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以渊博的知识从哲学的高度对世界著名史诗的内容情节等方面做出了细致入微的论述,为史诗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黑格尔认为,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书"或是"诗经",每一个民族都有一部这样绝对原始的书,来表现全民族的原始精神。但黑格尔也提出,中国没有史诗,这样的观点未免引人非议,以《格萨尔》为例,中国并非没有史诗,只是对于不同民族或是不同哲学范畴而言,"史诗"的标准不同,对于"史诗"的评价自然不同。

1、 黑格尔的"史诗"

在黑格尔看来,"尽管史诗需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描述一个有内在理由的,按照本身的必然规律来实现的世界,尽管诗人自己的观念与方式和这个世界极为接近,并且还能将自己和这个世界等同起来,描述这个世界的艺术作品却还是他个人的一部自由的创作。"

但是,这种观点并非有意地将"史诗"的意义消解,也并非有意地忽视"史诗"的民族性。在黑格尔的史诗观里,黑格尔认为"史诗"是个人的杰作,而个人则拥有著近乎超越全民族的空间维度以及当下时间维度的力量。诗人凭借他的天才把一种民族精神集中地掌握,是这种精神的内蕴集中渗透到他个人的意识之中,凝练为自己的观感和作品表现出来。因此,黑格尔所谓的"史诗"并不无民族意识,不过是将民族意识通过个人的创作来表现出来,其内在的精神与深刻的意义,并没有更大的差别与区分。

从史诗的内容中所表现的精神上而言,黑格尔认为,史诗中的伟大人物以及其性格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之所以是那样的人,所以他那一种个性,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决定的。"可以说,史诗的创作者基于时代而创作,却又是跨越时代的。史诗的创造者凭借著其高超的表现力,保留了史诗时代有违于佛教的故事内容,最终成为了由多种思想碰撞而形成的独特而又丰富的民族性格。

2、 《格萨尔》——真正的史诗

冗长的《格萨尔》史诗或许是由藏族人民以及说唱艺人集体创作的成果,但《格萨尔》原始史诗的原型或许是出自一人之手,是属于一个天才的个人创作,有学者在著作中认为《格萨尔》史诗最初只有《降魔》篇与《霍岭大战》两篇是个人创作,因此,也只有这两篇真正的属于《格萨尔》史诗的原型。这样的想法不无偏颇,毕竟《格萨尔》史诗作为民族性的精华所在,是民族集体奋斗的成果,但这样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格萨尔》史诗最初由个人创作所为,并体现民族精神,属于黑格尔所谓的"史诗",因此,黑格尔说中国并无史诗这一看法不无偏见与误解。

《格萨尔》史诗中表现的性格的复杂性尤为突出。《贵德分章本》中格萨尔大王杀死珠牡与霍尔王的三岁小孩的血腥场面显得尤为恐怖,此外,在史诗中用敌人的鲜血祭祀自己战神的事例尤为众多。因此,《格萨尔》中关于史诗性的表现是真实的,更是乖张而大胆的的。

就《格萨尔》所表现的民族精神而言,《格萨尔》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史诗。《格萨尔》中的勇士们,都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不仅仅是藏族在长期草原部落间的小冲突,部落联盟之间的小战争,也有青藏高原中特有的严酷环境,使得世代居住于此的藏族居民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磨练出强悍的民族性格。而这种民族性格又正如黑格尔的史诗观中所言,同样超越了地域民族与时代。


黑格尔懂个鸡毛。

说中国没有史诗,那是他无知者无畏。虽然他在哲学领域有自己的建树,但不能因为他一个点的发光,就认可他的所有言论。术业有专攻,不是你的领域,你怎么能轻易武断结论呢?比如《诗经》,有的人看到的是悠悠岁月,诗歌的韵律。有的人看到的就是史诗。比如我通过破解古历史文化的脉络和语音规律后再去读《诗经》就会发现全是史诗。你看不懂不过是因为你不懂而已。近代和当代的学者都解读不了,你黑格尔又如何能知晓?比如『桃夭』篇明显是讲述祖先离开,子孙返回的。并且与《尚书》里记录的武丁时代出现的天夭一致,就是羌人回来了。

