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844  

清晨,日出,泰姬玛哈陵的例行的「开门」时间到了...

大门顺应清晨第一道晨光、终于敞开。企盼与泰姬玛哈陵相见的大批游客一偿宿愿,兴奋地穿过门。

众人高举手中的手机或相机,拉长脖子仰起头、甚至踮起脚尖凝视门后那雪白的绝美陵墓,

在我预备兴奋地穿过入口的门前这一幕,也是一幅旅途里奇美的景色。

不得不承认,泰姬玛哈陵是触动我抱以「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决心、坚毅实践这趟印度行的理由之一(另一个疾声召唤我来到印度的理由,则是恒河)。

然后,我自以为聪明又浪漫地以"save the best for last"的心态、顺水推舟呼应了积极规画整趟旅程的同伴的想法,大家一致同意将泰姬玛哈陵放在行程之末。

晨间、日出、天际透出清明的光,掩著泰姬玛哈陵的那扇大门被呀地拉开、欢迎等在门外的众多游客。我随著与我一样雀跃莫名的众人、鱼贯又急切地步向那扇门,初见泰姬玛哈陵,因著距离之故,那雪白优雅、融合印度与波斯风格的陵墓伫在门后与我目光相接、显得小小、远远的,但仍让我心中升起巨大的感慨与悸动--可媲美乘著云霄飞车高速俯冲急转时的刺激紧张! 不知该如何解释: 何以在穿过大门口、与泰姬玛哈陵初见的那瞬间,我心中竟闪过一丝类似紧张的情绪... 可能是我分不清楚兴奋跟紧张的差异吧;又可能是--其实我当下的感触是既喜又悲、百感交集的。

「终于! 我终于来了! 终于走到这一步...」 这趟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的旅程,终于挨到预想的「先苦后甘」的阶段,于是内心情绪翻腾、莫名感动且复杂。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才是永恒不变的真实... 起初规划要把阿格拉、泰姬玛哈陵排在行程最后的同伴,因为途中突发的病痛越演越烈,一般的成药已压制不住、不能再拖也不宜再忍,只能无奈与遗憾地放弃后面的行程、先行折返回台湾,没能一起走到泰姬玛哈陵跟前。「若此刻妳也与我们同在,就太好了。」

我们真挚地作如是想。

DSC_0854  

另一个视角。画面中是泰姬玛哈陵的门口,清早六点多的日出后,

穿过雄伟的大门、置身主陵所在的花园、沿两旁种满柏树的大理石水池逐步靠近泰姬玛哈陵。

DSC_0860  

步步逼近--泰姬玛哈陵。它是73公尺高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完工于西元1653年。

1983年,UNESCO认证泰姬玛哈陵为世界遗产,诗人泰戈尔更盛赞它是「一滴永恒的泪珠」。

仔细看泰姬玛哈陵,它并非纯然的洁白... 天空是它唯一的天然「背景」、却蒙上一层薄薄灰雾...

印度存在著颇严重且难解决的各式环境污染、而空气污染是其一;

空气不净,或许是因为工业化且人口多的印度,有著为数可观的工厂与车辆、经年排放废气。

泰姬玛哈陵附近有炼油厂、其所产生的酸雨多少伤害到建筑表面--大理石泛出黄斑便是伤害之一。

另有报导指称泰姬玛哈陵有朝一日可能会「站不稳」而倒下--

它的地基受到一旁亚穆纳河污染日趋严重之累,正在流失...

拍下这张泰姬玛哈陵正面照时,我其实巧妙避掉右方被鹰架包附中的一根柱子,

那根维修中的柱子,看上去有点歪斜,真是令人担忧此处地基的未来呀...

DSC_0864  DSC_0872    DSC_0865  DSC_0873   

细看--泰姬玛哈陵的建筑细节。精心刻凿的大理石雕花、晶润多彩的宝石镶嵌拼花缀饰,据说、

拿来嵌入大理石内的宝石与半宝石达28种--包含从各国费心搜来的绿松石、青金石、翡翠、水晶...等,

用宝石们拼饰的纹案多以自然花草之姿为主题,

让主陵从外而内,随处无不流显尊贵华美的绚丽、也凸显当时工艺技术的优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缀满主陵门框四周围的黑色可兰经文,自远处看会以为是漆写上去的、但...

其实是以黑色大理石逐字镶成。这些花体字,上面比下面的略大、

用意是让观者仰看经文时、能够看到大小均等的字体、视觉上达到完美平衡!

