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adidas, AJ鞋子,supreme, champion,stussy, 各種聯名品牌等等在部分年輕人看來就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對這些潮牌趨之若鶩,導致在國外一些本來賣價合理的商品(比如AJ鞋子等)一到國內便翻了幾十翻,賣到了天價,即使如此很多年輕人還是在自己喫土的情況下硬著頭皮買下這些潮牌商品。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你又如何看待呢?


我要講事。

我初中的鐵兄弟A,真*校草,初三就長到一八五,比例好,柳眉杏眼臉也好看就是有點長。。。初中裏他沒入坑,家境好,日常衣著就是穿耐克阿迪。後來我倆上了不同高中,A走了藝術生,偶爾一起浪的時候得知,A開始追潮牌,用零花錢買了好多衣服,剛開始也是收集喬丹鞋,後來直接奔著supreme去了。

15年A上大學去了西北,我去了西南。他本人很活絡,之前買貨結交了關係網,跟著一個朋友拿貨做微商。A就是靠關係網打廣告,發展下線(微信朋友圈裡很煩人的那種,你們懂的)別人找他買,他就找朋友的倉庫發貨,然後拿提成,微商不jiaoshui,成本就是網路流量,憑他本事那兩年多每個月能掙個一兩w的樣子,大學裡就經濟獨立了。作為一個父母包養還tm巨花錢的建築狗我何止是羨慕。。。後來因為明星上身,sup在國內大幅曝光,一大幫小白湧進坑,A本身買家資源也多,就考慮單做sup,自己供貨,找留學生代買,網上搶貨,假期有空旅遊自己也會去美日門店排隊,趁著這波熱潮掙了更多,賺錢除開日常開銷,剩下的全給自己買衣服了。。。據他說,多的時候衣櫃裏單supreme就30多件,全是他自己穿的。不算其他的鞋和其他牌子的衣服噢。

昨天來我家玩,我媽問他鞋為什麼還掛吊牌,(offwhite和adidas的聯名買的時候6k現在炒到1w多)他和我說過,我就幫他搪塞過去。這種事情給長輩越解釋越麻煩。其實我個人都不能接受,但是A的錢是自己掙的,我尊重我朋友的興趣,(鬧笑話了,應該是ow和nike的聯名我只知道貴,並不瞭解。)

前幾天A和我講,sup在國內的熱度過去了,他手上剩的幾件sup boxlogo現在倒出去一件凈虧快2000,暫時存著,另外他也不再買新sup。我有問A為什麼喜歡潮牌,他說就是喜歡,沒什麼,從當初也跟風入坑,到後來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到賣貨賺錢,和潮牌已經脫不開了,他了解這個文化的high點和雞賊,他只要負擔得起,與他就是日常消費,信仰充值。A在大學趁微商火的時候賺下來的錢,我估摸著總得上30w。這些錢,基本都變成了衣服,褲子和鞋子。。。。。。當然,按A的意思,他買的衣服多半能也再賣掉,而且家裡車房子都給他備好了,對於他現在22的年紀,生活現狀沒有經濟壓力。學業上,他家裡原本準備送他出國,但是他有自知之明,前段忙著保研,雖然專業一般但是他保到了成都了一所985,他絕對不是那種對未來毫無規劃的人。


和A鐵兄弟多年,我從沒有見他主動炫耀過自己衣服,你問他他穿的啥,他會很開心的告訴你。你不問他不說話。說實話,他那個城市那個學校,有人懂這個?他就是自顧自該穿穿該買買。我對潮牌的瞭解基本都是受A的影響。A的潮牌知識非常廣,什麼牌子做什麼,地位,價位都做過一定的功課,之前幾個夥伴去東京玩,A會在晚上查好潮牌門店位置並在地圖上記下來,第二天逛城市,隨便逛各種門店,像導遊一樣帶著我們一幫撐死知道喬丹的小白。東京打的貴的要死,自己掏錢也只是為去看一眼最好的軍工店。現在我倆沒事聚一起,我也會聽A吐槽最近的一些牌子的情況,尊重他的興趣,這應是朋友的本分。A也送過我幾件sup的t恤,我非常高興但我也就就一直收著,很少穿。特地強調,我本人真的不算了解潮牌,以至於鬧了ow聯名adidas的笑話(

