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加熱至高溫的食用油會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轉移和脂類代謝的變化


作者丨關山月

來源丨醫學界


重複使用的食用油對乳腺癌

進展的影響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家通過對老鼠進行的動物實驗發現,食用反覆加熱的食用油中的化合物可能觸發促進晚期乳腺癌進展的基因改變。從毒理層面上看,反覆加熱至高溫的食用油會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轉移和脂類代謝的變化。


在食用一週的低脂飲食後,一組小鼠被餵食未加熱的新鮮豆油,而另一組小鼠則在接下來的16周內食用反覆加熱的豆油。


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豆油,是因爲食品加工行業普遍使用這種烹飪油來油炸食品。科學家通過在小鼠脛骨內注射4T1乳腺癌細胞來模擬晚期乳腺癌。4T1細胞會引發侵襲性的疾病,它可以自發地轉移到身體的多個遠端部位,包括肺、肝和淋巴結。實驗結果顯示,注射腫瘤細胞後20天,食用反覆加熱食用油的小鼠脛骨原發腫瘤的轉移性生長數量是食用新鮮豆油的小鼠的4倍多。


當研究人員對老鼠的肺部進行檢查時,他們在食用反覆加熱烹飪油的老鼠的肺中發現了更多的轉移癌細胞,而且侵襲性更強。這組老鼠的轉移性肺腫瘤更多地表達了一種關鍵蛋白Ki-67,它與細胞增殖密切相關。此外,食用反覆加熱的豆油的老鼠肝臟中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表達也發生了明顯改變。



發表在《癌症預防研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爲,在反覆使用的烹飪油裏煎炸的食物吸收了相當多的油,即使人們沒有直接食用這些油,也攝入了大量的有毒化合物,這就爲癌細胞的生長創造了適宜的環境。

 


女性生育年數少 

患癡呆症風險高


美國加州凱澤永久醫療集團的研究者發現,來月經較晚,較早進入更年期或做了子宮切除術的婦女患癡呆症的風險更高。


研究人員選取了6,137名女性參與者,她們完成了健康調查,並接受體格檢查。她們還被問詢了第一次來月經和進入更年期的時間,以及是否做過子宮切除術;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計算了每名參與者的生育年數。研究人員還利用醫療記錄來確定哪些參與者在以後的生活中被診斷爲老年癡呆症。參與者首次來月經的平均年齡爲13歲,進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爲45歲,平均總生育年數爲32年,有34%的人做過子宮切除術。在所有參與者中,42%的人後來患上了癡呆症。


分析結果顯示,16歲或更晚纔來月經的女性患癡呆症的風險比13歲時首次來月經的女性高23%,47歲前進入更年期的女性患上癡呆症的風險比47歲後進入更年期的女性高19%,總生育年數少於34年的女性患上癡呆症的風險比生育年數多於34年的女性高20%,做過子宮切除術的女性患上癡呆症的風險比沒有做過這種手術的女性高8%。在調整了可能影響女性患癡呆症風險的其他因素(如吸菸、糖尿病和高血壓)之後,這種相關性依然存在。



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女性在一生中接觸雌激素的減少與她們患癡呆風險的增加有關,而雌激素有助於腦細胞的復原和修復。


 

獻血真的能保護心臟嗎?

還得區分性別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醫學中心、阿姆斯特丹大學和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考察了定期獻血是否會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心臟病領域的權威雜誌《BMJ Heart》上。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的目標是進一步減少健康供體效應,爲此他們採用了一種名爲“資格審查期”的方法。它指的是參與者必須首先通過滿足所有入選標準而將自己納入研究的一段時期。研究人員將這一方法轉化爲在10年內積極獻血。這項研究的目的是估計獻血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包括了所有荷蘭全血獻血者的大型隊列。


