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adidas, AJ鞋子,supreme, champion,stussy, 各种联名品牌等等在部分年轻人看来就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对这些潮牌趋之若鹜,导致在国外一些本来卖价合理的商品(比如AJ鞋子等)一到国内便翻了几十翻,卖到了天价,即使如此很多年轻人还是在自己吃土的情况下硬著头皮买下这些潮牌商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又如何看待呢?


我要讲事。

我初中的铁兄弟A,真*校草,初三就长到一八五,比例好,柳眉杏眼脸也好看就是有点长。。。初中里他没入坑,家境好,日常衣著就是穿耐克阿迪。后来我俩上了不同高中,A走了艺术生,偶尔一起浪的时候得知,A开始追潮牌,用零花钱买了好多衣服,刚开始也是收集乔丹鞋,后来直接奔著supreme去了。

15年A上大学去了西北,我去了西南。他本人很活络,之前买货结交了关系网,跟著一个朋友拿货做微商。A就是靠关系网打广告,发展下线(微信朋友圈里很烦人的那种,你们懂的)别人找他买,他就找朋友的仓库发货,然后拿提成,微商不jiaoshui,成本就是网路流量,凭他本事那两年多每个月能挣个一两w的样子,大学里就经济独立了。作为一个父母包养还tm巨花钱的建筑狗我何止是羡慕。。。后来因为明星上身,sup在国内大幅曝光,一大帮小白涌进坑,A本身买家资源也多,就考虑单做sup,自己供货,找留学生代买,网上抢货,假期有空旅游自己也会去美日门店排队,趁著这波热潮挣了更多,赚钱除开日常开销,剩下的全给自己买衣服了。。。据他说,多的时候衣柜里单supreme就30多件,全是他自己穿的。不算其他的鞋和其他牌子的衣服噢。

昨天来我家玩,我妈问他鞋为什么还挂吊牌,(offwhite和adidas的联名买的时候6k现在炒到1w多)他和我说过,我就帮他搪塞过去。这种事情给长辈越解释越麻烦。其实我个人都不能接受,但是A的钱是自己挣的,我尊重我朋友的兴趣,(闹笑话了,应该是ow和nike的联名我只知道贵,并不了解。)

前几天A和我讲,sup在国内的热度过去了,他手上剩的几件sup boxlogo现在倒出去一件净亏快2000,暂时存著,另外他也不再买新sup。我有问A为什么喜欢潮牌,他说就是喜欢,没什么,从当初也跟风入坑,到后来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到卖货赚钱,和潮牌已经脱不开了,他了解这个文化的high点和鸡贼,他只要负担得起,与他就是日常消费,信仰充值。A在大学趁微商火的时候赚下来的钱,我估摸著总得上30w。这些钱,基本都变成了衣服,裤子和鞋子。。。。。。当然,按A的意思,他买的衣服多半能也再卖掉,而且家里车房子都给他备好了,对于他现在22的年纪,生活现状没有经济压力。学业上,他家里原本准备送他出国,但是他有自知之明,前段忙著保研,虽然专业一般但是他保到了成都了一所985,他绝对不是那种对未来毫无规划的人。


和A铁兄弟多年,我从没有见他主动炫耀过自己衣服,你问他他穿的啥,他会很开心的告诉你。你不问他不说话。说实话,他那个城市那个学校,有人懂这个?他就是自顾自该穿穿该买买。我对潮牌的了解基本都是受A的影响。A的潮牌知识非常广,什么牌子做什么,地位,价位都做过一定的功课,之前几个伙伴去东京玩,A会在晚上查好潮牌门店位置并在地图上记下来,第二天逛城市,随便逛各种门店,像导游一样带著我们一帮撑死知道乔丹的小白。东京打的贵的要死,自己掏钱也只是为去看一眼最好的军工店。现在我俩没事聚一起,我也会听A吐槽最近的一些牌子的情况,尊重他的兴趣,这应是朋友的本分。A也送过我几件sup的t恤,我非常高兴但我也就就一直收著,很少穿。特地强调,我本人真的不算了解潮牌,以至于闹了ow联名adidas的笑话(

