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汽车产业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一是消费周期,二是宏观政策,三是品牌背书,至于说产品、技术、渠道这些属于二级因素。

先说说消费周期,汽车尤其乘用车市场经过28年正增长,去年开始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在没有宏观政策刺激下,延续去年的销售态势是大概率事件。汽车消费本来就是长周期消费,在一二线城市进入后市场阶段后,经济下行、房地产杠杆率高企、股市不景气都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这些因素叠加自然造成消费者持币代购或缓购。

第二,说说宏观政策。还记得2008年的汽车下乡和10年的购置税减免吧,伴随信贷杠杆放水,造成主流车企的井喷式增长。政策的杠杆是乘数效应。

第三是品牌和营销。在前两个大问题解决之后,品牌的影响力、品牌的渠道覆盖率、品牌溢价力就凸显出来了。当然品牌因子的改善是依托于产品力、渠道力和销售力,综合输出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这就是为什么市场总体下滑的情况下,BBA依旧是增长态势,日系和某些德系依旧是增长态势,因为品牌集中度在提高,有限的买车人群被优秀的强势品牌吸附过去了。

为什么消费者更喜欢强势品牌?因为他们意味著面子、可靠、服务的便利性、保值率等。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标志、福特、现代等一票曾经也卖得很好的品牌今年销售腰斩?因为过去的几年中,他们的品牌关键支撑因子,例如质量稳定性、渠道成长性、产品力没有支撑到品牌溢价的提升。换句话说,门面不突出了,客人不愿意光顾了。所以出现严重的地位分化。

这么来说,今年一季度销量遇冷是自然不过的事了。一季度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也不奇怪了。应该说,在总体市场微增长或负增长的情况下,部分优秀的同学还是表现不错的。但是优秀的同学也不足以撑起整个大盘的增长,因为消费周期和宏观政策没有发力。若下半年GDP增长遇到挑战时,是不是会出台相关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并未可知。当真如此的话,汽车消费周期也可能遇到一个波段式小增长。


感谢邀请,个人认为1季度销量遇冷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由于春节的错位,每年1季度的销售数据,尤其是增速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偏差,但是从3月份的销售数据单独看,3-4线城市甚至乡镇的车市下滑幅度更大,表现为越小的城市越低迷,县乡市场的下滑达到-17%。

2、国产自主品牌销售不佳,从各个城市级别的豪华车销量看都是正增长的,而一般合资品牌的降幅也没有整体下滑速度大,自主品牌的快速衰落拉低了市场的增长。

3、SUV的需求高峰期已过,大多数消费者首选车还是回归传统轿车,SUV带来的强增长力消失。

4、低端车型购买力不够,A00这样级别的车型基本消失,1季度A0级别下滑30%,越低级别销量越差,这主要是受房地产的挤压以及大量优质二手车的强大冲击。

5、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老百姓手里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多闲置的存款了,物价水平渐长,而大多数人的工资并没有上涨,随著子女教育、父母医疗的压力,80后主力消费人群已经进入了整体消费低迷状态。

当然,其实我们只是从销量数据上看,整体车市在大幅下滑,但从绝对量上看,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市场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以超高速、高速的增长一段时期后,必然会有一定的稳定,我们目前经历的短暂下滑是合理的。国家之前一直在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以较大的力度发放国补、地补,不限制牌照等方式,2019年补贴大幅度退坡,而转向充电桩或者电池研发等前端补贴。而在去年底,业内一直传闻国家要出台购置税补贴等等政策,但是国家一直未出台,这也证明我们当前的车市发展是健康的,不存在太大的负向,所以预估年内不会再有太大幅度的刺激消费型政策出台,而更会在二手车规范、新能源充电桩建设这样的补充政策上有所作为。

以上,感谢阅读。


汽车产业是最能体现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的晴雨表。

它的产业链和衍生项目非常之多,所体现出来数据最能看到人们实际生活的变化。

按照目前的状况,预计两年之类都不会有大的回暖。「冷」是必然的。

很多品牌厂商也削减了年度产能计划,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让经销商别那么大的压力,但终归削减有限,厂商不可能不顾品牌的延续发展。大家都硬撑著,看谁能坚持的熬下去。

现在的问题,个人觉得是市场的终端购买力减弱了。

对汽车的需求依旧是那么大,但百姓手上资金不宽裕,自然就会压缩非必需品的采购。

所以现在不是考虑回暖的问题,而是如何渡过的问题。

无非「开源节流」两个方向,主要还在于「节流」。


这个行业的上游只想著暴利,从未考虑过下游的顾客是否得到过实惠或者下游人的心声!看看那些4儿子是怎么坑爹的!还有就是缺乏监管,直接就是真空状态,4儿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整个行业非常混乱!客户和销售乃至车企彼此没有信任,4儿子更是买前千般好,售后拳头脚,让老百姓心寒,而这一切却没人管,工商局好像真的是一年只上一天班!


市场饱和是主要原因,汽车下乡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从此由制造走向智造。


个人意见:解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所顾虑的一系列问题,会迎来汽车销售的另一个春天。必竟现在油价上涨,对每个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影响环保。


汽车消费已进入下降周期,二手车市场的日益庞大,新车和二手车交易将会有一段时间周期的此起彼伏。


大的经济不拉起来实业不振兴,中产占比不大幅度增加(工资待遇),还出现很多假象中产(被房子掏空的一批10年内没有消费大件商品的人),金融蛀虫戏子妖怪不除(吴京为代表的除外),小瓶在世都没用!


要想破局,就尽快上国八,实现弯道超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