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思」的同音字误

殷文、周文皆无「诗」字,汉武五经博士编辑《诗经》是「听写」而的,

「诗」是「思」的同音字误。

私(诗)、诵、简书,在周是信函的名称,周人写私后要诵渎或默诵一

遍(古今中外皆如此),所以「思」又称「诵」。《吉甫太师与申伯简书》

已说明了,其曰:「吉甫作诵,其诗(思)孔硕」。

《屈子与顷襄王简书》曰:「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而昭诗(思)」。

朱熹公然改为「受命诏而昭时」。

《宋玉大夫与屈师简书》曰:「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可见「思(诗)」与「诵」同一。至于「颂」,汉儒想当然之说。

屈子之「昭诗(思)」,完全符合美政(制礼作乐)之实质,楚王与公卿

不得有隐思(诗),必须昭然若揭,公开化、透明化。所以,王与公卿的

信函必须走「美政程序(周公作乐之程序)」,「思」谱曲后又称「歌」,

「诗歌」就是这样起源的。

¨¨¨¨¨¨¨¨¨¨¨¨¨¨¨¨¨¨¨¨¨¨¨¨¨¨¨¨¨¨¨¨¨¨¨¨¨¨¨¨¨¨¨¨¨¨¨¨¨¨¨¨¨¨¨¨¨¨¨¨¨¨¨¨¨¨¨¨¨¨¨¨¨¨¨

27.《屈子与楚襄王简书》 标签: 历史文化

『引言』 此简书经襄王室大司乐谱曲后,题名为《离骚》之乐歌,

取「离世骚言」之义。其歌词原文与参考译文如下:

我高阳帝之苗裔 我先公熊伯庸 岁星寅年之正月 寅日寅时我生降

祖父卜筮细揣度 终赐我以嘉名 取名为正则 字型大小为灵均

……

【札记】「屈原」称谓之来历,当为贾谊听闻坊间流传「屈冤大夫」之传闻。

毕竟他未读过熊正则的《离骚》,否则,不会有《吊屈原赋》之作。太史公

遵其然,虽读过《离骚》还是袭前人之说而史定「屈原」之姓名。后人更圆

其说,创造发明了「姓学氏学」,遗误千年。自然,谎话说上一千遍据说也

会变成「真理」,况乎说上二千多年。

「正则」一名是其祖父用《周易》卜筮,遇《颐》取其「养正则吉」之句义。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谋徙于阪高,王室太史熊为贾曰:「.不可,我能往,寇

亦能往,不如伐庸」!庄王采纳,灭庸后封其为庸君。恰逢得子,取名谓「

伯庸」。269年之后(公元前342年正月26日熊正则在上庸宫中诞生,62年

后上庸割让给秦,两年后郢都失陷,熊正则自尽。

此简书作于公元前278年端阳。

26.《屈子与楚襄王简书(之四)》

『引言』 .此简书经襄王室大司乐谱曲后,

题名为《离骚》之乐歌,取「离世骚言」之

义。其歌词参考译文如下:

我高阳帝之后裔

我先公熊伯庸

夏历寅年之正月

寅日寅时我生降 (首章章四句,27字。)

祖父揆筮细揣度

终赐我以嘉名

取名为正则

字型大小为灵均 (次章章四句,23字。)

要我既有内在美

又要注重才能

披戴江离与白芷

挂秋兰为腰佩 (三章章四句,26字。)

心急美政将不及

恐我年纪不相与

朝采高坡之木兰

夕揽洲中宿莽 (四章章四句,27字。)

日月悠忽水不淹

春与秋永有序

惟有草木总零落

恐你美人迟暮 (五章章四句,26字。)

趁今年壮而弃秽

何不改法度

驾御良骥纵驰骋

来追我楚先辂 (六章章四句,26字。)

昔周三后之纯粹

故众芳之长在

夹杂花椒与菌桂

岂不佩以香茝 (七章章四句,26字。)

昔有尧舜之光明

既行道又得辂

为何桀纣之猖獗

贪图捷径遭窘步 (八章章四句,27字。)

惟朝中党人偷安乐

辂幽暗遇险恶

岂为我身遭祸殃

只恐王政败绩 (九章章四句,27字。)

曾奔走二王先后

继前王之英武

你不察我心中情

反信谗冲我怒 (十章章四句,26字。)

我固然知谦谦终为患

强隐忍志不舍

敢指九天为我证

我只为先德之故 (十一章章四句,29字。)

你说黄昬以为期

却于中途转辂

当初对我有诺言

却反悔另求他(十二章章四句,26字。)