遠看包邊太像三道槓,我以為是阿迪,別人問我阿迪和offwhite哪有聯名?我傻乎乎百度了假新聞去告訴別人。。。蠢死了

以上信息基本都是總結A之前的聊天。有誤請包涵吧。我想盡量轉述一些觀點,沒有任何編纂,保護隱私我匿名,朋友們,俺摸著良心,匿名不記贊,一不編故事二不軟廣,三我不混潮不希望愛潮的看官們誤關我。單純因為朋友很特別,販子賣家加頂潮買家,所以想分享我的看法,給問題裏的「部分年輕人」。


我會買潮牌麼

A大概在一年前,安利我趁著有壓歲錢,去買sup的大件,按那時候的行情,sup吧人湧進來都翻倍了,還有新人在不停入坑,有的時候4000買的衣服,自個兒穿半年,二手轉出去能賣5000,因為潮牌會升值,甚至成倍的漲。貨就那麼多,受眾翻倍,價格自然上去。

我倒是挺中意sup白兵衝鋒衣,那時候一件6000,轉念一想三四個月生活費呢,立馬清醒。並告訴自己:你膨脹了。

心動,真的會心動,老子也不是小學畢業就知道要看淡衣服的人,但有些事晾一陣失去執唸了,而這種事對你並不重要。我就會說,沒有必要把錢花在這種地方。個人對穿著的標準:體面,乾淨,取人之長補人之短,滿足上述完事,越實惠越好。但面對消費主義的大坑,總難免好奇地往裡看兩眼。

其實本質上,我可能更多的是羨慕別人有能力把愛好變現吧,但我太清楚我壓根本不瞭解這個市場,A也是當了幾年白菜才開始賺錢的,最初貼吧裏花重金收到空盒子也不止一次,後來做生意有虧有賺看市場感覺像炒股。A半年前鼓勵我買,說sup還要漲,半年後泡沫蒸發了一些,自己快7k時進的bogo跌倒了5k多。現在只能屯著。和我說的時候嚇到我了(?ω?)hiahia。


真正玩潮牌的不太追求質量和性價

其實絕大部分潮牌本身定價不是特別貴,主要是供不應求,販子哄擡。例如supreme,二次售價基比初始售價價貴2倍以上,販子暴利。這種潮牌暴利導致牌子的做工質量和價位完全不配位。前年為了還禮(B有一臺Kindle Oasis用不上就送我了,所以我在B生日的時候,託A給B寄了一件2000多的ow衛衣,他穿了一個月不到,印花洗裂了。。。正品就這質量,質量好的指不定是fake。。。再比如還有前一陣子火爆的sup和northface聯名的羽絨服,絨質充絨蓬鬆哪個算上乘?賣成這個價,其實是吳亦凡等明星上身,販子趁勢哄擡一波,粉絲就會去搶,錢格外好掙。


穿潮牌最重要的是認同感

A給得sup我很少穿。因為我覺得我的風格不適合。你們能想像一個基本靠優衣庫和平價鞋的人過活的人,突然穿一件顯眼sup。我比較怕身邊懂得人說我穿fake(?ω?)。還有因為我玩滑板的個人原因,所以我鄙視sup,赤裸裸鄙視他的文化。(當然你送我我還是要的哈哈)。氣質決定了很多東西,學校裏踩Yeezy還穿著各種廉價感衣服的人,或是穿個阿瑪尼DG之類的奢牌t恤,還日常籃球鞋的人。。。說實話管你是不是真的,在我眼裡就是一眼假。。。沒有那種的氣質,就是郭德綱穿紀梵希。你沒有整套潮牌穿搭的基本素養,那你穿了正品的也別怪別人看不慣說你穿fake,那是你自己問題,犯不著像其他某些回答裏一樣和別人講自己樂意別人管不著之類的話。真樂意假樂意自己清楚就行了是不是。

評判好看與否主要是看個人審美,我也不多說什麼。但是我欣賞不來大牌賣標,而且感覺的大多數人好像都是奔著牌子去的。之前去東京銀座川久保玲的專櫃,川久保玲的設計款(沒有logo)基本是無人問津的,基礎款會被代購一包一包地拿。A那時候還拽著一個代購問她給老子留一件行不行。你們覺得為什麼?因為標。

年輕人,本身買不起太貴的奢侈品,穿紀梵希阿瑪尼之類又太違和,所以買潮牌啊,一部分潮牌頂著輕奢的價位,說白了就是年輕人的奢侈品,些人潛臺詞就是:我這身鞋子褲子衣服n件帶項鏈加起來百八十萬,你要是稍微懂點門道,就知道我和你們是不一樣的,希望接近我之前做好思想工作。就比如A,給陌生人的第一印象除了高、瘦、英氣、那就是有錢

