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很疑惑,要怎样爱孩子,才不会让孩子养成骄纵的毛病?怎么才是正确爱孩子的方式呢?

1、爱是有条件的

经常看到歌颂伟大的父爱、母爱的文章及报道,都是在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不可比拟的。所以很多人认为,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但是从教育方法的层面看,把爱当作教育的方法或手段,爱的施予是有条件的。

怎么让孩子体会到爱的真实与价值呢?我们可以让孩子去做能力所及的事情,如果他做到了,也因此获得相应的爱,这样才有意义,才能更加深刻的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比如要求一个资质很差的孩子在校成绩名列前茅,这就是不合情理的,甚至有些过分,除了激化亲子矛盾之外毫无积极意义。而要求10岁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及时完成作业,否则不答应他周末去看电影的要求,这样的爱才合情合理。

很多家长头疼教孩子学习,其实有时候孩子入门也不是很难,就拿认字来说,可能有的宝宝接受起来会慢一点,但是找对了方法也不会感到麻烦。我朋友在手机上下载的「猫小帅学汉字」,利用手机软体去教孩子学汉字。孩子学会了汉字,爸爸妈妈也开心。

2、学会理解孩子

很多父母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父母都觉得,孩子的想法不重要,听自己的就没错。但是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很多时候,父母也要倾听一下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小学时期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兴趣的最佳期,而中学则属于青春逆反期,要注重孩子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中学时期是孩子人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不仅表现在身高、体重方面,而且其第二性征更是有明显变化。

3、要帮助孩子成功

挫折有时候是垫脚石,但是有时候也是绊脚石。有的孩子可能因为打击过多就会日渐消沉,而有的孩子心理素质好,可能就会化挫折为动力。而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要适当降低要求,并进行适当帮助,使孩子学到从失败中追求成功的态度。


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来关心孩子,殊不知这种「变质」的溺爱往往会害了孩子。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掉入溺爱的陷阱呢?首先,我们要正确区分溺爱和关爱。溺爱往往关注的是孩子当下的具体需求,并没有从孩子长远的发展来考虑,关注的重点不是去培养孩子的能力,而是从自身的角度觉得我应该对孩子好。比如孩子要看电视,不给看就大哭大闹,溺爱的家长往往就打开电视让孩子看,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并不是真的对孩子好。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制定规则,严格要求,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父母可以明确提出什么样是不可以的。同时父母自身也应当以身作则,将规则一直贯彻下去。

最后,父母应该尊重理解孩子,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好像什么都不懂便打著「爱」的旗号来替他做决定。在生活中遇到和孩子相关的事情时,可以和孩子沟通商量,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同样不要事事为孩子操办,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这样让孩子逐渐成长独立起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爱,父母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做到「爱而不溺」,给予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让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


前几天,一位妈妈问我:「什么样的教育算是溺爱,为什么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是溺爱孩子?」

朋友们为什么会觉得她是溺爱孩子呢?比如教育孩子,她不对孩子动手,而用罚站的方式。比如给孩子买东西,会问孩子的意见,并且真正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觉得挺好的,这是对孩子的用心和尊重。如果这就是溺爱的话,那就多爱孩子的一点吧。

入秋了,打算给小小鱼买睡袋。颜色款式,我会让他在网上自己挑选。从小开始,很多给他准备的东西,一定要让他参与决定。而他摆好的积木造型,没有他的允许,我不会改动他。可老人有时就是喜欢动一动,结果他哭著闹著。

看到孩子这么吵闹,来玩的邻居们都看不下去了。说要帮我找大棍子打他屁股。吓得他不敢哭。

我说这本来就是大人把积木弄乱了,要打也要先打大人的屁股。小家伙一听又放心地继续哭。但没哭多久,还是平静了下来。

所以很多人说我太宠他了,就差没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

如今,他也会常常掉眼泪。亲戚们见到就说,男子汉还这么爱哭,羞羞脸,结果哭得更大了。老婆说就是打少了,太惯著了。

我说男孩也能哭啊!这个年龄的脸不就是说变就变,好好说话,没事。

看完我的这几个分享,估计很多妈妈会放心了:原来都差不多啊!

2

这世上,爱孩子的方式其实都差不多,而不爱的情况却千奇百怪。

我们说溺爱,其实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得到过爱。父母的冷漠,长期关注事业,忽视孩子的成长。

遇到孩子的问题,总是想著如何更快地去解决。

「不许哭!我没心情听你哭!」

「不要磨蹭,我没时间等你!」

「不要烦我,我很忙!」

「自己去读故事书,不要总是找我!」

我想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孩子的问题能自然消失,能一直乖乖地快快长大,那该多好啊!

的确,养大一个孩子,是非常艰辛的事。这里说的养大不是喂饱喂大,不是动物本能的一代代生育繁衍。而是要把他培养成心智成熟、心理健康的人。这需要父母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呵护他们的心灵。

遇到孩子发脾气,你需要看看见、响应他;孩子磨蹭,可以找找原因,帮助他,等等他。而孩子烦你,其实大部分情况是在呼唤爱,也同时传递爱,你需要把一部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也许看上去像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在担忧溺爱孩子之前,或者指责其他爸妈溺爱孩子之前。要先看看,到底有没有爱?