我不难过遭离别

惟伤先德造化

我既种兰有九畹

又植蕙兰百亩 (十三章章四句,26字。)

畦间辛夷与揭车

夹杂杜衡白芷

希冀枝蘩花盛茂

愿楚天时有収益 (十四章章四句,27字。)

虽有萎谢我不忧伤

惟哀群芳芜秽

众臣竞争惟求贪婪

贪无厌只求索 (十五章章四句,28字。)

皆以私怨来度量人

各怀私而嫉妒

只为名利以追逐

非我心之所急 (十六章章四句,27字)

老冉冉而终将至

恐声名不得立

朝饮木兰花蜜甘露

夕食秋菊之落英 (十七章章四句,28字。)

苟延情操美好追求精要

人枯瘦又何伤

攀崖树根撷芳茞

串木莲之落蕊 (十八章章四句,29字)

矫直菌桂穿香蕙

绞麻绳以拴系

效法前圣之徳修

不随俗乱饰服 (十九章章四句,26字。)

虽不时尚如今之人

惟依彭咸之遗则

长叹息难以拭泪涕

哀臣生多难艰 (二十章章四句,29字。)

虽好礼仪而自我绊羁

绝不朝仪夕替

既替我芳蕙之瓖

又加之以香茞 (二十一章章四句,28字。)

亦表我心之向善

虽心九死犹未悔

怨前王知遇浩荡

终不察臣之心 (二十二章章四句,27字。)

众女嫉妒我之娥眉

造谣说我最善淫

固然时俗多奸巧

违规矩来改错 (二十三章章四句,28字。)

违背绳墨追求曲

以迎合为法度

郁闷之我之诧异

惟我独困而不识时(二十四章章四句,28字。)

宁愿客死遭流亡

绝不容忍献媚态

猛禽天性不屑群

自前世已固然(二十五章章四句,27字。)

为何方圆能合周

谁行异道能相安

屈冤心抑壮志

忍责攘王诟(二十六章章四句,25字。)

心清白以死谏直

故前王待我厚

悔观王道不细察

延而积重难返(二十七章章六句,26字。)

回转我马复我辂

趁迷途未终远

缓我马于九皋

驰至椒丘且止息(二十八章章四句,26字。)

进而不入必离忧

退而复修以德服

制茭荷之叶为衣

裁芙蓉花为裳(二十九章章四句,27字。)

不我知之自可怜

我情惟信芳

高高皮冠危岌岌

长玉佩光陆离(三十章章四句,25字。)

香与臭不可杂揉

惟求品质犹未亏

忽然回顾我极目

前往观察四荒(三十一章章四句,27字。)

佩玉缤纷如繁饰

芳菲菲惟弥章

臣生各有其所乐

我独德修为纲常(三十二章章四句,27字。)

虽然体懈心犹未变

而我心谁可惩

妾女媭今埋怨

深深怨责语(三十三章章四句,25字。)

说鲧因刚直遭亡身

最终早死羽之野

说我何不博众好修

何独守此晚节(三十四章章四句,29字。)

蒺藜恶草盈宫室

独远离不适服

众不可挨个说

谁能体察我衷情(三十五章章四句,26字。)

世俗共举必好朋

为何我孑然而不听

依前王节制朝中

凭忠心而历此(三十六章章四句,28字。)

渡沅湘汨南行

向舜帝面陈词

开启九辩与九歌

太康贪娱放纵(三十七章章四句,25字。)

不顾艰难不图后

五后个个失家巷

羿二淫游好猎田

偏好箭射诸封侯(三十八章章四句,28字。)

故而乱流不善终

浞三又贪室家

浇四坚甲以强御

纵欲不自忍(三十九章章四句,25字。)

每日淫乐而自忘

因而首级颠陨

桀五又违纲常

被放逐遭祸殃(三十六章章四句,25字。)

后辛贤于菹醢

殷武享用不长

禹汤威严而恭敬

周室论道而无差(三十七章章四句,26字。)

举贤臣重才能

循绳墨不偏颇

苍天大公无私

揽德臣王无错辅(三十八章章四句,25字。)

圣王以贤哲而盛行

安得不王下土

要瞻前而顾后

观察臣之计极(三十九章章四句,26字。)

若非忠义而不可用

非善臣何信服

虽然我身将危死

纵观我初犹不悔(四十章章四句,27字。)

不穿凿何以附会

故贤臣遭菹醢

曾唏嘘而之忧郁

哀逢时之不当(四十一章章四句,26字,)

抓揉蕙拭泪涕

湿衣襟沧浪浪

跪地辅衣写陈辞

表我有幸心中正(四十二章章四句,28字。)