A來成都找我玩,第一天蹬一雙ro的大匡威標配offwhite的短褲,第二天去太古裏,蹬一雙GZ藍絲絨,戴克羅心,全身sup,我沒圖你們自己腦補一下,我走旁邊也能感受到路人的目光掃掠。。。 可以說是十分給力了。。。跑到I.T和我科普殺豬,最後告誡我:「這種店裡的東西看看試試就好,別買!」那些平時看氣質,感覺高不可攀潮店店員並不能插話,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哈哈哈哈哈哈。A和我說,走在街上,懂得人只要掃一眼,看穿搭看價位,立馬知道你是啥水平的。然而,我並不懂這個圈子,只能說漲了不少見識。於A能靠這個賺錢,於正常消費者呢?像A這種能靠潮牌獲利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另外吐槽一下

從審美角度,就A那氣質好,他穿啥都順眼,但是事實上有很多潮牌的款式,風格完全不是一般人能駕馭的,模特身材都難hold,一幫胖子短腿為了潮也敢上身,上完身p腿p頭身比p臉,活在朋友圈。再者說,那幫帶貨的,靠p圖吸引買家,這玩意兒務必留點心,別上了自己身才知道現實很殘酷。


什麼是潮?

A有一次跟我說,他其實挺看不上那些花父母的錢買昂貴潮牌的小青年(純粹消費者)。高中裏他也是這樣的人,不懂,就是買,就跟小時候買玩具一樣,問父母要錢,大學裡他能養活自己了也熟悉業內的問題,才發現,單純買潮牌和倒賣潮牌完全是兩碼事。經濟獨立纔想起之前花錢大手大腳,感到愧疚。然後他把幾十萬買衣服了。

家裡特有錢,絲毫不在乎這點經濟負擔就另當別論吧,那是符合他們經濟實力的消費方式,他們有能力大量購入,就跟宅買手辦一樣,有的時候也單純是滿足收集欲,而太多人,尤其是大部分家庭經濟實力中下的年輕人看見這個火就也想買,我是不信他們懂得一個品牌的精神內核,估計他們也不會去了解這品牌的優秀或卑劣之所在。要說啥看中這款設計喜歡到非買不可,兄弟,潮牌都有很多平價的替代品,而這些替代品,賣得就是不如fake好。有些品牌說是便宜的潮牌只是為了賣貨把自己定義成潮牌罷了,不管單品質量設計如何,他們的營銷方式和那些潮牌大頭是無可比性的。

哪怕把成本幾塊錢的布經過設計賣幾萬,你也只能說是行里人願打願挨,(評論裏有人嘲笑我不知道布料多貴,我只是運用對比誇和張的修辭來說明一個很基本的買賣常識。)

商家就是靠設計從他人的信仰中獲利。衣服在今天早就不是單純遮羞禦寒的道具,它衍生出龐雜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對於不同的人是可取所需的。我不會以偏概全地告訴年輕人,別玩潮玩鞋玩耳機玩手錶玩車,這些是燒錢玩物喪志。我只會說尊重潮牌的存在,並請先去理解他們的經營模式和品牌理念,設計手法,重要的是考慮自己的資本。不要盲目跟風,衝動消費。更有遠見的去了解經濟的背景,潮牌會火有其時代的必然性,在娛樂裝飾越來越普及和泛化的年代,富人消費升級與窮人消費降級並存的大環境下,能力不同的消費者該如何把握消費的心態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另外我國的基尼係數是個怎麼樣的存在,這些年中國貧富差距趨勢變化如何,它又如何使得兩端的消費觀互相碰撞,衍生出了什麼產物,感興趣的自己去了解一下。(滿大街的潮牌有幾件是正的?)

潮流裏,很多青年人,為了證明自我的獨一無二前赴後繼地買單,而這本身就是對獨一無二的背離。一邊夢想著穿上潮牌,能擁有高人一等的品味。不斷信仰充值,一邊又天真地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是為了自我而獻身,不是追求金錢慾望的奴隸,這樣自己就可以比別人崇高一截。

追求自我,有時是對自卑和嫉妒的掩飾,也是商家販子拿你提款的藉口。一個人穿啥在我眼裡只能很直觀體現兩件事:他有沒有錢(確信)和他的衣品好不好(半信)。至於他酷不酷帥不帥real不real基本沒有關係。

