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真词》是宋词冠冕,或者把周邦彦比为「词中老杜」。

甚至直接说周是宋词第一。

都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仅仅是因为周邦彦词艺术造诣上压所有人一头吗?

非也。

宋词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从五代伶工之词,到欧晏士大夫之词,再到柳永的俗化、赋化,再到苏轼的以诗为词,再到李清照的本色论,再到辛弃疾的以文为词,再到南宋雅词的集体繁荣。

寥寥两行字,实际包含了不止一条线索。

而这些纷繁的艺术流派、文体变革,如果要用一个人,一个点来分割。

就是周邦彦。

周邦彦之前的大家,如欧阳修、大小晏、柳永、苏轼,他们用亲身实践解决了宋词发展的部分问题。具有很高的成就。

但这些成就是孤立的。

什么叫孤立的?就是说每个人的风格都是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以及词体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的。但缺乏后续延展。

而周邦彦不一样。

周邦彦是开启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叫「雅词」。

在周之前的词作,并非字面不雅,而是地位始终处于宴饮之余,雕红镂翠的附庸地位。

周不但解决了这个问题,更创造出了一种写作范式和技巧,示人以门径。南宋就有清真词笺注数十种,还有《圈法周美成词》这种黑科技。

整个南宋,出了辛弃疾。就数梦窗、白石两家。

这两家几乎统治了清代词坛三百年,而梦窗、白石都是在清真的模式上,加入个风格形成的。

好比周是安卓原生系统。姜夔是MIUI,吴文英是EMUI。

除了姜夔和吴文英。又数周密、张炎、王沂孙、蒋捷四家。这四家依然是周的细化。

到了清代、后期阳羡,整个浙西、中后期常州,无不笼罩在清真家法之下。

也就是说周邦彦开启的词作模式,影响了北宋以后词坛的八九成。

再加上他的词作,从技术角度来说,「圆美流转如弹丸」,精工典雅,绵密富丽,不像姜、吴因为个人化等原因,各有一些偏侧和缺陷。

所以周词位尊,是可以理解的。


周美成为北宋婉约派代表,也有人称其为格律派。注重字句锤炼、音乐的和谐,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历来评论很高,有的评价为词的正宗,王静庵对其评价不一,有时说他字好格低,有时又竭力褒扬,甚至说他为「词中老杜」。其词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等都是流传千年的好词。周词在当时影响很大,有点象柳永,从贵族到平常音乐爱好都都喜欢他的词,对南宋的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到清代都有不小的影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