『汉广』和『素冠』篇还讲述了与羌人一同返回的素冠,就是蒌人沿海支。其实就是鬼方里的黄种。并且交代了羌方和鬼方,一个属于古楚,一个叫蒌。沿海支夏后氏最后就姓楼,也是日耳曼语称呼他们的海楼。夏后氏自称是海和海萨,今天可以肯定哈萨克就是以鬼方的黄种部分为基础的,正是黄突厥的月氏,哈萨克原首都阿拉木图的木图也是冥神的其中一个名字。后来的沙陀人大概率与之有关。因为从殷商绕道返回楚地的先羌开始主要就是羌方返回为主。西周可能都有返回,但东周开始基本是羌系返回了,比如秦。宋之后,某群体返回,里面就有鬼方的素冠。否则姓海、沙、纳、马就不合理了。在『素冠』篇里还以羌系为主观视角讲述了素冠与之同归,与之如一。文化破解也明确,沿海支因为百合花而有了素冠,就是上埃及的白冠和犹太小帽。所谓东归就是指羌方和鬼方是东归的以色列,回家回归祖地的意思。鬼方里的白种就是日耳曼,维吾尔今天还明显存在一定比例的与周边白种民系不同的日耳曼基因R1b。某群体里也有日耳曼基因,同时有黄种老二支系沿海支大鲧族基因O1,与百越基因一致。更有趣的是『汉广』篇里明显对牛郎织女相遇于河边的事充满了感慨,一是替祖先遭遇懊悔,因为红颜祸水就是因为黄白联姻后发生的兄弟争斗而出现的认知。另一方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充满了美好遐想。其实伊人就是指白种七仙女下河游泳。今天白女下河游野泳都是常见的,影视作品里都很多。就像爬窗进入姑娘的阁楼是东西方都有的文化。其实就是七仙女嫁九黎时期留下的文化。这还不算史诗吗?只不过是你不懂,解读不了罢了。

除了《诗经》还有《楚辞》,如果你有能力解读其中的辞汇含义,同样能发现历史和别样的情怀。比如《离骚》,其实离骚指得是白种以扫族离开,以扫族就是苗蛮后来的联姻对象娥皇,代表大鹅,也是湖北鄂的由来。《离骚》里是穿插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的。今天发现,与泰族一道南逃者里就有以扫族基因R1a,正是所谓的阿尔泰基因,与斯拉夫一致。泰族和柬埔寨里就有这个基因。如果你能解读其中玄机,自然就能会把它当史诗看待了。

汉语、汉字更是一座蕴含丰富的古文化巨型遗址,如果你能解读,所有汉语语音都能发现历史、文化和古人的生活、思维状态。汉语辞汇就是史诗啊。比如四六不分一词我就解读出一个故事,四代表日耳曼,六代表以扫族,他们是兄弟关系,正是今天的日耳曼和斯拉夫,今天他们的样貌由于混血还有差异,但早期是一模一样的民族,你就没法分辨。猿猴就是代表他们,也是真假美猴王的意思,孙悟空就是日耳曼,欧洲至今有弼马温一词。六耳是以扫族,所以印度那只猴子哈奴曼是六耳,哈奴曼拦住兄弟班说都是风神子孙,斑就是虎的另外一个名字,指斑纹。正是虎图腾的沿海支黄白联盟,正是七仙女日耳曼所在的群体联盟。你说这不是史诗是什么?