至於所謂大家所說的,那些本屬於潮流品牌的小眾精神,所謂的潮人之間的惺惺相惜,這是我的觀點:早就已經因為跟風和利益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是那個例子,本人之前玩滑板的,但是你們根看不到玩滑板穿sup和palace,(sup是滑板起家,當初還打著口號只有玩滑板的才能買sup,現在呢,這個狡黠的牌子為了更多的利益,很直接地背叛了滑板和街頭),板仔更多想的真是隻是哪雙板鞋,哪塊板好看便宜操不爛。至於搗鼓如何穿著被聲稱為能「發揚街頭滑板精神」的貴衣服在街上走,抱歉,很少有人這麼幹,如果衣服貴到跤都不敢摔還玩尼瑪板子。衣服是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的,就像板混永遠得不到尊重,真正值得尊重的是人,是技術,是熱愛,具有精神是要付出代價的,而穿衣服需要什麼,只需要你長手長腳兜裏有錢,除了兜裏有錢,還有什麼好驕傲的?這年頭精神比衣服好fake多得多,而標籤毫無意義

在我眼裡,A不管穿不穿潮牌,都是自信大方的人,換作我們,即便不夠帥不夠高看起來不夠人生贏家,也不妨礙一個人的氣質好,另外,一個人本身應該比他身上的衣服有趣得多,這樣人和衣鞋纔好相得益彰,否則只是徒有其表。至於那種穿個Yeezy就能牛逼到路都不會走的,怎麼看都是個lowB。非常同意某個回答的觀點,有些人只穿優衣庫他也很酷,也很體面。

我們應該承認,每個人都喜歡那些閃閃發亮的東西,物質崇拜是我們的天性,這真的沒有什麼好批判的。小男孩喜歡玩具車,老爹也喜歡巴寶莉。但是不同的是,成熟會讓人知道分寸,知道控制,知道自己真正渴望的那個度在哪兒。快樂無貴賤,然而趣味它的確有高低。有能力又知道分寸的人,就沉浸在裡面為了討好自己消費,可能像A一樣。沒能力的不懂分寸,我覺得他和潮牌就不搭,他們在強迫自己,甚至潮牌對於他們的勾引會讓他們感到痛苦。望各位想買潮牌又買不起的同胞們三思啊。


怎樣看待嗎,正常看待啊。

你以為他們花了大價錢跟風買了潮牌,所帶來的只有數月的喫土以及內心無限的空虛嗎?

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直到我咬咬牙一跺腳…

什麼感覺?爽爆了好嗎!

我一個跑到廣州苦苦打拚的實習生,白天拚命幹活,晚上拚命加班,為的是什麼?就是錢啊!

拿錢來幹什麼,消費啊!

如果花了錢,不開心,那叫傻。

如果花了錢,開心,那叫爽!

我知道存錢好啊,我知道潮牌溢價嚴重啊,我知道買這些東西性價比不高啊,這些我都知道。

但你又知道我的開心值多少錢?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在這個缺少快樂的社會!開心在我眼裡就是無價的!

更何況,我們買潮牌,穿得好看,促進了消費,提升了GDP,提升了整條街的顏值水平。又沒在你的花唄裏拿一分錢,你著什麼急呢?

如果我們哭著求著,抱著你的大腿說:我再也不買潮牌了,誰買誰傻逼。你再來教訓我們吧。

至少我身邊的朋友,買了潮牌後,只有再買一件,或者無數件。

我們住在出租屋,喫著豬腳飯,忍受著這個城市帶給我們的折磨,還不讓我們滿足一下內心那一點點的虛榮感?

我們合法賺錢,合法花錢。不在一個圈子,不必要過度評論。

年輕人買潮牌都要被批判,那那羣買奢侈品的人不得槍斃?

貼兩個我覺得穿潮牌穿得很好看的小姐姐。

————————————————

再放倆


舉個栗子:

①小A是個富二代,Adidas,Balenciaga,Vetements,Noah換著來

結論——小A是個追逐潮流風格多樣的仔

②小B家境一般,平時沒有什麼品牌概念,只是某個時期大家都穿AJ某限量版,心癢難耐千方百計搞到同款,美滋滋

結論——小B是個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仔

③小C家境貧寒,喫飽穿暖已經是最大的極限,某個時間大家都穿AJ某限量版,心癢難耐千方百計搞到同款,美滋滋

結論——小C愛慕虛榮! 盲目攀比!

所以看到了嗎,自己的經濟實力(包括家庭)決定了選擇的底氣。年少時期大部分人都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審美,追趕潮流就成了某種「身份地位」的宣誓。你說,我沒有攀比!我就是喜歡!

