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朋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早学会说话,现在各种视频软件上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小宝宝爆出雷人语句,这些孩子的家长往往是很自豪的。

但是我们医生工作中碰到更多的是家长朋友的困恼和忧愁:“宝宝都两岁多了,每天都给他放儿歌,还只会单个蹦字”“我的孩子什么话都能听懂,就是不说话,急死我了”“宝宝怎么说话口齿不清啊”......

有些老人会自我安慰:没事没事,孩子说话晚是好事,“贵人语迟”嘛,你看看网上不都说爱因斯坦,多著名的物理学家,不是一样说话很晚么,不碍事的。

其实,贵人语迟这个词语来源于“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这句名言,意思是深思熟虑的人不轻易表态,句句斟酌,力求准确无误。贵人语迟用在孩子说话晚这件事上,确实有些不妥。

那么宝宝说话晚,需不需要过度去干预,去担忧呢?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宝宝说话晚的那些事。

一、循序渐进,从依依呀呀变成能说会道

宝宝从出生后就开始反复接触语言刺激,慢慢从依依呀呀的发音,到单个字的重复,最后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小朋友。

绝大部分孩子能够在3岁以前完成上述一系列改变,因此我们说0-3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言语最迅速的时期

宝宝能够正常地进行言语表达,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言语准备阶段。0-5个月龄的婴儿能发出“咕咕声”、咂舌声等单音音节,6个月左右开始发出“重叠音”。

6个月-1岁,婴儿发出音节种类增多,有些家长朋友说,我家宝宝几个月的时候就会叫妈妈了。其实,这个只是孩子简单地重复发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话。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言语发生阶段,才是儿童进入学习说话的阶段。研究表明,儿童最早在9-10个月龄时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晚的可能在16个月才说出,这第一个词汇就像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儿童正式进入学习说话的阶段。

18-24个月的儿童开始说出由两三个词组成的“电报句”,2-3岁儿童进入完整句阶段

二、狼孩的故事,警示家长莫要错过言语黄金期

前面我们讲了,0-3岁是儿童言语发育的黄金期,错过了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小女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走,由狼哺育。

当人们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7岁了,不会说话。后来对她进行7年的教育,才学会45个词,勉强的学会几句话,这就是极端的“语言环境缺乏”导致的悲剧。言语发育,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纠正。

因此,就算真的要把宝宝说话晚称为“贵人语迟”“金口难开”,也要分清楚宝宝是否存在导致说话晚的疾病,也就是语言发育障碍

能够引起宝宝说话晚的常见疾病及其症状基本上包括四大类,用一句话概括为:听不清,懂不了,说不出,打不开。在黄金期识别出引起语言发音障碍的疾病,避免错过治疗关键期,尤为重要。

1、听不清。

老百姓常说,聋哑聋哑,先聋后哑,还是很有道理的。宝宝要想顺利说话,必须接受足够的言语声音刺激。在1-2岁时,如果孩子存在听力受损,接受不到任何语言刺激,必然会导致语言发音障碍。

当超过3岁时发现有问题,即使及时戴助听器,宝宝学习语言的效果也不理想。不过好在现在家长都高度重视,更多地进行耳聋基因的检测以及听力的筛查,目前因为听不见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的宝宝已经非常少了,但是在偏远地区,这种情况还是很多见的。

2、懂不了。

是指在发育期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一些行为障碍的疾病。

三思而后行,三省而后语,智力和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智力低下的宝宝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什么,精神不能集中,模仿能力差,不能表达和理解语言的意思。有时虽然能够模仿家长清楚地说出某个词,但是因为不理解,很快便会忘了。

3、说不出。

这是由于宝宝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或者存在先天的结构异常,导致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出现异常。

这些宝宝可以表现出发音困难、发音不准、咬字不清、音调和节律异常、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家长朋友熟知的“兔唇”“舌系带短”等疾病引起的语言发音障碍就属于此类

4、打不开。

有一类群体比较特殊,是自闭症也叫孤独症的宝宝,前面我们讲到的爱因斯坦就是个例子。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

这些宝宝听力正常,发音器官正常,智力测定也可能是正常,但就是不开口说话,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充耳不闻,但孩子感兴趣的指令他们会执行。

由于这些宝宝缺乏与人交流的意愿和技巧,习惯独自玩耍而不愿意或不懂得与其他小朋友合作游戏,形象地说像是把自己关起来,不打开心窗,因此有话不说、自言自语的问题就会存在。

三、科学干预,孩子不说莫慌莫忙

其实,工作中碰到的很多孩子晚开口,并不是疾病原因导致的,属于正常范畴,不需要特殊干预,也就是医生所说的“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

这些孩子无论在智力、听力、行为等方面都是正常的,就是单纯地说话晚这可能和先天遗传、周围环境、父母语言等因素有关

在这里需要强调,“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专业性强,家长不能自我安慰孩子属于“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自己给孩子诊断。还是要去医院仔细检查,排除造成孩子说话晚的其他因素。

有些家长过于着急,强迫孩子跟自己说“这是卡车、卡车,你快说啊,这是卡车,你个熊孩子怎么就不说呢”。这种做法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会导致孩子出现畏惧说话的心理。

那么,如果孩子存在“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家长朋友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几条原则可以推荐给大家。

1、注意早期语言刺激:

父母和抚养者在儿童语言发育和语言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需积极参与,改变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方式,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并且在早期成长过程中通过和孩子交流吸引他们对言语的注意力,促使其作出手势动作和表情的反馈,逐渐导向用简单的话语作出回应,使语音刺激贯穿于日常交流的每一天。

2、增加操作性训练: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游戏是一种自愿参加的、完全放松的活动,不带强迫又令人愉快。可与儿童共同完成搭积木、串珠子、切东西、拼图、锤球等作业。

在此过程中促进儿童对颜色、形状、多少、前后、左右、上下等概念的认知。也可带领0-3岁儿童一起做面包、馒头、洗衣服等,将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3、强化言语训练:

言语训练主要遵循“刺激-反应-强化”的原理,如一开始教儿童通过口形、声音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儿童跟读言语训练和加强言语肌肉训练,然后复述训练。会对迟迟不肯开口的孩子有一定的帮助。

训练可依照单音节词-幼儿语-双音节词-词组-短句-句子的顺序来进行,根据儿童水平选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点这,身体问题,问专业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