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不会选择和孩子一起住。

儿女有儿女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各自都需要一些独立的空间,这样还可以减少家庭矛盾尤其是婆媳矛盾,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吧。

现在时代不同了,不管多大年龄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儿女们长大了,正是父母们可以再次选择自己生活的时候。除了儿女之外,父母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的孩子今年十多岁,我见过很多跟我同龄的妈妈过分粘腻著自己的孩子,寸步不离,把孩子牢牢地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让孩子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

我儿子的一个同学也是个男孩,他的妈妈就是这样,儿子是她生活的全部。她甚至跟我们说,儿子也是可以做小棉袄的;而她的儿子却偷偷跟我们说,他也很想长大,也很想跟大家一起玩,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可是妈妈不让,每次他只要离开一会妈妈就不开心了,他也没办法。

我是不赞成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生活的全部的,尤其是妈妈。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我们多点付出,而孩子长大了就应该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因为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迟早孩子要有自己的生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教会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个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妈妈,在孩子长大后失落感会很强,尤其是在孩子有了家庭之后。这样的妈妈往往会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夹在母亲与家庭之间左右为难,很多家庭矛盾就是由此产生。这样的妈妈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所以,不仅是孩子需要学会独立,父母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会独立。除了孩子以外父母还需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孩子长大之后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读书写作摄影,下棋跳舞旅行等等都可以,没有孩子在身边,父母的生活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我们与孩子今生的缘份就是不断的目送著他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小路的尽头,然后告诉自己,不必追。


不会。

在我爸和自己这一代,我见证了这样做的负面结果。

我爸家有兄弟三个,我爸最小,排行老三。最受宠的是二儿子,也就是我爸的二哥。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是和爷爷奶奶住一起。而爸爸的大哥和二哥,则是在同村别处安家,相对于我们家而言,有段距离。

相比较而言,照顾爷爷奶奶,我们家做的更多。尤其是我妈,因为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

也许真的是「距离产生美」。

常年在眼前,时长照顾的我妈,不但没落个好名声,还时常被爷爷奶奶嫌弃。说她脾气不好,凶,怎么怎么的。连我妈因为常年辛苦而累的瘦弱的身材都会被作为攻击的对象。吵架时,骂我妈的打头语就是:「你个瘦女人。。」

年幼的我帮不上忙,只能在心里翻他们的白眼。「我妈那是累的好吗?你们又不帮忙,瞎叨叨倒是厉害!」

而我爸的大哥和二哥,无论是他们,或是他们的妻子还是孩子,到爷爷奶奶这,都会被奉为上宾,笑脸相迎。

那时我特别不理解,一度怀疑我爸不是他们亲生的。

负面效果还有,到我自己这,我就特别抗拒和公公婆婆来往。

但是坐月子的时候,需要人照顾,没办法,在期期艾艾中和公公婆婆同居一室。

过程之惨烈就不详细描述了。

结果可以告诉你们,月子还没结束,就和婆婆大吵一架,公公婆婆回家了。

因为孩子后来还有交集,也是闹得非常不愉快。

再后来,就是参加头条写作班之前,因为要考驾照,没人带孩子。没办法又硬著头皮去投靠。

但这次没有和公公婆婆住一起。

婆婆每天上午来帮著烧饭,我去学驾照的时候帮著带孩子。

这次简直是所有交道中最完美的一次。

因为不同居一室,起居啊各种习惯不同的部分,婆婆说的少。

而且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学车,接触的时间进一步减少。

即使接触的时候她叨叨两句,我也耐著性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啊!就这样,我发现距离简直是美化神器!