3

还有一种观点是孩子得到父母太多的爱,而没有受到挫折,没有得到拒绝,以后去社会上会适应不了。好像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些打骂,感受排山倒海的情绪打击,让他们学会求饶。才能在外边学会承受打骂,学会讨好求饶。

这个逻辑对么?猛地一听还真有道理。

可是,用心的爱里,也会有规矩,也会有拒绝,也会有惩罚。这跟爱并不冲突!

而且,真正在社会上适应不了的,往往是那些从小被打骂不停,缺乏父母真正关心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痛苦的,没有安全感。

一个人的童年关系模式、内在关系模式和当下的关系模式,会呈一致性,所以我们说原生家庭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孩子小时候跟父母的关系,跟家庭的关系如何。在成人后,心理上还是带著阴影,留著抹不掉的印记。

缺乏爱和安全感的人,交往时或者是自卑畏缩,举足不前。或者待人粗暴无礼,不敢信任他人。

还别说人,就看看小狗就是如此。那些从小被主人嫌弃,吃不饱睡不好的小狗,它们往往见人就躲,要么就是冷不防朝著你吠。就算遇到熟悉的人,都不会摇尾巴,因为它们经历过的世界,总是充满被伤害著的痕迹。

而孩子呢?他们的内心会更加敏感,心理更加复杂。

给他满满的爱,他也会对人温和,带著善意。虽然社会上也有坏人,但这并不意味著我们要成为坏人那样。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个温暖的好人,只是在确认安全前,记得带上防备。

4

爱孩子的时候,请记得「有原则,但是不带条件」。这样就不会陷入溺爱的陷阱中。

我想可以从下面的几点来谈:

  • 给孩子温暖的爱,不带条件。

这种爱大抵来源母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

我一直在强调,积极给孩子响应,特别是几个月的宝宝。他们坐在自己的婴儿车里,有时会兴奋地叫唤,有时却又发呆。这些所有的时刻,他们都需要你关注。因为几个月的宝宝,他们跟母亲是合为一体的。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妈妈,妈妈就是自己。你的及时出现和响应,会让他感觉舒服。

就算孩子到了五六岁。还是渴望父母的亲吻和拥抱。有的妈妈不知道要不要跟自己的儿子亲密一点。因为不懂男孩,各种担忧。又听各种说法,不要跟男孩太亲密,要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之词。男孩同样渴望父母亲密的爱。只是他们表达的也许没有那样明确。

  • 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引导。

我们先看看遇到这件事,你会怎么办?

当孩子看到小卖铺有冰淇淋卖,可最近的天气已经转凉,吃冰淇淋很可能会让他拉肚子。但他却一定要,你怎么办?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如果是我,我会跟他说不,然后给他分析,商量好,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在尊重孩子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加一个「积极引导」。

当然,有妈妈说这件事孩子并没有选择。倒是很多时候,孩子选择的东西不合理,或者不合自己的心意,比如给孩子买学习桌。孩子喜欢的颜色,跟家里的装修风格不搭,而且又太大,房间却很小,怎么办?

我们可以先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肯定他的选择,告诉他我们看到了你的选择,并且也想这样做。

然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来分析。当孩子看到了你的尊重和用心往往也会选择让步,然后再一起商量出合适的方案。

  • 顾及孩子的感受,及时反馈。

很多时候,父母顾及孩子的感受,看上去是对孩子太「顺从」。于是就会被人当作是溺爱。

在实际的养育过程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可以鼓励孩子去做,直到能独立做好。

而孩子做不到的事,请及时帮他,不要开玩笑,也不要逗孩子。

这是用心的爱,而不是溺爱。

「打你是为了好,爱你关心你才打你骂你啊!」这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你看人家,多舍得打,这就不是溺爱。看看你,什么都依著孩子。可是,打骂就是爱吗?

  • 爱要带著规矩。

爱与规则是一只手的两面。少了谁,都不行。

这世上有真正的溺爱吗?当然有,而且还有很多。父母溺爱孩子,几乎是动物本能。你看看那些被啃老的父母,满满的悔恨和无奈。

我可以爱你,但不会为你做一切事。我希望你快乐,但不要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

该推开的要狠心推开。该吃的苦,让他去吃。

世界那么大,终归要靠自己。

有规矩的爱,不会失控。

我想,给予了孩子真正的爱和尊重,这个孩子长大后不会差!


尽量让孩子能够自己动手的,多动手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办,像那样慢慢慢慢就感觉你付出的是理所当然了,也就变成了溺爱,时间长甚至说把小孩子培养的不懂得感恩,小孩子如果有点淘气的话,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说太过了,可以说适当的惩罚一下,比如说打骂,但是主要还是以沟通为主,再就是比如说花钱之类的,不然他说多少你就给多少,要从小培养小孩子的价值观,他以后走上社会才会感恩父母今天为了他的心酸,如果说一味的溺爱的话,是不懂得感恩的,这个要跟小孩子多沟通,让他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让他感觉到家庭的安全感,像这样的小孩子,长大了才会自信,才会优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