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颇有造诣和影响力的书画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寿星」书画家之一。

文征明擅长小楷和行书,又兼具其他书体,其作品流传至今颇丰,但又都是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征明的书法,鉴识精明、立意高远、醇正清正、平和典雅;温润秀动、稳重老成;结构严谨却不失活泼飘逸;端装秀美却不失灵气生动。


文征明小楷我就单独学习了十年,临遍了我能找到的文征明小楷,尚不能得其十之一二。其书法造诣,列明代之首,诸体皆善。与唐伯虎,祝允明,徐祯卿合称为「吴中四才子」。又有「四绝才子」(诗文书画)之称。

文征明书法,初学李应祯。他是最典型的大器晚成。十岁的时候,话都说不清楚。乡人都说他是痴儿,唯有其父一人说「无妨,吾儿性晚。」到大以后,才慢慢开窍。他学习书法十分用功。一天写《千字文》十遍。现代的人对日书万字不可思议。古代以读书获取功名是唯一的途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古代是真理。每个读书人的用功,今人无法想像。凭著他的刻苦,练就的一手超绝俊逸的小楷。为世人所重。

文征明一生作书无数。其传世的作品中,以小楷居多。《琴赋》、《草堂十志》、《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离骚经》、《九歌》、《赋得落花诗十首》,是现存世的古代小楷中的极品。他的另一杰作《南华经》内篇,洋洋洒洒几万字的长篇巨制,真正的蝇头小楷,字径不足5毫米,点画精巧,无一笔随意。充分展现了文征明精湛的笔法。

除此以外,全文五千多字的《金刚经》,仅仅有两个很小的失误。抄写过经文的朋友就知道,抄经的难度,不是一般的文章可比。其它作品还是《莲社十八贤图记》,《盘谷叙》,《醉翁亭记》,《千字文》,前后《赤壁赋》,《过秦论》,《雪赋》、《月赋》,盛应期墓志铭》,尚有许多书札、题跋……

文征明临终之时,尚在为人书写墓志铭。碑文还没有写完,掷笔登仙而去。终年九十。


据说,文征明小时候并不聪明,稍大一点,开了窍,书载「颖异挺发」,这一点与《伤仲永》中的小方正好相反。

作为吴中三子之一,文征明的书法以功力、法度见胜,其资性被其才学所掩,有人评价他:「法度有余,神化不足。」所谓「神化不足」,即是指他的书法缺少一种奇逸灵异,超妙入神的变化,这可能是他太注重用笔的缘故。

不过他的行书还是很有气势的,特别是一些巨幅的中堂,写得神采茂密,气足力道。其行书笔力遒劲苍润,体态姿媚雅正,章法上下呼应,左右映带,气贯神溢,表现出一种清劲秀美的风格。

相传他作书从不苟且,即使是一些普通的信札,稍不满意,必撕去重写,这一点值得现在一些书家认真学习,少一些不如意的应酬之作。

文征明的传世墨迹甚多,著名的有:《赤壁赋》《滕王阁序》《奉天殿早朝诗》《阿房宫赋》《渔父词十二首》、《纪行诗卷》等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文征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称为"四绝"全才。为明代书法作出了贡献!但后人对他的书法一直有「争议」。

一、文征明的楷书

因文征明50岁后任翰林院的待诏,所以他不能不写工整的字,也许更因为他是一位端谨之士,他的书风也必然如此,颇适合写「整齐」之书,有人批评他的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见图:《醉翁亭记》)。但我们也不能片面地认为,他的用笔有偏锋之失,因为正锋、偏锋之说,古本无之。当然也有人对文征明书中出现偏锋不以为非,对他能熟练地运用正锋、偏锋充分肯定,指出他正是用来取姿态、强体势的。书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二、文征明的行书

前人批评他的字千篇一律,原因有二,①他流传的作品很多,也许过分熟悉。②他与明代其他书家挥毫纵横驰骋不同,显得拘谨了一些,缺少叱咤风云的气概(见图:《行书诗卷》)。

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学文征明的行书不失为一条正路,尤其对学行书求速成者更适合。

文征明生平有「三不肯":不卖书画给藩王贵族、不卖书画给宦官、不卖书画给外国人。鹏誉轩笔庄(淘宝网)为文征明大师点赞![赞]。大师不为金钱而折腰!我们不仅要学他的书法,更应学他的骨气!


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布衣终生。从其父好友吴宽、沈周、李应祯分别学文章、绘画、书法,名声大振。他不交权贵,洁身自好,更为文人所敬重。

沈周故后,吴门派领军者即文征明。他德高望重,年寿九十,弟子甚众,因此领导吴门30余年,对吴门书派影响最巨。

文征明书法多格俱存,小楷最精,师孟𫖯、溯献之,于秀丽中见挺拔,如《莲社图跋》;又有得钟繇意,书风偏古茂一路者,如《九歌》,微掺隶法,用笔丰实遒劲,体势蔹侧有致,很有趣味。