不过,对于我自己的孩子而言,由于情况特殊,我会希望以后住的离她近一些。

这样各有各的生活,而又可以守望互助。

一碗水的距离,大概就是我眼中,和孩子相处最好的距离。


和孩子一起住?我压根就没想过。

老了,思维行动就变得迟缓,我可适应不了他们的节奏。

老了,我喜欢安静。有了孙子们,整天叽叽喳喳的,闹腾。

老了,爱唠叨的毛病是越来越严重,看不惯的事也多了,与其搞得双方都不开心,那还是离得远一些好。

我有我的隐私,不想活得那么透明,让孩子们什么都知道。

我有我的社交,遇到节假日,我想把老友们请到家里来聚餐。所以,不想看到孩子们的白眼与不耐烦。

家就是放松的地方,我可不想因为儿媳、女婿的存在,还要整天穿得有板有眼。夏天谁不想少穿点儿,凉快凉快。

还有呀,从小照顾孩子们生活起居,操劳了大半辈子,他们大了,我也该休息休息了。

我有这么多理由,不愿意和孩子们住在一起,我想孩子们也会和我一样,想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过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老了我们不会和孩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不都说「距离产生美」吗?我和孩子要保持一个完美的距离。

不过,要说让我和孩子们相隔甚远,我也不乐意。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没人照顾怎么办?

我和孩子们最理想的居住距离是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单元楼,可不是别墅里的楼上楼下),或者住对门。

这样呢,我们之间都能有个独立的私密空间,而且也能随时联系,相互都有个照应。这样的安排是不是很完美?

(图片来自东方IC)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

我老了肯定不会和孩子一起住。但是希望和孩子住的地方不要太远,以前有一碗汤距离的说法,就是端一碗热汤送到,汤还没有变冷。分开住既可以互相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又可以互相帮忙。

说我自己吧,我父母他们单独住在深圳,在深圳我的大姐离他们住的地方不太远,所以也是经常带他们一起饮茶吃饭,去比较远的地方玩玩。而我住在香港,工作比较忙碌,所以不定时的回去探望,每一次回去路上都要用三小时。我的二姐也住在香港,因此我们一家人基本上定期在深圳或香港会聚在一起吃饭逛街,然后各自回家,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好。

所以我以后老了,也会这样做的,不和孩子住在一起,大家都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但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定期相聚。


可以选择的话当然不会,如果被生活所迫,那就另当别论。

首先,隔代人的观念不一样。我现在的状态也是不希望跟我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所以当我的孩子结婚过后,他们肯定也不希望跟我住在一起。毕竟孩子没有孩子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生活。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处在一起的话,会造成很多矛盾,距离产生美。

其次,我们要给孩子自己更多的生活空间,我和老公做打算等以后孩子结婚,如果是孩子怀孕或者生孩子坐月子的时候需要帮忙的话可以去帮忙,不需要帮忙的话可以给钱给孩子们找月嫂。等我和老公到60岁时候就买一辆车出去自驾游,那个时候就随缘而安,死在哪里就在哪里吧。

当然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这样,就像许多人,家里面有谈婚的老母亲她会来到父亲他们没有自己的自理生活能力,那就只能和儿女住在一起。所以,愿老天善待我们,愿我们不拖儿女的后腿。


和私年轻的时候,总想等退休了,和女儿住在一起,帮我的独生女儿做饭,看孩子,做家务,让她一生日子过的轻松,愉快,别象我们活的那么累。随著年龄的增长,这种美好的愿望越来越沉重。我的父母都八,九十岁了,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太不容易了。我不想我们的孩子下半辈子捆绑在父母的病床边,他们应该有自己美好的生活。所以还是分开住吧,等老到那儿也去不了,和我们的亲姐热妹结伴去养老院渡过晚年。身边陪伴,病床前尽孝,这些传统的观念就从我们开始改变吧。


我不会和孩子住在一起。因为我有我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两代人生活得再融洽,都会有摩擦。

然而,也不能一概而论。我现在就和婆婆住在一起,没有感觉不方便,反倒很温暖温馨。

我的婆婆是个很好的人。

我生病了,会带我看中医,帮我抓药,帮我煎药。

我带孩子带烦了,她会帮我带几天,即使她自己有事要忙,也会挤出时间。

我经济不宽裕,她在我生完孩子后主动补贴,说,女人手里有点钱才会有尊严。

我说带孩子应该这样带,她虚心学习,按我的方法来。

很感动。

因为公公很多年前就去世,婆婆一个人很多年。

我总能感觉到婆婆的孤独和寂寞,当我们在身边的时候,她才打心底里开心。所以,会一直陪著她,也会让孩子爱她。


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说法,所以我们的父辈,基本都是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的,而且他们很孝顺,父母之言就像圣旨。我记得我80岁的舅舅曾经对我说过,孝顺孝顺,不顺哪来的孝,所以即使他们自己也做了父母,还是对自己的父母言听计从。我在这儿不想去评判这样的做法是否妥当,但是,当我老了,我一定不会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