远看包边太像三道杠,我以为是阿迪,别人问我阿迪和offwhite哪有联名?我傻乎乎百度了假新闻去告诉别人。。。蠢死了

以上信息基本都是总结A之前的聊天。有误请包涵吧。我想尽量转述一些观点,没有任何编纂,保护隐私我匿名,朋友们,俺摸著良心,匿名不记赞,一不编故事二不软广,三我不混潮不希望爱潮的看官们误关我。单纯因为朋友很特别,贩子卖家加顶潮买家,所以想分享我的看法,给问题里的「部分年轻人」。


我会买潮牌么

A大概在一年前,安利我趁著有压岁钱,去买sup的大件,按那时候的行情,sup吧人涌进来都翻倍了,还有新人在不停入坑,有的时候4000买的衣服,自个儿穿半年,二手转出去能卖5000,因为潮牌会升值,甚至成倍的涨。货就那么多,受众翻倍,价格自然上去。

我倒是挺中意sup白兵冲锋衣,那时候一件6000,转念一想三四个月生活费呢,立马清醒。并告诉自己:你膨胀了。

心动,真的会心动,老子也不是小学毕业就知道要看淡衣服的人,但有些事晾一阵失去执念了,而这种事对你并不重要。我就会说,没有必要把钱花在这种地方。个人对穿著的标准:体面,干净,取人之长补人之短,满足上述完事,越实惠越好。但面对消费主义的大坑,总难免好奇地往里看两眼。

其实本质上,我可能更多的是羡慕别人有能力把爱好变现吧,但我太清楚我压根本不了解这个市场,A也是当了几年白菜才开始赚钱的,最初贴吧里花重金收到空盒子也不止一次,后来做生意有亏有赚看市场感觉像炒股。A半年前鼓励我买,说sup还要涨,半年后泡沫蒸发了一些,自己快7k时进的bogo跌倒了5k多。现在只能屯著。和我说的时候吓到我了(?ω?)hiahia。


真正玩潮牌的不太追求质量和性价

其实绝大部分潮牌本身定价不是特别贵,主要是供不应求,贩子哄抬。例如supreme,二次售价基比初始售价价贵2倍以上,贩子暴利。这种潮牌暴利导致牌子的做工质量和价位完全不配位。前年为了还礼(B有一台Kindle Oasis用不上就送我了,所以我在B生日的时候,托A给B寄了一件2000多的ow卫衣,他穿了一个月不到,印花洗裂了。。。正品就这质量,质量好的指不定是fake。。。再比如还有前一阵子火爆的sup和northface联名的羽绒服,绒质充绒蓬松哪个算上乘?卖成这个价,其实是吴亦凡等明星上身,贩子趁势哄抬一波,粉丝就会去抢,钱格外好挣。


穿潮牌最重要的是认同感

A给得sup我很少穿。因为我觉得我的风格不适合。你们能想像一个基本靠优衣库和平价鞋的人过活的人,突然穿一件显眼sup。我比较怕身边懂得人说我穿fake(?ω?)。还有因为我玩滑板的个人原因,所以我鄙视sup,赤裸裸鄙视他的文化。(当然你送我我还是要的哈哈)。气质决定了很多东西,学校里踩Yeezy还穿著各种廉价感衣服的人,或是穿个阿玛尼DG之类的奢牌t恤,还日常篮球鞋的人。。。说实话管你是不是真的,在我眼里就是一眼假。。。没有那种的气质,就是郭德纲穿纪梵希。你没有整套潮牌穿搭的基本素养,那你穿了正品的也别怪别人看不惯说你穿fake,那是你自己问题,犯不著像其他某些回答里一样和别人讲自己乐意别人管不著之类的话。真乐意假乐意自己清楚就行了是不是。

评判好看与否主要是看个人审美,我也不多说什么。但是我欣赏不来大牌卖标,而且感觉的大多数人好像都是奔著牌子去的。之前去东京银座川久保玲的专柜,川久保玲的设计款(没有logo)基本是无人问津的,基础款会被代购一包一包地拿。A那时候还拽著一个代购问她给老子留一件行不行。你们觉得为什么?因为标。

年轻人,本身买不起太贵的奢侈品,穿纪梵希阿玛尼之类又太违和,所以买潮牌啊,一部分潮牌顶著轻奢的价位,说白了就是年轻人的奢侈品,些人潜台词就是:我这身鞋子裤子衣服n件带项链加起来百八十万,你要是稍微懂点门道,就知道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希望接近我之前做好思想工作。就比如A,给陌生人的第一印象除了高、瘦、英气、那就是有钱

