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法国肥肝公司,中国分部毕业实习。支持动物福利,反对动物权利。认为以人为本是正确的。

首先一点背景知识: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中国,鹅肝都是少见的,常见的是鸭肝,用的品种是骡鸭,即是北京鸭和番鸭的杂交种。据文献说,真正的鹅肝要比鸭肥肝好吃,但是成本实在太高。鸭肥肝品相好的整肝在出厂价就已经上百元了。在公司养殖场,它们长这样:

散养期3个月。填饲过程有12天,变笼饲,减少运动量以便育肥,四鸭一笼,人工操作机器填饲,熟练工30秒就可以完成一只鸭子填饲,早晚填饲500g左右玉米,屠宰前夜禁饲。

某些答主说一天填饲12公斤,反对。请求数据来源。

至于有些纪录片展示的泄殖腔口溃烂,作为质量部人员我未曾见过,内部品控也没有这条。常见的问题是恶病质(鸭体极瘦,算填饲失败,这样的鸭子取出的肝也是血红色的),血肿和鸭脚掌的病变,其中鸭脚掌的病变在笼养禽类中较常见。死亡率很低,死亡原因主要是夏季运输过程中热死了。。。鸭舍都是有风扇吹的。(这里不得不吐槽工厂选址,完全低估南方的炎热程度)

但是肥肝确实是脂肪肝,但不能算病态,和人类脂肪肝有区别。在雁形目鸟类迁徙前,为了储存能量会主动大量进食,在肝脏中积累脂肪。所以自然形成的肥肝是存在的。有一个TED的演讲说的就是一个西班牙自然肥肝农场,当然这个价格就不是我们能想像的了。

Dan Barber 出人意料的肥鹅肝寓言

鸭/鹅只要有吃的,自己也会把自己吃成脂肪肝的。

同时鸭鹅没有咽反射,吃多了也不会像人类一样想吐。

肥肝生产主要在秋冬季,夏日量减少,有停产期。正常鸭肝是酱红色的,而不是肥肝呈现的beige(奶黄色?)色调,大小也相差甚远。肥肝最大我见过的有800g,是法国公司这边的;中国分部常见的是400g,但是出油率比法国低,口感更好。至于说肥肝和老母鸡一样大。。。唉。。。某些厂家号称有1200g,但请注意肥肝质量不是越重越好。

肥肝这种东西并不是法国人发明的,只是由法国人发扬光大的。据称是埃及人首先发现野鹅在迁徙的时候会主动吃过量的食物,这时候捕捉的鹅也特别鲜美,于是就开始对鹅进行填饲。如今,尤其是在圣诞期间法国人会大量消耗肥肝。

写这个答案的初衷,主要是看不惯某些组织故意的抹黑,想陈述一下我看到的法国肥肝生产现状并愿意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分享自己的知识,努力做到不偏不倚,毕竟大家一般不了解这个产业。

至于残不残忍,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吃不吃的选择,也是在个人。

我也不会搞肥肝特卖滴~

...............................

其他的国家我不太了解,法国作为一个吃货国是把肥肝写到国家文化美食遗产名录里面的[1],并没有禁止强制填饲(西南部的农业强项之一)。加利福利亚曾经在2004年签署禁令禁止了肥肝生产,但是2015年1月被判违宪,禁令无效,搁置争议[2]。

在西南部马路上也经常能看到一张鸭脸的招贴画,呼吁大家抵制肥肝。@图卢兹,2015年圣诞期间

作为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参观过很多屠宰场的人来说,杀生都是残忍的。很多动物保护主义者攻击肥肝生产,拿这个做宣传点,暗自揣测是填饲更能让人「感同身受」吧。毕竟能看到这些影像文字的人,都没有「死」过一次,不能体会动物被屠宰的恐惧与痛苦,但是吃多了反胃,大部分人都有吧。并且肥肝作为一种奢侈食品,受众较少还主要是富裕阶层。所以对于肥肝的攻击,是不是还夹杂著某种情绪?

对于新闻的把持是可怕的。经常google一下首位都是相关动物保护组织的网页。而很多,我真的不知道那些照片是怎么来的,只是想知道来源啊。不知道PETA这样的组织有没有摆拍赚取过同情心。

了解一个产业需要时间和精力。对于肥肝的纪录片,我们能看到之前大部分的时间它们是欢脱地跑啊跑饿了吃青草馋了吃蚂蚱么,不能;将一些极端情况播出,会给人感觉那是动物的常态。而人群体,为了求认同求优越感,是极易被煽动的。我只期待的是公正不偏不倚的报道,没有先入为主带一波节奏的期求。

在法国上过一节专门讲动物福利的课程,老师最后直接说:「也许某一天人自己都吃不饱饭的时候,会觉得搞得这一套都是狗屎」。毕竟动物福利是近一百年来西方物质丰富以后搞出来的,基础是大部分人可以承担增加的成本,消费者不是单一爱好低价。个人认为只要是合格凭良心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以放心食用。

见过部分法国人吃肉,很可怕。我有一位素食朋友天天和我宣传牛奶和酸奶的不好,虐待奶牛,而乳酪是顿顿都有。认为食品是超市里长出来的人,我觉得有时候不是个笑话。

当然就屠宰场的技术细节,关于动物福利都是有条令规定的,欧洲企业都严格执行,尽量不虐待动物让它们有尊严地逝去。

至于国内,据称是有国标的,毕竟我国国标很多时候是盯著FDA的。但是鉴于国内冷链运输未成型,街边屠宰还常见的情况下。。。我们对养殖控温控湿,蓝光环境(蓝光有助于禽类冷静),倒吊以秒计入电击晕池同时有挡板保证动物看不到同类死亡情景,都是严格按照规定的。

与其反对食品工业,不如从自身做起,合理饮食,把它们做得好吃点,减少浪费,那才是对为了你生存而牺牲的生物的尊重。毕竟别人吃什么,和你无关。更不必参杂「残忍」一类的标签。

个人恶意揣测,那是多么无聊而无目的的人生,需要从别人吃什么上找优越感:「看你吃肥肝,好残忍!」

而人,不一定因为拒绝肥肝而高尚。

.....................

用于填饲的鸭子都是公鸭,而且作为人工培育的品种,它们是不会叫的,法语也称之为canard muet。母鸭肝据说填饲以后口感和外观都比较像猪脑,所以母鸭破壳就被送去做了饲料原料,但不是喂鸭子的。母鸭是会叫的。这是什么原理,我不通育种也不是很清楚。

国内工厂日屠宰量一千只左右(就已经要加班到半夜了),法国这边一小时1200只。机械化程度比国内高。当然国内是试运行量也小。切片切块装袋都是手工的。法国这边只有人工切块,其他都是机械一条龙,人工封袋。

参观工厂经常能看到机械手码货传递,莫名萌感。

至于在匈牙利发展工厂,主要是04年后欧盟东扩,有助于成本降低。前公司在匈牙利也有屠宰场。法国农业政策赋予农民的权利很大,东欧政策相对宽松。但从法国的趋势来说,还是有人更愿意消费本土农产品的。

上几张法国公司顾问厨师的作品:

肥肝切块与肥肝酱

肥肝酱,栗子与松茸

个人觉得,盘子好大好白。。。


肝是鹅的解毒器官,通常堆积了很多鹅的毒素和有毒物质,如果有乙型肝炎的人吃了过多的鹅肝,鹅肝的毒素会通过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聚集,加重了肝脏的代谢的负担。同时鹅肝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对于老年人来说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一,当然是因为好吃。第二,因为是洋货,而且还是浪漫的国度法国。第三,是因为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