如果以记录中国就算中国史诗,那全世界神话几乎都是讲述古中国的历史。七仙女嫁九黎这件事还是人类文明人文部分的总核心。古希腊战神阿卡流斯是仙女忒提斯和凡人珀流斯所生,其实就是战神二郎神是七仙女和牛郎的孩子。圣母玛利亚就是七仙女,德意志是七仙女族群父系后代,其国名叫玛丽。玛利亚丈夫是黄种约瑟,就是yes这个词,因为白人战败后当过黄人的仆人,耶稣出生于25号也是父黄母白数理五,所谓黄帝二十五子,所谓五子连心,所谓吾即我。印度神话里也是啊,所谓盂兰盆节其实就是七仙女与其儿子的故事。佛教观世音的两滴眼泪是绿度母和白度母,绿度母就是西方祖母绿,正是古埃及纺织女神头顶一团绿的缧斯,也是中华始祖嫘祖,也是《白蛇传》里的小青,青帝太昊伏羲时代。观世音正是七仙女与娥皇的化身,所以道场必须在浙江普陀山。全世界的神话大多是讲述古中国历史,能说中国没有史诗吗?《山海经》又如何呢?一臂国与北欧神话被砍掉一只手的战神都是对应的,与维吾尔舞蹈、欧洲礼节中一只手放在腹部和胸前都是这个历史造成的。就连黑格尔一词也能解读,黑格尔就是黑哥一词,也是hero英雄一词,黑帝颛顼,指黄种人。因为早期黄种原本是白人,因为混血部分矮黑母系导致身体肤色变化,有的可能已经呈现浅黑色了,黄种在太阳长期照晒后就会变成红黑色。也是古埃及自称来自东方蒙特之地人的肤色。后来混血部分白种母系纠正了一些,只不过历史使得没有占据上峰,父黄母白特点的人有,但不多。比如台湾阿里山邹族部分有点明显,藏族部分有点明显,山东地区有一点遗留。所以黑白无常里的黑无常是身高五尺,正是父黄母白数理,所谓五尺男儿。黑格尔一词明显就是指黄种,尤其代表赫婿氏。你看,这是不是有点啪啪打脸的味道了。德国人说我们的历史如何,说的对的该接受,不对的该反驳以正视听。历史文化没那么简单,哪能简单结论。需要有铁证的。很多少数民族自己还有史诗,实际上也是讲述中国历史,难道不算吗?比如西藏的《格萨尔王》。好了,就这么多了。


史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内容主要为描述民间传说的重大事件或对历史的发展有重大推动的英雄人物。

在文字还没有产生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播过去的事情。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加工和渲染,同时也是为了突出本民族的特殊性和崇高的地位,最终都会将其神化。或者干脆编一个本不存在的神化故事来表达自己地位的合法性。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是相同的。

西方神本位的社会,创作神化史诗或英雄人物的史诗将和整个西方社会产生共鸣,有巨大的市场,所以西方的史诗作品很多。

华夏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神化传说仅仅是为了解释让我们难以回答的终极问题,我们注重的是真实历史,所以中国很早就有专门记录历史重大事件的史官。同时,中国人也重视思想的进步,我们现在还在拜祭的除了自己的祖先,还有古圣先贤。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史诗,是近代西方文明对当时封建中国的一种蔑视,是为了展现他自傲的心。中华先辈们留下的经典作品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精髓,西方吹捧的史诗又如何比得了我们的经典古籍。中国正在复兴,中国梦正在推进!加油,中华儿女……

(欢迎留言交流)


黑格尔在《美学》(三)下(二)确实评判过中国的史诗,"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他们思维方式基本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大障碍。但是作为这种缺乏的弥补,比较晚的一些小说和传奇故事很丰富发达,生动鲜明地描绘出各种情境,充分展示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委婉细腻,特别在描写女性性格方面。这些本身充满自足的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性使我们惊赞"。

黑格尔在《美学》书中对史诗的产生与演变,史诗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史诗与宗教、道德、法律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论述,建立了自已的史诗评判标准,按其标准衡量,中国(汉民族)确实没有史诗。

黑格认为史诗出现在一种特殊的"中间时代",一方面民族已从浑沌壮态中觉醒,精神已有力量去创造世界;另一方面宗教教条、道德法律制度还未固定。民族信仰与个人信仰还未分离,意识与情感还未分裂。这种"中间时代"对应我国夏商周时代或上古时代,从《周易》、《诗经》、《尚书》、《山海经》记载来看,确实没有史诗,但有大量的箴铭鼎铭格言文物和神话故事,只是史诗的原始素材。

黑格尔对史诗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自已的定义:史诗以叙事为天职,它是一件与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完整的与世界有紧密联系的深远事迹。以诗的形式颂扬英雄,表现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宗教意识、伦理风俗、生活情景。是"历史"诗是"圣经"诗。按黑格尔这种史诗评判标准,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楚辞》里确实没有史诗的记载。