  • 永远记住你的家是你和伴侣,孩子有他自己的家

关于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各种言论,大家已经都听的很多了。对于我和我的孩子来说,现在我们的家庭对于他来说就是原生家庭,而等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之后的那个家,才是他的新生家庭。

明确这一点,你就应该清晰的看到界限,你的家庭和他的家庭,虽然存在血亲关系,但却是独立的一部分。最简单的事情就是,你的家里有你家的规矩,而他的家里则是他家的规矩。

  • 彼此有独立的空间,大家日子都轻松

我妈在我这儿给我偶尔带小孩,她特别看不惯我们买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看不惯我们睡得晚起的也晚,看不惯我们每次刷碗会流水冲洗,她自己都是接一盆水来涮,于是,她不仅碎碎念,还自己生闷气,自言自语说「还是在自己家过的习惯」。

没错,单就抛开老年人和年轻人生活习惯、观念上的不同,即便是同龄人或是夫妻,也未必就能在生活上合得来,但至少大家能求同存异。可是你自己的亲爹亲妈可能就真的看不惯,尤其是那种在年轻时特别强势的父母会觉得,我管你二十多年了,凭什么你结婚了就可以自己做主了呢?这事当然事关父母的控制欲,也事关武志红老师说的「大母神」或者「巨婴」,咱们暂且放下不谈,但归根到底一句话,分开住,大家各有各的空间,谁过的都自在。

  • 不在一起住并不意味著没有爱

有一些特别圣母心的人估计会说,父母老了,孩子就应该孝顺父母,不在一起住,怎么孝顺?

对我来说,从我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考虑过会由他来为我养老,孩子也不该生下来就背负这样的压力,父母有养育孩子的责任,是因为你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但孩子本身并不存在必须要为父母背负沉重负担的义务。

当然,亲子关系构建的好,孩子绝对会懂得感恩也愿意去对父母付出爱,但我想说的是,那种爱是由心而生的,而不是责任要求他这样做的。

所以基于这样的前提之下,你们之间爱的流动足够,即使不住在一起,彼此也会关心爱护。我很赞成「常回家看看」这样的说法,但估计我老了以后也不会做只在家里闷著等著孩子上门来看看的老人,世界那么大,我还要带著我的老头儿四处去转转呢!


你老了会和你的孩子一起住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实际情况。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虽然是针对儿女说的,但也说明我们老了还是需要儿女在身边的,住不住在一起,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吧。

我家父母身体健康,能自食其力时,他们有自己的房子,儿女也能逢休息日、节假日经常去看望他们,有时工作确实忙,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做父母的总是说:你们忙吧,我们没事。

可到了80多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不用他们提出来,姊妹一商量,决定让哥哥嫂子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住,便于照顾两位老人。其它儿女还是经常回去照看老人。其实这时父母也希望有儿女在身边了,万一有什么状况能及时发现。

我的同事,他母亲去世早,他爸把姊妹几人扶养成人,儿女成家立业后,都单过了,父亲也乐意自己一人在家,父亲70多岁时,不幸患上中风,抢救及时,但也留下后遗症,行走不便。就这样了,儿女要求轮换在他身边照顾他,可他拧的,说什么也不让儿女来陪,说自己能行。时隔几年,有一天,他感觉不适,旧病复发,连给儿女打电话的力气都没有,就这样死在家中。就在当天,小儿子老是感觉哪儿不对,就赶快回父亲家看看,结果老人已去世好久了。若有个儿女在身边,或许老人不会走的这样悲哀。

所以说,身体好时,为不给儿女添麻烦,尽量不去打扰儿女,尤其我们这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真到老了不能动了,也只能随遇而安了。

那种凄惨的晚年生活我们也见过,不寒而栗啊!希望我们的晚年生活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儿女的孝敬,足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