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桦,16岁高一生,经常请假不去上学,妈妈担心他得了忧郁症而带来就诊。实际上他是因为遇到几个同学总是找他麻烦,甚至推挤他,威胁要打他,因为害怕而不敢上学。宇桦不会主动交朋友,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但是那时老师比较关心他,所以状况还可以。

但是现在新的老师不在意同学打打闹闹,他也不敢跟老师报告,觉得老师不会帮他,自己一个人觉得很孤独、很无助。他每次要上台讲话,或者在社团中发言,都很害怕,怕自己表现不好,大家也不跟他多讲话,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不只是害羞而已,比率高到超乎想像

根据研究,「社交焦虑症」占人口的8-18%,端看标准的宽松与否,跟亚斯伯格症平均约千分之四相较,至少高过20倍。以一班30多人来说,至少就有2-3位比较严重的患者,他们跟陌生人讲话会紧张,无法主动跟同学交谈,往往上台会脸红心悸、手抖冒汗,几乎没有朋友跟社交活动。

因为他们基本上不会主动融入团体,害怕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形单影只,又缺乏争论或表达的能力,不会反击、抗议,或跟老师报告,有时甚至容易成为在团体中被霸凌的对象。

因为无法主动融入团体,长期缺乏社交技巧,出了社会后,往往是职场跟婚姻的弱势,甚至交不到异性朋友(尤其是被期待要主动的男性),成为隐性的被霸凌者,像「便利贴小姐」或是「工具人先生」。最惨的是,大部份社交焦虑症患者对这个疾病都没有概念,很多完全不会去寻求任何帮助或治疗,只是活在逃避和痛苦中。

像有位19岁女性,快念完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来心理咨商中心求助,她觉得心情越来越不好,感觉孤独,都交不到朋友,她说:「一下课同学就三三两两的离开了,她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跟人家说话,同学也没人理她。回到宿舍还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因为室友都出去参加社团、聚会,很晚才回来。她在旁边听到她们在分享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又羡慕、又难过,可是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A. 面对被他人审视的社交情况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例如,社交互动(对话、会见陌生人),被观看(吃、喝的时候),以及在他人面前表演(演讲时)。

B. 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会导致负性的评价(羞辱或尴尬;导致被拒绝或冒犯他人)。

C. 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D. 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著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E.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

F.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G.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宇桦,16岁高一生,经常请假不去上学,妈妈担心他得了忧郁症而带来就诊。实际上他是因为遇到几个同学总是找他麻烦,甚至推挤他,威胁要打他,因为害怕而不敢上学。宇桦不会主动交朋友,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但是那时老师比较关心他,所以状况还可以。

但是现在新的老师不在意同学打打闹闹,他也不敢跟老师报告,觉得老师不会帮他,自己一个人觉得很孤独、很无助。他每次要上台讲话,或者在社团中发言,都很害怕,怕自己表现不好,大家也不跟他多讲话,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不只是害羞而已,比率高到超乎想像

根据研究,「社交焦虑症」占人口的8-18%,端看标准的宽松与否,跟亚斯伯格症平均约千分之四相较,至少高过20倍。以一班30多人来说,至少就有2-3位比较严重的患者,他们跟陌生人讲话会紧张,无法主动跟同学交谈,往往上台会脸红心悸、手抖冒汗,几乎没有朋友跟社交活动。

因为他们基本上不会主动融入团体,害怕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形单影只,又缺乏争论或表达的能力,不会反击、抗议,或跟老师报告,有时甚至容易成为在团体中被霸凌的对象。

因为无法主动融入团体,长期缺乏社交技巧,出了社会后,往往是职场跟婚姻的弱势,甚至交不到异性朋友(尤其是被期待要主动的男性),成为隐性的被霸凌者,像「便利贴小姐」或是「工具人先生」。最惨的是,大部份社交焦虑症患者对这个疾病都没有概念,很多完全不会去寻求任何帮助或治疗,只是活在逃避和痛苦中。

像有位19岁女性,快念完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来心理咨商中心求助,她觉得心情越来越不好,感觉孤独,都交不到朋友,她说:「一下课同学就三三两两的离开了,她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跟人家说话,同学也没人理她。回到宿舍还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因为室友都出去参加社团、聚会,很晚才回来。她在旁边听到她们在分享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又羡慕、又难过,可是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社交焦虑症的治疗

在台湾从小并不太注重训练社交技巧,绝大多数学校也不鼓励高中生参加社团,往往要到大学或就业后,才开始自觉有问题。等到这些「害羞」、害怕跟「权威人士」讲话的病人来求助,往往患者还会合并有适应障碍、忧郁症、电玩成瘾,甚至喝酒等问题。

治疗上主要还是以心理咨商(认知行为治疗)为主,药物为辅,但要是症状严重,合并忧郁症状,抗忧郁的药物是必要的。治疗越早开始越好,像高中其实是社交能力的黄金时期,要及早加强互动技巧,也要避免心理创伤的累积。

有些团体课程的设计是在增加自信心、社交技巧与勇气,某种程度就像是针对社交焦虑症的治疗。效果可能比不上一对一、客制化的心理咨商,收费也不便宜,但好处是教材丰富、统一化、听到不同的经验,并可以实作练习,个人则比较倾向这些可以做为个别评估跟咨商治疗后的进阶课程。

因为有些时候对严重社交焦虑症的患者,参加团体课程本身有很大的压力,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心理受创,仍须谨慎为之。像有几个病人就是因为参加激励团体,反而变成严重焦虑跟忧郁来求诊。

 

简单检测自己有没有社交焦虑症?

下面12题请依严重度0-3评分:

恐惧/焦虑/逃避 0 = 不会 1 = 轻度 2 = 中度 3 = 重度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主动跟人交谈,加入小团体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和别人在公众场所喝东西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和权威人士说话,像老师、校长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在观众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说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在别人注视下工作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打电话给不熟的人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和陌生人碰面、说话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成为大家注意力的焦点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向不熟的人表达你不赞同的意见

0 1 2 3 恐惧/焦虑/逃避 在人群前报告,或会议上发言

0 1 2 3 担心自己做错事,缺乏信心

0 1 2 3 害怕不好的评语,又不敢询问别人意见

12-17 轻微到中度社交焦虑
17-23 明显社交焦虑
23-28 严重社交焦虑
>28 非常严重社交焦虑

这一份修改后的问卷纯粹是做参考用途,不能拿来诊断,比较适用在12-20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