OK,等你自己賺到足夠的錢,在Supreme聯名,Palace限量,YEEZY客制等等中選擇了AJ某限量再這樣說:)


你的問題有可能沒有錯誤,但你的解釋部分,就有點搞笑了。

外國比較正常的鞋款在中國貴十幾倍?

不看你的提問時間我還以為你活在零幾年,貴十幾倍?現在國內的球鞋價格跟外國之間幾乎沒有區別,甚至很多Nike阿迪的鞋款在國內會比國外還便宜。你這貴幾十倍的例子哪裡來的?最便宜的AJ1 4-500,你見過哪一雙貨量>1000的 AJ1 8000-10000?這還只是幾十倍中最小的20倍喲。我甚至想知道一般普通人喫一個月土能買幾雙?要按你這麼算,追求潮牌的人早就餓死了。

至於你在那裡說的年輕人的定義我可不太清楚,畢竟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青年定義為44歲以下。要按這個來判斷,我覺的你說的還真對,畢竟aj這種東西現在最主要的受眾是30歲左右的人,他們才過了人生的1/3,確實很年輕。

可以可以,評論跟我槓什麼叫二級市場 @jerry stave @午鰻

我已經懶得說了,隨便搜搜就搜到了北京商報網的文章,隨便一搜就能搜到微博50萬粉大佬發的文章,看來至少這幾十萬人都沒你懂了,你可真厲害,有問題接著換號槓,懶得給你開

把球鞋二級市場變為「股票交易所」,纔是分60億美元市場蛋糕的正解_手機搜狐網?

m.sohu.com圖標


先謝邀,潮流不以外在穿著而體現

正文

入坑潮流的時間不算長,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有錯誤和不對的地方也歡迎大家指證。

我選購潮牌其實並不是因為價格貴,它也不能象徵所謂的地位。

我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潮是一種態度,它無關乎你穿什麼,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精神,之後去選擇一些衣物去襯託它們。

除了設計的前衛,符合年輕人品味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作為年輕人我想要標新立異,抱著「我不想和他人一樣,我有自己的品味思想」的想法。而這恰恰是很多街頭品牌的理念,和他們所代表的叛逆精神。

比如:off—white的「off the white.」從頭開始。

vlone的「live alone die alone」人生而孤獨。

supreme本身就是至高無上的意思,以及15年和tnf的聯名「by any means necessary」不擇手段(tnf和sup的羽絨服永遠是天價)

以及GCDS全名就是「God Can』t destroy streetwear」神也不能阻止街頭服裝。(雖然義大利語本意是明日復明日/明天就停止,但是英文名就是GCDS)

還有高端高街品牌Fear of god「敬畏上帝」。

等等等等…

很大程度上他們激起了我內心的共鳴,我自然會去因為欣賞前衛的設計和志同道合的理念而選購它們。

補充:

可能會有人說到正品orFAKE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 沒有必要 去購置假貨,潮牌很大程度上是個信仰充值。

喜歡它的理念,欣賞它的設計,去慎重斟酌,然後購買一件喜歡的服飾。

而絕不是我看他人穿我也要穿,明星買我也要買。

那不叫潮流,那分明就是跟風

但如果眼前支付不起就好好努力,潮流會變成一個能激勵你上進的正面力量。

但是最重要的:潮流是一種態度,不以外在物質體現。

另外:

在潮流品牌裏並不是包括Nike Adidas的全系列,Nike只有部分的大熱鞋款(如部分 Jordan brand系列、Air Max 97/Air force1 dunk sb 等)能勉強算是潮牌。Adidas裏的Calabasas也就是yeezy和部分三葉草(如nmd等)屬於潮牌範疇,其他屬於運動品牌。

當然Nike聯名款如:off white合作款the ten系列,kith花卉系列,supreme聯名系列,fragment聯名系列,sw聯名系列等 以及大熱的限定配色Air Jordan,慈善。Adidas如大熱的限定yeezy系列 nmd的限定系列等等統一可以直接劃為奢潮範圍。(我比較喜歡Nike 對Adidas瞭解不多見諒)

評論區大佬補充了Adidas的聯名系列,感謝

Adidas裏Adidas by rick owens

Adidas by raf simonsAdidas by kolor

Adidas by stella maccartney

Adidas by alexander wang

Adidas by white mountaineering

還有和yohji yamamoto的Y3系列

在國內並沒有比國外翻很多翻,stockX就是國外市場價,以國內比較熱門而且非常經典的Air Jordan 1 Chicago為例:

價格相仿。(分別為行業標杆毒,新興的nice兩個比較權威的國內平臺舉例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