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取消了葯品加成,但在醫院裏,醫生開葯拿回扣的現象卻並沒有消失。”

日前,海南萬寧和樂中心衛生院的醫生華生(化名)向海南特區報反映,包括他自己在內,該院很多醫生存在收受葯商回扣的情況,衛生院管理層卻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甚至有可能也參與其中。

醫生舉報自己「喫回扣」,什麼情況? 新聞 第1張

華生提供的舉報信

5月21日,記者前往該院瞭解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未聽說有醫生拿回扣的情況,也並未聽說有醫生私自與葯商接觸。

華生在接受採訪時稱,5月21日下午,唐院長在醫院召開會議院長在昨天下午的大會上聲稱要對他做出停職、停工、調離工作崗位的處理。

5月21日晚,萬寧市衛健委發布消息稱,將進一步加強該專項調查組力量進行深入調查,調查處理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同時為了便於開展調查,決定對和樂中心衛生院院長唐某某、葯房負責人李某某作出停職審查處理。

醫生舉報自己“喫回扣”,對醫生本人來說,這一行為風險極大。無論舉報坐實與否,他自己的職業生涯大概免不了一番重大挫折。從常理推測,其若無相應證據與充分覺悟,大概不會有此“悲壯”之舉。

當然,醫院負責人表示“聽說有醫生拿回扣的情況,也並未聽說有醫生私自與葯商接觸”,這類當着記者的面說的話,姑妄聽之吧。公開、透明的調查,纔有說服力。

該醫生以一種反常的方式,似揭開了潛規則的一角。當然其所言是否屬實仍有待調查,但這不影響公眾出於日常經驗,對其中可信程度作出自己的判斷。醫葯回扣,對許多人來說,大概並不陌生;從常識推測,大概也不相信這已經絕跡。

醫生舉報自己「喫回扣」,什麼情況? 新聞 第2張

華生提供的“清單”

檢索新聞,這樣的新聞也不少見。2016年,央視就曾報道,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了上海、湖南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發現醫葯代表天天跑醫院,向醫生推銷葯品。只要患者購買了葯品,醫葯代表就能提成10%左右,而他們返給醫生的葯品回扣,比例高的達40%左右。這則涉及了多地、多個醫院的調查報道,為葯品回扣的普遍性作了一個註腳。

醫生舉報自己「喫回扣」,什麼情況? 新聞 第3張

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的互聯網輿論生態中,醫生是頗受同情的羣體,也是在道德層面備受謳歌的羣體。反過來說,對醫德的高期待,對盡職醫生不吝贊美,這種輿論褒獎恰也是試圖在機制之外加以道德約束。

由於專業知識的鴻溝與監督手段的缺乏,樹立一種道德範式,也就成了輿論有心無心的選擇。這種道德期待,卻又無法掩蓋公眾對諸如葯品回扣等潛規則的無能為力。

醫生舉報自己「喫回扣」,什麼情況? 新聞 第4張

也正因為有那麼多醫者仁心的醫生,才正有必要完善制度,排除潛規則,讓醫德具備充分的制度基礎、而非依賴過人的道德自覺,不讓醫德無缺的醫生徒生無奈心酸之感。否則,社會對醫生羣體的整體觀感必然是反覆搖擺的,要麼因為一個感人故事而光輝璀璨,要麼因為一種潛規則而齷齪不堪。這種搖擺面貌,也不利於醫生的職業認同,進而影響醫療行業的整體積極性。

無獨有偶,近日,有網友爆料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博士生舉報其導師亂裝支架並收回扣,裝一個回扣一萬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辦公室表示目前正在調查中。其最終結果雖然同樣有待調查,但回扣等問題的發現,往往有賴於內部人“奮不顧身”的舉報。這樣的方式路徑,本身就該深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