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用四个字来回答的话叫做「知易行难」,意思就是知道一件事或道理很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却很难。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是很少的。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不去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

1、生活态度,通背猿猴和孙悟空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悟空是可以为梦想全力以赴、一往直前、不畏惧艰难险阻的人,所以他可以抛弃现有的荣华富贵、逍遥自在的生活,漂洋过海,拜师学艺,只为能够完成「长生不老」、脱离轮回的理想。通背猿猴则比较喜欢享乐安逸的生活,所以生活态度的不同他们的选择也不同。

2、性格特点,从西游记全文来看,悟空是那种勇敢无畏、说干就干的行动派,而通背猿猴应该是花果山一个智者的存在,做事难免顾虑很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最重要的是缺乏勇气。

3、自身条件,修仙也是需要天分的,孙悟空是天地孕就、日月育成,汇聚天地精华,其拥有的大智慧和大机缘都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而通背猿猴则是花果山土生土长的猴子,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里,有些小聪明,却无大智慧,天生条件就差了很多,而通背猿猴也自知不是修仙那块料。

从悟空后来的修仙经历来看,悟空和通背猿猴各自的选择都是正确的。所以为什么他没有去,是由他的生活态度、性格特点还有自身条件所决定的。

欢迎关注:读读书谈谈情,品读百态人生,共谈书中真情。

注:图片来源于网路,侵权必删


谢邀,话还要从头说起,当年猴头出世,与众猴聚于花果山水帘洞,独自为王,不胜欢乐。一日突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忙问为何,猴头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得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中怱跳出一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而此三者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浩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从上面可以看出,通背猿猴说猴王是道心开发,何谓道心,就是一心向道之心。猴王本身就是天地灵物,先天就具有灵性,自然而然就生了道心,也就不足为奇,之后能顺利修得仙道也属天命。相反,通背猿猴虽知修仙之事,但终是凡俗之物,说白了,就是没有天赋,没有机缘。


花果山的通背猿猴知道修仙之事,为什么没去修仙呢?

首先通背猿猴作为花果山的一只普通猴子怎么会知晓修仙的事情,他很大的可能是听别人说的,说明曾经有仙人或者妖王来过这里。通背猿猴想要修仙被拒绝了。

其次通背猿猴可能已经是修仙有成的猴妖,只是一直隐居在花果山之中。

最后可能通背猿猴年轻时也曾经出海学艺,只是中途失败又返回到花果山。


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是心猿,就是修心,其他的猴没有那个慧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