共有159,934名捐獻者有完整的獻血史,他們至少獻血10年。在隨訪期內,共有9,381名(10.81%)男性和4,338名(6.28%)女性因原發性心血管疾病入院或死亡。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長期頻繁的全血獻血對所有荷蘭全血獻血者中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但在男性羣體中並沒有觀察到這種效果。與獻血頻率低的女性相比,獻血頻率高的女性在其獻血生涯頭10年期間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降低了約10%。

 


喫核桃能抑制乳腺癌的生長和存活


美國馬歇爾大學醫學院的生物醫學研究者發現,食用核桃能抑制乳腺癌的生長和存活。每天喫2盎司(約合56克)核桃,堅持2周,顯著改變了確診乳腺癌患者的基因表達。


先前的研究表明,食用核桃減緩了乳腺癌的生長和/或降低了小鼠患乳腺癌的風險。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假設,食用核桃能改變經病理證實的女性乳腺癌中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長和存活。


在這項臨牀雙臂試驗中,乳房腫塊大到足以進行研究和病理活檢的10名婦女被隨機分成喫核桃組或對照組(各5名)。在活檢樣本被收集後,第一組婦女每天開始食用2盎司核桃,直到接受後續手術。病理研究證實,參加試驗的婦女的乳房腫塊確實是乳腺癌。活檢樣本被收集2周後,在做手術時,研究人員收集了額外的標本。研究人員檢測了每一名婦女手術標本中的基因表達與研究初期相比的變化。RNA序列分析表明,由於食用核桃,456個已識別的基因在腫瘤中的表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獨創性的通路分析結果顯示,食用核桃激活了促進細胞凋亡和細胞粘附的通路,並抑制了促進細胞增殖和遷移的通路。

 


發表在《營養研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成果支持了女性食用核桃能抑制乳腺癌生長和存活的假設。今後還需要更大規模的臨牀試驗來證實食用核桃確實能降低患乳腺癌或乳腺癌復發的風險。


 


吸菸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發生風險的影響


目前醫學界對於吸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發展中的作用仍存在爭議。爲此,韓國成均館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評估了吸菸狀況和尿中可替寧水平與NAFLD事件發生風險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對基線時沒有NAFLD的199,468名韓國成年人進行了追蹤調查,平均隨訪時間4.1年;研究人員用超聲檢查來判斷參與者是否存在脂肪肝,並使用NAFLD纖維化評分(一種非侵入性纖維化標記物)來評估NAFLD的嚴重性。


在隨訪期間,共有45,409名患者出現了NAFLD。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自我報告的吸菸狀態、尿中可替寧水平與NAFLD風險增加顯著相關,吸菸數量也與NAFLD的中度或高度纖維化評分的風險增加有關。

 


發表在《美國胃腸病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證實了目前吸菸狀態、吸菸數量和尿中可替寧水平與NAFLD事件風險之間呈正相關關係,表明吸菸有助於NAFLD的發展。



治療糖尿病可以阻止老年癡呆症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那些未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出現老年癡呆症症狀的速度比沒有糖尿病的人快1.6倍。


研究人員從“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影像倡議研究”中收集了1289名年齡在55歲及以上人羣的數據資料,包括糖尿病和血管疾病的生物標誌物、腦部掃描和一系列健康指標,如記憶力測試。在900名老年癡呆症患者中,54人患有2型糖尿病但沒有接受治療,另外67名2型糖尿病人正在接受藥物治療。這項研究中的大多數人(530人)血糖正常,而250人有糖尿病前期(高血糖症)。


研究人員比較了不同糖尿病患者類別的大腦和脊髓液測試結果,這些結果可以顯示澱粉樣斑塊和腦纏結的跡象。分析結果顯示,未接受治療的糖尿病人的大腦脊髓液中出現了更多的與老年癡呆症相關的生物標誌物;然而,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能改變大腦退化的進程。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藥物究竟如何延緩或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因此還需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發表在《糖尿病護理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爲,治療狀態可能會改變2型糖尿病與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和癡呆症風險之間的關係。雖然這項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但它支持積極治療糖尿病對預防老年癡呆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版權申明 |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 | 021-58545118


覺得好看,請點這裏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