A来成都找我玩,第一天蹬一双ro的大匡威标配offwhite的短裤,第二天去太古里,蹬一双GZ蓝丝绒,戴克罗心,全身sup,我没图你们自己脑补一下,我走旁边也能感受到路人的目光扫掠。。。 可以说是十分给力了。。。跑到I.T和我科普杀猪,最后告诫我:「这种店里的东西看看试试就好,别买!」那些平时看气质,感觉高不可攀潮店店员并不能插话,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哈哈哈哈哈哈。A和我说,走在街上,懂得人只要扫一眼,看穿搭看价位,立马知道你是啥水平的。然而,我并不懂这个圈子,只能说涨了不少见识。于A能靠这个赚钱,于正常消费者呢?像A这种能靠潮牌获利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另外吐槽一下

从审美角度,就A那气质好,他穿啥都顺眼,但是事实上有很多潮牌的款式,风格完全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模特身材都难hold,一帮胖子短腿为了潮也敢上身,上完身p腿p头身比p脸,活在朋友圈。再者说,那帮带货的,靠p图吸引买家,这玩意儿务必留点心,别上了自己身才知道现实很残酷。


什么是潮?

A有一次跟我说,他其实挺看不上那些花父母的钱买昂贵潮牌的小青年(纯粹消费者)。高中里他也是这样的人,不懂,就是买,就跟小时候买玩具一样,问父母要钱,大学里他能养活自己了也熟悉业内的问题,才发现,单纯买潮牌和倒卖潮牌完全是两码事。经济独立才想起之前花钱大手大脚,感到愧疚。然后他把几十万买衣服了。

家里特有钱,丝毫不在乎这点经济负担就另当别论吧,那是符合他们经济实力的消费方式,他们有能力大量购入,就跟宅买手办一样,有的时候也单纯是满足收集欲,而太多人,尤其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实力中下的年轻人看见这个火就也想买,我是不信他们懂得一个品牌的精神内核,估计他们也不会去了解这品牌的优秀或卑劣之所在。要说啥看中这款设计喜欢到非买不可,兄弟,潮牌都有很多平价的替代品,而这些替代品,卖得就是不如fake好。有些品牌说是便宜的潮牌只是为了卖货把自己定义成潮牌罢了,不管单品质量设计如何,他们的营销方式和那些潮牌大头是无可比性的。

哪怕把成本几块钱的布经过设计卖几万,你也只能说是行里人愿打愿挨,(评论里有人嘲笑我不知道布料多贵,我只是运用对比夸和张的修辞来说明一个很基本的买卖常识。)

商家就是靠设计从他人的信仰中获利。衣服在今天早就不是单纯遮羞御寒的道具,它衍生出庞杂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对于不同的人是可取所需的。我不会以偏概全地告诉年轻人,别玩潮玩鞋玩耳机玩手表玩车,这些是烧钱玩物丧志。我只会说尊重潮牌的存在,并请先去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和品牌理念,设计手法,重要的是考虑自己的资本。不要盲目跟风,冲动消费。更有远见的去了解经济的背景,潮牌会火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在娱乐装饰越来越普及和泛化的年代,富人消费升级与穷人消费降级并存的大环境下,能力不同的消费者该如何把握消费的心态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另外我国的基尼系数是个怎么样的存在,这些年中国贫富差距趋势变化如何,它又如何使得两端的消费观互相碰撞,衍生出了什么产物,感兴趣的自己去了解一下。(满大街的潮牌有几件是正的?)

潮流里,很多青年人,为了证明自我的独一无二前赴后继地买单,而这本身就是对独一无二的背离。一边梦想著穿上潮牌,能拥有高人一等的品味。不断信仰充值,一边又天真地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是为了自我而献身,不是追求金钱欲望的奴隶,这样自己就可以比别人崇高一截。

追求自我,有时是对自卑和嫉妒的掩饰,也是商家贩子拿你提款的借口。一个人穿啥在我眼里只能很直观体现两件事:他有没有钱(确信)和他的衣品好不好(半信)。至于他酷不酷帅不帅real不real基本没有关系。

