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醉酒》梅兰芳先生晚年的代表作,也是最为外国人熟悉的剧目之一。此剧缘于《醉杨妃》,主要描写杨玉环酒醉后怀春自赏的心态。梅先生大概是1950年代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把主题改为「宫怨」。

《醉酒》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载歌载舞,且唱腔优美,服装超豪华。比如:杨贵妃前后3次的饮酒动作,第一次是用扇子遮住酒杯缓缓地啜,第二次是不用扇子遮而快饮,第三次是一仰而尽。梅大师还把「卧鱼」这个动作与闻花联系到一块,使得原本有些煊技的动作有了生活细节支撑,还补足了「闭月羞花」的暗示。另外,酒醉在生活中绝不是好看的,但到了舞台上必须把它变成舞蹈,使人觉得美。比如:原来演时,有杨贵妃动手打人嘴巴的动作,经修改变成用水袖去拂,这就转化成了美。

讲到唱,《醉酒》用的是【四平调】,比较适合表达委婉缠绵、哀怨凄凉的情绪,可以容纳不规则的句子,且节奏不快,音调变化少,这与剧中复杂高难度的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能够达到平衡的艺术效果。《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电影中,《贵妃醉酒》排在第一位,可见这戏在老先生心目中的地位。

《美猴王》应该是从《真假美猴王》里截取的片断。「猴戏」分南北,北派以李万春、李少春演的多,南派以郑法祥最出名。算是一出以表演取胜的武生戏。《梨园春苗》是后编的一个儿童节目,没有看过,从电视镜头中可以看到,小姑娘们表演时借用了《卖水》的经典动作。


谢谢,但是我不怎么懂。只不过对贵妃醉酒经常听。个人认为贵妃醉酒没有什么政治倾向,更多的是视觉上,听觉上的一场盛宴。像衔杯,卧鱼这些姿势优美线条曲动的动作,令人感叹,唱腔上曲深调美,时而悠扬时而低回,令观众对杨贵妃的状况不禁感叹同情。可能是向外宾显示我国国粹的传承性,深厚的历史性,以及对文化艺术有著足够的保护,展示国家有了强大的能力令人民生活而且追求艺术,保护艺术。(我们已经由吃饱穿暖转到生活情趣上,生活多姿多彩,国强兵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