驾驷龙逐飞鹥

我乘风上天征

朝拔车轫于苍梧

夕我至天悬圃 (四十三章章四句,25字。)

本欲稍留帝之所

日匆匆天将暮

我令日神重调节

望崦嵫勿紧迫(四十四章章四句,26字。)

辂漫漫而其修远

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我驷马于天池

汇总六缰系扶桑(四十五章章四句,28字。)

折枝神树遮夏日

聊逍遥我徜徉

命月神开道为先驱

令风神为附属(四十六章章四句,27字。)

遣凤凰左右戒

雷神禀吿已齐具

我令凤鸟双飞腾

日以又继夜(四十七章章四句,26字。)

南风聚积不我离

帅云神来护御

纷然总总有离合

斑驳陆离上下(四十八章章四句,26字。)

我令天将开城关

他倚门楼无语

天时昧昧且作罢

结幽兰以延伫 (四十九章章六句,26字。)

世浑浊好歹不分

好避美生嫉妒

明朝我将飞渡白水

登阆风而驻马(五十章章四句,26字。)

忽然反顾我流涕

哀天丘无美女

我游此天庭春宫

折琼枝作饰佩(五十一章章四句,26字。)

趁荣花尚未凋落

见宫女可赠贻

我令云神急驾云

寻宓妃之所在(五十二章章四句,26字。

解下佩饰订信言

我命钟神为媒理

纷纷然而总离合

忽别扭言难迁 (五十三章章四句,27字。)

夕归宿于天穹石

朝沐发于洧盘

保有美德为骄傲

日欢娱以畅游(五十四章章四句,26字。)

虽信仪美却无礼

乃放弃而改求

一览无余观四极

周游九天我方下(五十五章章四句,27字。)

望瑶台高耸耸

见有娀之美女

令毒鸩为死媒

两鸩却说不好(五十五章章四句,28字。)

雄鸩鸣逃飞逝

我犹恶他乖巧

心中犹豫又狐疑

欲自绝却不可(五十六章章四句,25字。)

凤凰既托贻

恐高辛先于我

欲远栖而无所止

聊游思以逍遥(五十七章章四句,24字。)

趁少康未回家

聘虞国美二姚

聘理弱媒又拙

恐不能传美言故(五十八章章四句,28字。)

世俗浑浊皆嫉贤

好抑美嗜扬恶

闺中二姚太遥远

哲王又不睡(五十九章章四句,25字。)

空怀我情不能发

我焉能如此终古

取来苞草与竹块

命灵巫为我筮占(六十章章四句,28字。)

卜辞说两美必合

谁不信而渴慕

我思九州之博大

岂虞国有美女 (六十一章章六句,25字。)

言勤勉远去而莫狐疑

谁求美不求女

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惟怀古宇(六十二章章四句,28字。)

世俗嗳昧又炫耀

谁能觉察我善恶

众臣好恶各不同

惟有党人独无异(六十三章章四句,28字。)

个个佩艾挂满腰

都说幽兰不可佩

观察草木却毫不识得

岂有玉美惟担当(六十四章章四句,30字。)

拾粪块以装香囊

却说香椒无芳

我欲从灵巫之吉占

心犹豫生狐疑(六十五章章四句,27字。)

巫咸即将夕降

揣香椒于腰带

百神蔽云从天降

九嶷缤纷齐迎(六十六章章四句,25字。)

光彩彩求神显灵

吿我吉兆故

说人神升降分上下

求尺度却所同(六十七章章四句,26字。)

禹汤威严志道合

皋陶伊尹协调

只要心中美德修

又何必求之拙媒(六十八章章四句,27字)

传说筑城于傅岩

武丁用人不疑

吕望肉肆扬刀

遇周文而鹏举(六十九章章四句,25字。)

宁戚喂牛讴歌

齐桓闻之求辅

趁年岁之未老蔫

趁天时犹未央(七十章章四句,25字。)

趁杜鹃鸟未先鸣

尚未使百花不芬芳

为何玉佩令足艰

众茫然而逃避(七十一章章四句,28字。)

惟朝中党人不可谅

恐嫉妒残摧折

应时缤纷必变易

又何可以挽留(七十二章章四句,27字。)

兰花枯萎而无芳

蕙变化犹如茅

为何昔日之芳草

今变为枯萧陈艾(七十三章章四句,27字。)

岂因为有他故

不好德必受害

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句与下句缺失,否则,以下章法皆乱。)

口口口口口口(七十四章章四句,25字。)