但黑格尔对史诗的定义与标准,只是自已的标准,既有学术上的片面性又有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偏见性。他毫不坦言以《荷马史诗》作为研究标本,毫不坦言以世界几大宗教诞生地的史诗进行佐证,具有片面性。黑格尔的学术期正是欧洲资本主制度确立与发展的起步时期,作为人类辩证法大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以精神导师的姿态忙于建立资本主义上层建筑领域的思想体系,对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迟迟未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失望的蔑视的持有偏见的。他在《法哲学原理》公开宣称"从本质上说中国没有历史,只有王朝的循环更替,一点新事物都不能产生出来"。黑格尔借口中国没史诗,与他中国没有历史的论调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黑格尔对于中国这个概念的界定本身是有错的,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西方人,不光黑格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接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基本现实的。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就等于汉人,所以中国就等于汉民族为主的聚居区也就是主要涵盖现在的中国,除去东北,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西北的新疆等地和西南的西藏等地。在这样一个概念前提下,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史诗,实际上也就是汉民族没有史诗。

其次,就现在的主流学术观点来看,汉民族确实没有史诗。中国目前的上古典籍当中,没有任何一部史诗。解放以后,湖北神农架地区的黑暗传被有些学者认为是史诗,但是这种观点目前尚不被主流学界所接受。黑暗传实际上是一种丧歌,一般在葬礼上表演。歌唱者从盘古开天开始唱起,一直唱到明清时期。在解放以前,没有人系统整理。只有一些手写的稿本传世。歌唱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当中,可以自由发挥。这种丧歌据说曾经广泛的在湖北,江西和安徽,河南等地传播。但是在其他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传承下来,神农架地区由于地处深山老林,交通不便,反而较为完整的传承了下来。我个人倾向于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原因在于,就目前的文史资料分析来看,黑暗传的起源相对较晚。而史诗往往是民族早期形成阶段的文化产物。

再次,中国的少数民族当中有史诗传承。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少数民族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国没有史诗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

最后,汉民族没有史诗,不意味著汉民族在文化发展上面相对于欧洲民族有缺陷。两者不构成任何关系,当然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欧洲学者是希望构建出这样一种差异,从而论证欧洲文明高于中国文明的。但这种论证缺乏基础,并不可信。


因为黑格尔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者。在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中,认为中国由于是专治社会思想大一统不能产生如西欧一般的繁荣文化,比如「大一统」还有清代的「文字狱」都体现出思想的专治。同时,西方中心论代表人物还有结构主义的德里达,他们都认为中国只有文化没有文明、只有思想没有哲学。

他们的错误在于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正如司马迁所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战国为代表的百家争鸣就是中华文化史诗的一部分。同时提出「轴心时代」的雅斯贝斯就认为,公元800到公元200年前,希腊文化、中国的孔孟、印度的佛陀是整个世界文化觉醒、发萌阶段。


黑格尔是以西方为中心论的著名学者、哲学家、思想家,在他所处的时代,中国还在王朝的封闭状态,欧洲的兴盛也未达到现代科技文明的全面成就。以当时的条件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明显有主观观念、资料缺乏、信息受限、研究条件环境等的限制。所以按当时黑格尔的历史条件得处相应认识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黑格尔对中国的了解有限,评论或失允,但就他能够毕生致力的哲学研究及开创的思想体系来讲,亦不掩其伟岸。


请问黑格尔那个时代:1.中国文章翻译成德文有多少。2.黑格尔或者懂中文。3.黑格尔的学生懂中文。

各位网友,一旦有人再提出这种损自己的问题。

把以上3条换个名字问他们,大部分可以怼的他们没话说。


黑格尔,一个不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一个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他凭什么评价中国的哲学、文化和历史?


所谓没有哲学是因为哲学这种只要逻辑周圆谎话能说真的套路早就被玩烂了,我们玩的都是要经得起体用辩证的检验,能更深刻更高下一体的东西。

其次,没有史诗是因为我们有史实,史诗这种夸大其词的东西在中国真的如提一首好诗写一手好字弹一段好曲来得装逼,中国人是很务实的。也因此我们的文明能多次登上世界巅峰。

而反观西方,中世纪科技靠考古,近代经历靠掠夺的这种熊孩子般的儿型文明,我们真的没有资格不自信!

年轻人多读点书,你想装的逼祖宗们早就帮你套路好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