至于所谓大家所说的,那些本属于潮流品牌的小众精神,所谓的潮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这是我的观点:早就已经因为跟风和利益变得面目全非了。还是那个例子,本人之前玩滑板的,但是你们根看不到玩滑板穿sup和palace,(sup是滑板起家,当初还打著口号只有玩滑板的才能买sup,现在呢,这个狡黠的牌子为了更多的利益,很直接地背叛了滑板和街头),板仔更多想的真是只是哪双板鞋,哪块板好看便宜操不烂。至于捣鼓如何穿著被声称为能「发扬街头滑板精神」的贵衣服在街上走,抱歉,很少有人这么干,如果衣服贵到跤都不敢摔还玩尼玛板子。衣服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就像板混永远得不到尊重,真正值得尊重的是人,是技术,是热爱,具有精神是要付出代价的,而穿衣服需要什么,只需要你长手长脚兜里有钱,除了兜里有钱,还有什么好骄傲的?这年头精神比衣服好fake多得多,而标签毫无意义

在我眼里,A不管穿不穿潮牌,都是自信大方的人,换作我们,即便不够帅不够高看起来不够人生赢家,也不妨碍一个人的气质好,另外,一个人本身应该比他身上的衣服有趣得多,这样人和衣鞋才好相得益彰,否则只是徒有其表。至于那种穿个Yeezy就能牛逼到路都不会走的,怎么看都是个lowB。非常同意某个回答的观点,有些人只穿优衣库他也很酷,也很体面。

我们应该承认,每个人都喜欢那些闪闪发亮的东西,物质崇拜是我们的天性,这真的没有什么好批判的。小男孩喜欢玩具车,老爹也喜欢巴宝莉。但是不同的是,成熟会让人知道分寸,知道控制,知道自己真正渴望的那个度在哪儿。快乐无贵贱,然而趣味它的确有高低。有能力又知道分寸的人,就沉浸在里面为了讨好自己消费,可能像A一样。没能力的不懂分寸,我觉得他和潮牌就不搭,他们在强迫自己,甚至潮牌对于他们的勾引会让他们感到痛苦。望各位想买潮牌又买不起的同胞们三思啊。


怎样看待吗,正常看待啊。

你以为他们花了大价钱跟风买了潮牌,所带来的只有数月的吃土以及内心无限的空虚吗?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咬咬牙一跺脚…

什么感觉?爽爆了好吗!

我一个跑到广州苦苦打拚的实习生,白天拚命干活,晚上拚命加班,为的是什么?就是钱啊!

拿钱来干什么,消费啊!

如果花了钱,不开心,那叫傻。

如果花了钱,开心,那叫爽!

我知道存钱好啊,我知道潮牌溢价严重啊,我知道买这些东西性价比不高啊,这些我都知道。

但你又知道我的开心值多少钱?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在这个缺少快乐的社会!开心在我眼里就是无价的!

更何况,我们买潮牌,穿得好看,促进了消费,提升了GDP,提升了整条街的颜值水平。又没在你的花呗里拿一分钱,你著什么急呢?

如果我们哭著求著,抱著你的大腿说:我再也不买潮牌了,谁买谁傻逼。你再来教训我们吧。

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买了潮牌后,只有再买一件,或者无数件。

我们住在出租屋,吃著猪脚饭,忍受著这个城市带给我们的折磨,还不让我们满足一下内心那一点点的虚荣感?

我们合法赚钱,合法花钱。不在一个圈子,不必要过度评论。

年轻人买潮牌都要被批判,那那群买奢侈品的人不得枪毙?

贴两个我觉得穿潮牌穿得很好看的小姐姐。

————————————————

再放俩


举个栗子:

①小A是个富二代,Adidas,Balenciaga,Vetements,Noah换著来

结论——小A是个追逐潮流风格多样的仔

②小B家境一般,平时没有什么品牌概念,只是某个时期大家都穿AJ某限量版,心痒难耐千方百计搞到同款,美滋滋

结论——小B是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仔

③小C家境贫寒,吃饱穿暖已经是最大的极限,某个时间大家都穿AJ某限量版,心痒难耐千方百计搞到同款,美滋滋

结论——小C爱慕虚荣! 盲目攀比!

所以看到了吗,自己的经济实力(包括家庭)决定了选择的底气。年少时期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审美,追赶潮流就成了某种「身份地位」的宣誓。你说,我没有攀比!我就是喜欢!

