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崇尚「严师出高徒」。长期以来「严师出高徒」被看成是教育的训言。不可否认,历代「严师」确实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其实现代人误解了「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理解这句话的基点站错了。其中「严师」一词是指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质朴方正,学识深厚,不怒自威,自然为人爱戴。而不是仅凭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提要求、搞检查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是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榜样,作楷模,在润物细无声中一点点感染、教化学生。这种教育才是育人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之路。


有利有弊吧,有的学生的自控力差,甚至品行顽劣,就需要一个让他们害怕的严师镇住他们,督促著他们学习,但是这种管理方法也某种程度上伤害孩子的自尊,扼杀学生的天性。很多老师都不想做高高在上的严师,但是某些学生也会「欺负」脾气好的老师,没办法呀。

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及时沟通解决矛盾,让学生自己知道学习,形成良好班风,但是有些班级动辄70-80人,老师的精力有限,加上其他方法效果一般,只能一视同仁,从严管理了。


有道理!就如学校一样,校风及班主任的是关键。


愚昧!过去有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中国人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怎么就没有一点长进!在父亲、教师的暴力里成长的孩子,第一学到的就是暴力!只有用暴力来孝敬你!一个没有道德、以金钱衡量能力的师傅能培养出来的高徒,是什么样的高徒?中国的教育已经畸形!


人是很难做到完全自觉的,所以需要一个外在的管理,那么严师就很重要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严师出高徒指的是严格要求,但一定不能侵犯到学生的权利。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对于自觉性高的学生尽量民主,对于自觉性差的学生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


严是标准!标准高,自然日常生活学习中带来的结结果也更加好。得过且过的态度和认真踏实的态度,结果自然不同。孩子在年纪小的时候基本不可能做到自我约束,大人也很难做到!所以就要用高标准严要求去约束,去培养孩子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以身作则,才能走有好的结果。


严师个人觉得应该理解为走心的老师,不是严厉,刻板。走进学生心里,解决任教年龄段孩子的困惑,有责任心,真诚对待孩子的老师。


严师出高徒是有历史背景的,随著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教师更加重视亲和度,过去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不合时宜,时代在变,老师的风格也在变,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严先生了……


严师出好徒,高师出高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