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天命,「天命」指的是大自然、人类社会以及人的身心等的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轨迹、规律和原则,也可指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定数和人该承担的义务、责任和使命。《大戴礼记·本命》孔子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

「分于道」,指从天地自然中分离出来,道,即天地自然。从天地自然中分离出来的称之为命,形成于阴阳中的叫性,在阴阳中化育根据形体来发展称之为生,化育完结命运已尽谓之死。因此,生命是性的开始,死亡是生命的结束。

董仲舒解释说: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自天得之谓之命,自人得之谓之性。命,即天命,天地自然中规律性不可抗拒违逆的数!

《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自然禀赋叫性,按照自然本性行事叫道,按照道来修养叫做教。

「五十知天命」,这一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固然是「天命「,而最重要的思想和智慧是:五十而知,五十才知。为何?我们知道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说明「知命」的重要性;又知道:子罕言性与命与仁。对「命」是「罕言」,准确地说,孔子很认可命,孔子不是不言性命仁,而是注重做,行动;且「性命仁」等,这些都是深奥的学问,不主张所有的人都探讨,更不主张所有的人五十岁前都探讨,五十多前还是多做些眼前的事,多关注现实的事。做人做事做学问,不仅讲原则方法,也要讲程序、步骤、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故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具体个人的天命,就是不再尝试可能项了,不再乱折腾了,一切仅按自能力范围行动了,这种仅按自本能可控部分进行一切的行为,就是知本能是什么,而自本能一词被文雅化后,被写记成「天命」。

实际上就是民语说的一个人知自己的「半斤.八两」,不再作超自能力的事项了。

而小孩.少年.青年必须作超越自能力事才可发展进步的。此为不认命。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想想应该是此生的宿命,功名利禄,福贵荣华,成败得失,酸甜苦辣。年少时想不到这个问题,五十岁想到了已是一晃就老了。一切已不可改变,爱也好,恨也罢。笑脸相对心坦然,该有的已得啦,不该有向莫想啦!


到了50很多道理都该懂了,并且了解大自然一切法则,宇宙运行的规律;便该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责任,明白因果的理论与事实的关系。


天命,应该是指,人类自身,不可抗拒的,受,自然,万物,制衡的,规律,天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