OK,等你自己赚到足够的钱,在Supreme联名,Palace限量,YEEZY客制等等中选择了AJ某限量再这样说:)


你的问题有可能没有错误,但你的解释部分,就有点搞笑了。

外国比较正常的鞋款在中国贵十几倍?

不看你的提问时间我还以为你活在零几年,贵十几倍?现在国内的球鞋价格跟外国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甚至很多Nike阿迪的鞋款在国内会比国外还便宜。你这贵几十倍的例子哪里来的?最便宜的AJ1 4-500,你见过哪一双货量>1000的 AJ1 8000-10000?这还只是几十倍中最小的20倍哟。我甚至想知道一般普通人吃一个月土能买几双?要按你这么算,追求潮牌的人早就饿死了。

至于你在那里说的年轻人的定义我可不太清楚,毕竟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青年定义为44岁以下。要按这个来判断,我觉的你说的还真对,毕竟aj这种东西现在最主要的受众是30岁左右的人,他们才过了人生的1/3,确实很年轻。

可以可以,评论跟我杠什么叫二级市场 @jerry stave @午鳗

我已经懒得说了,随便搜搜就搜到了北京商报网的文章,随便一搜就能搜到微博50万粉大佬发的文章,看来至少这几十万人都没你懂了,你可真厉害,有问题接著换号杠,懒得给你开

把球鞋二级市场变为「股票交易所」,才是分60亿美元市场蛋糕的正解_手机搜狐网?

m.sohu.com图标


先谢邀,潮流不以外在穿著而体现

正文

入坑潮流的时间不算长,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有错误和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证。

我选购潮牌其实并不是因为价格贵,它也不能象征所谓的地位。

我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潮是一种态度,它无关乎你穿什么,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之后去选择一些衣物去衬托它们。

除了设计的前卫,符合年轻人品味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作为年轻人我想要标新立异,抱著「我不想和他人一样,我有自己的品味思想」的想法。而这恰恰是很多街头品牌的理念,和他们所代表的叛逆精神。

比如:off—white的「off the white.」从头开始。

vlone的「live alone die alone」人生而孤独。

supreme本身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以及15年和tnf的联名「by any means necessary」不择手段(tnf和sup的羽绒服永远是天价)

以及GCDS全名就是「God Can』t destroy streetwear」神也不能阻止街头服装。(虽然义大利语本意是明日复明日/明天就停止,但是英文名就是GCDS)

还有高端高街品牌Fear of god「敬畏上帝」。

等等等等…

很大程度上他们激起了我内心的共鸣,我自然会去因为欣赏前卫的设计和志同道合的理念而选购它们。

补充:

可能会有人说到正品orFAKE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 没有必要 去购置假货,潮牌很大程度上是个信仰充值。

喜欢它的理念,欣赏它的设计,去慎重斟酌,然后购买一件喜欢的服饰。

而绝不是我看他人穿我也要穿,明星买我也要买。

那不叫潮流,那分明就是跟风

但如果眼前支付不起就好好努力,潮流会变成一个能激励你上进的正面力量。

但是最重要的:潮流是一种态度,不以外在物质体现。

另外:

在潮流品牌里并不是包括Nike Adidas的全系列,Nike只有部分的大热鞋款(如部分 Jordan brand系列、Air Max 97/Air force1 dunk sb 等)能勉强算是潮牌。Adidas里的Calabasas也就是yeezy和部分三叶草(如nmd等)属于潮牌范畴,其他属于运动品牌。

当然Nike联名款如:off white合作款the ten系列,kith花卉系列,supreme联名系列,fragment联名系列,sw联名系列等 以及大热的限定配色Air Jordan,慈善。Adidas如大热的限定yeezy系列 nmd的限定系列等等统一可以直接划为奢潮范围。(我比较喜欢Nike 对Adidas了解不多见谅)

评论区大佬补充了Adidas的联名系列,感谢

Adidas里Adidas by rick owens

Adidas by raf simonsAdidas by kolor

Adidas by stella maccartney

Adidas by alexander wang

Adidas by white mountaineering

还有和yohji yamamoto的Y3系列

在国内并没有比国外翻很多翻,stockX就是国外市场价,以国内比较热门而且非常经典的Air Jordan 1 Chicago为例:

价格相仿。(分别为行业标杆毒,新兴的nice两个比较权威的国内平台举例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