我以为子兰可恃

无结果又漫长

委以美政却媚俗

何能列入群芳(七十五章章四句,26字。)

子椒侫傲又轻佻

欲把茱萸充香曩

既求进身而误人

又有何芳能祈(七十六章章四句,27字。)

固然时俗随流从

又怎能无变化

我观椒兰尚如此

更况乎揭车江离 (七十七章章四句,28字。)

为此我徒最可贵

曾委美政历此

芳菲菲而遇难亏

芬香至今未没 (七十八章章四句,26字。)

擅调度而自娱

聊浮游而求你

趁我今时尚老壮

周游纵观天下(七十九章章四句,25字。)

灵巫既然吿知我吉占

时至吉日我将行

折断琼玉做珍馐

捣玉碎为干粮 (八十章章四句,29字。)

为我驾御飞龙

琼瑶象牙饰车

何故离别心相同

我将消逝以自疏(八十一章章四句,27字。)

转我道直驰昆仑

辂途远以周游

扬云霞蔽光霭

鸣玉玲声啾啾(八十二章章四句,25字。)

朝拔车轫天之津

夕我驰至西极

凤凰展翼载旌旗

高翔翔振翼翼(八十三章章四句,26字。)

忽我行至到流沙

沿赤水心犹豫

指挥蛟龙架梁津

禀少昊允我渡(八十四章章四句,26字。)

辂程遥远道多艰

令众车稍等待

车至不周向左转

指西海为终期(八十五章章四句,25字。)

集结战车上千乘

齐车轮并列驰

驾御八龙队逶婉

载云旗行逶迤(八十六章章四句,26字。)

抑壮志坚守节

神高驰心浩邈

奏响九歌众舞韶

聊借日以娱乐(八十七章章四句,26字。)

升天拜皇觐伏羲

忽然窥见故乡

车夫悲我马伤怀

蜷身顾不前行(八十八章章四句,26字。)

乱言写至此

楚国无人有我知

又何必怀故都

既然不足为美政

我将去彭咸之所居(卒章章五句,33字。)

【注】 此遗书是屈子脱衣跪地写在衣服上的,写完后交与一直伴随他流亡

的长妾女媭带去楚新都陈郢。按「周公礼乐制度」的程序,首先呈交楚王室大

人(太仆、太史)郑詹尹。有人说女媭是屈子的姐姐,这不合情理,屈子

和他夫人皆称其为「女须」,而未称其「姐姐」,这是礼制所不容的。女大当嫁,

既使有可能不嫁,姐姐也不可能跟弟弟在郢都一起生活,应在父母之邦上

庸孝伺双亲。

楚人善泳,会泳者投水赴死难度很大,因此,屈子原本打算是服鸩毒自尽。

但汨罗邑医官不仅不给他,还借故逃之夭夭。所以,屈子选择了呑玉屑后

投汨罗邑外汨罗渊自尽,去了彭咸之所居」。彭咸,殷贤大夫,谏君不听,

自投水而死。可见,屈子已决定仿效偶像彭咸,抱定投水赴死之心。

遗书最后部分所描写的「上西天」所经之地,如昆仑、西极、流沙、赤水、不

周山、西海等地皆实名,《山海经》有明确记载,有的地名今之亦然。皆

为西皇少昊帝的地盘,是帝高阳之发祥地,也就是黄帝大臣彭咸死亡之地。

古今楚辞学界对屈子有两大误区,一是巫士化,二是隐士化。屈子至死追求

的是「美政(德政)」,而死士与隐士是截然不同的为仕观。屈子一生所推崇

和仿效的楷模皆贤士和死士,与巫风隐韵毫无关系,贤士、死士被后人美化、

神化,是汉学思维。

此遗书共八十九章、三百五十七句,二千四百二十一字。研究楚辞,首先要

研究章句的章法句法,自古国人写信皆用口语,周楚之人亦不例外。写信人

打算一章(一支简)几句话,选择竹简时就已形成「简化书写模式」,即大

简和小简形制。《诗经》中《凡伯与荣夷公简书》,即经厉王室宫廷大司乐

谱曲后题名为《板》之乐歌,其首章就说「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该简书

一章六句,约二十四、五字,与《离骚》每章字数接近。章句不仅对书信内

容的形制(格式)有约束,对写作的思维逻辑也有约束,因此,不断章,何以取义?


要读懂《离骚》必须了解屈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离骚》不仅词美、韵律美,更是屈子爱国情怀的体现。《离骚》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之所以在中国文坛具有极高的地位离不开屈原的忠贞爱国!屈原的千古一跃成就了中华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反问,你知道屈原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