥姥,舅舅舅妈及姊妹们?二是贾敏死后贾府也没人去吊唁。有人说交通不发达,这个说法不足信。扬州离金陵不远,回京都也不是问题。


谢谢邀请,对于红楼梦这本书没什么研究。不好意思。

本人修理工一枚,刚去几天。 来了个车子,离合器拉条坏了,师傅躺在地下对我说:「去拿个拉条。」 我想都不想就跑对面超市买了包辣条,递给了师傅。 师傅眼神那叫一个凌厉啊。????


不来往很正常


这问题是过去的大家小姐是不随随便便出门,包括串门的,你所说的探春惜春他们都是贾府的丫头,一林黛玉去贾府次数并不多,二贾府的丫头是随时可以换的,林黛玉去贾府时可能没见过他了两个人,再有就由于时间太长了小丫头们都长大了不容易认识了,所以要介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