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没有收录李贺的诗,究其原因,只有一点:李贺的诗所创造的意境不适合《唐诗三百首》的定位。

首先我们来看《唐诗三百首》的定位,总结共有两点:

第一,整本诗集以推崇儒家之道为遵旨,所选择的诗都以正面、温和积极做为诗的主导思想;

第二,《唐诗三百首》在编成之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便是作为家塾课本,并且教授对象是初学者,那么自然,其中收录的诗要以经典且好懂为参考标准。

接著再说回李贺的诗,毫无疑问的,李贺的诗正是与以上两点选诗遵旨不相符的,甚至其中很多诗是与之相悖的。以下,就李贺的诗加以说明。

李贺,被称为「诗鬼「,之所以有此称号,是因为其诗大多呈现一种冷艳凄绝之美,读来让人常有心泣哀绝之感。他的诗中常常出现」泣「、」血「、」鬼「、「死」等等一类悲情色彩的字词,再加上李贺及其丰富的想像力,常将神话传说引用于诗中,整首诗往往是将冷艳诡绝之美呈现到极致。显然,这样诗风的感情色彩是与不符合《唐诗三百首》的诗风要求的。

读过「诗鬼」李贺诗的人想必都知道,李贺的诗因其诗人极具丰富力的想像,使得他的诗很多都比较晦涩难懂,因为你不仅要体会其诗的表面情景和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一首诗在诗人丰富的想像下,所暗含的意象及文思逻辑。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当然也不适合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作为家塾课本教授于幼童了。

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生于中唐时期,他本是李唐宗室之后,是已家道中落的一远支,一生坎坷不得志,27岁早逝,满腹才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诗鬼」李贺的诗作虽因风格特异未选入《唐诗三百首》,但并不影响他的艺术成就和其诗作在唐诗中所享有的地位。


李贺被称为「诗鬼」,从这个「鬼」字上我们可以想像他的诗有变幻莫测,奇想天外的神韵。我们看他的一首诗: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篇第一句就描写了敌人大军压境,好像浓重的黑云一样,把城池都压破了。强烈的画面感,直接把我们带入到暴雨欲来的现场,内心中不免涌动著一股压抑的紧张的情绪。李贺在诗中泼洒出浓烈繁重的色彩,好像西方现代主义油画,映衬出了战争的惨烈与悲壮。但整首诗虽然悲壮、沉重、压抑,却透露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格调还是昂扬的。

李贺的诗雄浑,铺张,想像瑰丽,有时略带些怪僻,理解起来未免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选编唐诗的目的就是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他做的是一个普及的人人可读的版本,旨在于向民众提供最基本的诗歌教育。因为他主要是面向儿童,选诗的标准肯定是温雅敦实,沉稳内敛,哀而不淫,怨而不伤。

因此,《唐诗三百首》不选李贺的诗,并不是李贺的作品艺术成就不行。其实不但李贺的诗没有入选,像李白、杜甫很多想像瑰丽、直陈现实的诗同样没有入选。主要是因为唐代优秀的作品众多,编选者注重普及性而非学术性,注重诗教而非经典性。(《唐诗三百首》很多经典作品都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加持的)。

正如当代大诗人洛夫在其诗作《与李贺共饮》中所说:

来来请坐,我要与你共饮

从历史中最黑的一夜

你我并非等闲人物

岂能因不入唐诗三百首而相对发愁

一个人文学的成就与价值并不能仅以入选某个选本,得到某个奖项来证明。就好像托尔斯泰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托翁的份量不够,而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憾一样,历史自会有公正的评价。


说到《唐诗三百首》为什么没有李贺的诗?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唐诗三百首》的作者以及他写这本书的初哀是什么?

现在大家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清朝一个叫『』蘅塘退士」的文人所选编的,他从浩如烟海的唐诗中,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选入《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据说很有权威性,也流传的非常广,几乎是个读书人就人手一本。「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序中如此写道:「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其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飞翔之,白首也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从这话中可以看出,《唐诗三百首》不简单是家塾教材而矣。它与四书五经都成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博取功名的工具书了。

再来看李贺,他的形象是这样的:年轻而羸弱的身躯,骑在同样羸弱的马背或驴背上,身携古旧的锦囊,一边行走,一边歌吟。他行进在山水之间,思绪也在天地中漫延,偶有所得,便将诗句投到自己的锦囊里。他的锦囊装著的不是财物,而是艺术,是辞章,是灵气忽来妙句偶得的诗句。李贺更像一只啼血的杜鹃,以血泪之声歌哭,诗中的灵感都是忽然就造就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他活了二十七岁,却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严羽《沧浪诗话》)。「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而李贺以其「瑰诡」立于诗坛,其独特的诗风,诗作充斥著荒坟古墓、鬼火灵光之类的怪异意象。可能出于这个原因,「蘅塘退士」认为「诗鬼」之诗不合符科举致仕的标准,从而打入冷宫罢。


现在大家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清代一个叫「蘅塘退士」的文人所选编的,他从浩如烟海的唐诗中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家入选《唐诗三百首》。他所选编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据说很有权威性。就「蘅塘退士」这人的资料,我手中不多。只是他在序中如此写道:「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其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飞翔之,白首也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从这可看出,《唐诗三百首》不过是家塾教材而也。它与四书五经都成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博取功名的工具书了,可能出于这个原因,「蘅塘退士」认为「诗鬼」之诗不合符科举致仕的标准,从而打入冷宫。因为《沧浪诗话》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休不得」。


这跟 《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标准有关。是清代一个叫「蘅塘退士」的文人所选编的,他从浩如烟海的唐诗中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家入选《唐诗三百首》只是他在序中如此写道:「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其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飞翔之,白首也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从这可看出,《唐诗三百首》不过是家塾教材而也。杜甫的「三吏三别」和白居易的讽喻诗也没有被选入。这大概是因为 《唐诗三百首》本身是给小孩子读的,是给家塾做教材用的。另外作者还要照顾到所选的诗最好要能体现儒家的「诗教」,所谓「温柔敦厚」.编者说「录少陵诗,止就其纲常伦纪间至性至情流露之语,可以感发而兴,使学者得其性情之正,庶几养正之义云」。《唐诗三百首》与四书五经都成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博取功名的工具书了,可能出于这个原因,「蘅塘退士」认为「诗鬼」之诗不合符科举致仕的标准,从而打入冷宫。


这不是李贺的诗吗?

《苏小小墓》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烟,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大意:

幽香兰花上的晶莹露珠,犹如你含泪的双眼。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缔结同心,凄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芊芊绿草如烟,亭亭青松如盖。春风浮浮,好像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犹如她的环佩声响。油壁车还在夕阳下有所等待。幽冷的暗淡烛火,徒费光彩。西陵下,冷风吹著凄雨。

欣赏这首古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