文征明行书初学黄庭坚,后师法赵孟𫖯并出入晋唐规范,书风典雅而秀丽。

其草书多二王六朝人意,小幅之作尤是,娟劲可喜,颇有风韵。然其大幅草书之作,虽体势开张,却时见用笔流转不便,此为小草之法「放大」的结果。

文征明书风醇正,不以邪道误人,因此能沾溉后学。明代书坛受他影响的书家除陈淳、王宠外,还有其子文彭、文嘉和周天球、王榖祥、王称登等几十位书家。

文征明行书、草书抑或性格使然,抑或眼界认识有些许误区,终不及二王等生动洒脱,亦不及祝允明烂漫恣纵,书法的个人面貌不够明显。


文征明,寿星,在古代几乎90岁左右极少,而文翁乃89岁(1470――1559)可以见,淡泊明志,喜习书画,是为快意愉悦,畅快让人进入寿域。

他的书法入晋唐,精工小楷,大字仿黄庭坚,行草得智永笔法,擅长绘画,书画皆工。

字写的温润,俊美,晚年苍劲自如。人书俱老,留世笔墨作品最多。

晚年惟好静,精力旺盛,每日书写千字,用功之深,令人赞叹。

文卷浓,学养深厚,自作诗而书。大儒也

谢谢


谢谢邀请。 关于前人的作品、今人的作品,原则上我不涉及评判什么。中国历来评古人易,不评今人。今人不能评,去评判古人,这叫欺软怕硬行为,这样的事情我是从来不干的。今人不能评判,古人也不要去评判,这才是公平之事情。还是早先我在本市图书馆,与一位男馆员问我的一句话,他把他的手机里拍摄了他人很多作品,要求我评判个子丑寅卯出来,出于中立,我这样对他说:我告诉你一个总原则,你看了好看就肯定。你看了不好看,就否定!这个评判今人、古人作品方法,就是我的态度!多说无益,少说害人!我的生活、艺术上的是是非非,取远离之态度。就是平常语:此地不可久留!中国对待艺术有一个很不健康的习惯:对待今人之作品。好,好,好。是是,是。对待古人,评判得体无完肤。也就是:太有门户之见了。跟谁近,谁就一定好,甚至于好得下不得地。可惜,我是一个没有门户之见坏毛病的人。我是一个只认本事,不认人的人。


文征明的书法我至今学不来,造诣不够,勤学苦练orz~~~

文征明擅写行书和小楷,其他也兼顾,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在书法史上兼善诸体而闻名,他的书法稳重老成,温润秀劲,节奏缓和,颇具晋唐书法的特质。

文征明有著「明朝第一」的称呼,他的小楷造诣最高,师承灵感于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后面的钟繇《宣示》以及王献之《十三行》等,但他不单单不只是临摹,文征明在原有作品中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便也就形成了「温纯精绝」的独立风格。

除了书法外,文征明的画也颇有造诣,他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

文征明是难得的「四绝」全才,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也无一不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七十二班武艺样样精通。


明中晚期,涌现出一批书画两栖艺术家。文征明便是其中之一,据说他少时并不聪敏,考生员时因字写的不好,被考官把卷纸扔了。从此他便发奋苦练书法。他创作态度极为认真,即使随手写的手札也一丝不苟,一生精勤作书,直至九十高龄仍奋笔不息。文征明是诸体皆能的书家,其小楷脱胎于钟王,笔势轻灵飞动,颇有魏晋气息。行草师承王羲之和智永的王氏一门,自成一格。代表作有《滕王阁序》和《赤壁赋》等。大字行书师法黄山谷「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文征明的字能大能小,大小具佳。


谢谢邀请。

对文衡山书法的『』看待『』,所谓罗卜青菜,各有所爱。下走不喜欢其书法。何以故?

文衡山书法,下走厌其气韵拘束。举其行书来说,用笔圆熟(摹黄庭坚的非其自性),结字聚字心。黄庭坚结字亦是此固疾。元白翁有言:欲识山谷无秘密,长庭舞袖柳公权。文氏汲古黄庭坚用力最久最多,盖或欲力纠救其气韵拘束的苦病吧。欲以黄庭坚的长枪大戟救己气拘,苛责来说,此门无根本解药;文氏书艺终其生命一期,仍然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文氏书法的顽疾,究竟病在以『』一合相『』结字。其师法的赵子昂,黄山谷,二师皆有此病根(山谷在草书中得以抖擞这俗气)。文氏遗传,焉能活出。书法的灵魂是『』缘起相『』结字,可惜从二王的书法神髓中,文氏不悟,汲古宝山空回。文氏晚岁人书俱老之际的大草书,下走可喜见出了抖擞气韵拘束。然而细细谛观其大草,还是内理难以蜕变其本有的行书法趣的固弊。

吴门书风,跌在这『』一合相『』取法的书家,和文氏有关的几个人物,下走牵言几句。举王宠来说,其书性味似乎一反文氏的气韵拘束,结字萧散怡意,用笔明利快捷。可惜王宠结字亦在『』一合相『』的基石上作意而为的萧散之气,作做,不自然。还有唐伯虎,其书法无古无今,一家自成,『』缘起相『』的书法神髓,于之无涉。可评其书法:圆姿替月,伤春怜香。还有个草书的祝枝山。其草书纵逸飞翻,与怀素作较量,两者法性不类;怀素循守书法正脉而『』缘起相『』结字,枝山热闹背后的底子仍跌在『』一合相『』,其结字的骋态,取著而诸漏难掩(甚且其很多草书结字不过是行书的散结)。其他的书家,包括文氏嫡嗣子孙的书法,这里不多乱谈了,就此打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