DSC_0862  

围绕在门框边的黑色经文与宝石花草纹饰,相依相映,视觉效果瑰丽异常、震撼无比。

我们在踏入主陵之内时,在它身边流连甚久,因为实在是太壮观了,不管绕到哪一个角度看、都很有看头。有趣的回忆是,踏上主陵,因为清一色从地面、楼梯、到建筑皆是大理石构成,为了维护大理石的表面完整,规定一定要脱鞋。游客们登上主陵前手忙脚乱地卸下鞋履、或领取鞋套,所暂留在主陵外围的壮观鞋海、还有众人七手八脚的样子,也是一个难得的绝景 (可惜我也在忙著脱放鞋子、根本无暇拍下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出发前爬看其他旅人的泰姬玛哈陵游记,不少人对脱鞋子踏上主陵参观的经验,都发出了微词;甚至有了梦靥般的不美好回忆,大抵是抱怨众人赤足在此聚集,难免把空间不甚宽大的陵墓内部搞得又热又挤又吵又臭! 其实,我在陵墓里面的参观感受,算是还好,吵翻天闹哄哄是必然,此处的游客不只是我们这些外国观光客、还有大批来自印度国内各地的本地人! 我早有心理准备--这可是印度最象征性、最抢手热门的大景点,怎么可能不挤? 人多起来、吵是自然的,所以我们能作的就是欣然面对、全然接受。可能是这时的我们已待在印度快两周,各种各样的脏臭都见识多了! 至此,身心对于印度的「臭」、「挤」、「乱」等生活日常,早就呈现一种免(麻)疫(痺)的状态吧~ 只是,我会觉得躺在陵墓中央的两位,是否因此不得安宁--每天被大批游客围绕争睹、还有不少人始终不听劝阻拼命对著大理石棺拍照、甚至有人白目地开了闪光灯! 就算站在一边的工作人员大吹哨子厉声吓阻也没用... 真是太不尊重在此安息的皇后了啊 (汗)。 

DSC_0870  

偌大的主陵花园境内旁边,有清真寺座落,非常巨大可观。

清真寺的玫瑰砖红、与洁白的大理石主陵墓展现出不同风情。
清真寺与主陵相距其实小远、加上艳阳当空且时间有限,

我只有站在主陵外侧遥望清真寺、没有走到它脚下、仅用长镜头拍它留念。回想起来有点遗憾哪...

DSC_0877   

 花园中的我... 此刻已走出令人目不转睛的泰姬玛哈陵主陵墓,也走出了境内最拥挤的热区...

站在树荫下、与美得笔墨难容的泰姬玛哈陵遥遥相对,再看一眼、就要转身挥手告别。

表面出落得唯美浪漫的陵墓,背后却藏有血泪交织、甚至腥风血雨的历史及秘辛...

这段凄怆的故事,或许留待我另篇回忆阿格拉堡(Agra Fort)时,再细述吧!

出了泰姬玛哈陵,虽然没吃早餐的肚子已快饿扁、又被越来越张牙舞爪的艳阳烤到头昏... 但眼睛被壮丽奇景喂得饱饱的,的确有不虚此行之感。在此之后我们折回离泰姬玛哈陵步行只需十余分钟的民宿歇腿吃早餐,接著又出发到印度三大红堡之一的阿格拉堡(Agra Fort)--其实提到泰姬玛哈陵、就不能不顺便提及阿格拉堡,当初矢志要为爱妻打造出世界奇观级的陵墓的国王,他寥落的凄惨晚年、便是在与泰姬玛哈陵相隔2.5公里、被亚穆纳河隔开的阿格拉堡中渡过。阿格拉堡里的那个被幽禁的老国王沙贾汗,晚年经常是眼巴巴地远望著妻子的陵寝,孤独地咀嚼美好的过往来度日。泰姬玛哈陵,原是表面上亮眼风光、试图歌咏爱情与穿越生死的永生归所,最终却成了让沙贾汗带著抑郁与悲伤凭吊以终的爱情坟墓... 一心想再盖一个纯黑色陵墓给身后的自己、幻想与妻同葬的他,这个大梦也未能如愿以偿;否则,黑色陵墓若是盖成了、现在应该又会是一个世界奇观了呢...  造化弄人,想来不免让人不胜唏嘘。沙贾汗决心打造泰姬玛哈陵之初,万万想不到自己与爱妻的最后,竟是如此收场的吧~ 无常,才是真实的永恒,这、才是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