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大部分国产轿车也是没有自己的汽油发动机的。当年沈阳三菱和东安三菱是大部分厂家的首选。随著产业发展,很多主机厂都希望把发动机的利润拿到自己的手里,而且发动机是核心零部件,自己建厂可以不受别人控制。于是很多汽车厂在发展起来之后,都开始兴建自己的发动机厂。

柴油机和汽油机在行业发展里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数量,卡车市场相对乘用车市场要小很多,单独开发和兴建发动机厂对于许多销量小的整车厂而言,是看不到任何经济效益的,所以缺少了先天的驱动力。而大一点的整车厂还是有自己的发动机厂的比如一汽锡柴,大柴,重汽杭发等。

发动机在整车产业链上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系统,开发发动机需要的技术积累和投入都比较高,而且会有失败的风险。另外,康明斯潍柴等企业已经在整个行业存在多年,沉淀了很好的市场口碑,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自己开发还要考虑是否可以打开市场,获得客户认可。诸多的因素累加在一起使得很多主机厂放弃单独开发发动机,转而采用市场认可的机型。


这个答案会让你眼界大开

商用车界不仅发动机外购,还有车桥外购,变速箱外购,驾驶室外购,甚至车架外购。

这是因为家用车的用途单一,每次载重变化不大,行驶环境不复杂,能耗要求相对不苛刻。所以家用车厂家会尽量自产相对通用的零件,用产量和通用性降低成本。

而商用车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我港口拖集装箱空箱的场内车,和在广西山上拉木头的拖车,和山西-北京拉煤的箱拖,和拉快递上海-杭州跑,一样吗?

港口场内拖空箱,轻载低速,不考虑道路交规的超长限制,厂家只要造4缸5档3吨单桥的长头车。

广西山上拉木头,重载还怕打滑,厂家就得造480匹12档双驱动后桥带差速锁,考虑到山路急弯,轴距还要尽量短,这么大的车常常配平头单排驾驶室。

山西-北京拉煤,交警查的严,只能标载,需要尽量车轻多轴,由于路上长期塞车,考虑到司机在车上吃饭睡觉休息,厂家就得造超大空间卧铺宽敞的驾驶室,320马力10档配2驱1桥半。

上海-杭州拉快递,行话叫拉「泡货」,这样的车有9米货箱,却只有单桥4缸6档,驾驶室也是特别的短。

厂家:这些货都生产,我得准备多少种发动机、变速箱、车桥、驾驶室、车架啊?可是有时候顾客就是信任你,难道接了单子往外推?

所以,商用车外购部件就成了必然,这是需求的驱动。


以前柴油机厂的柴油机是配套拖拉机和船舶的,随著我国汽车研发技术的提高,采用柴油机厂配套相应机型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二十年以前我国柴油机车基本采用国外配套机型,但价格昂贵,这里所说的不包括我国的过渡产品农用车机型。近些年我国引进了外国柴油机生产线,大型柴油机质量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七十年代中期水平,在高速机方面由于我国的材料,装配技术特别是柴油泵技术与其还相当大的差距,仅能达到发达国家六十年代的水平。随著我国整体国力的提高,我国柴油机技术一定会日新月异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广大柴油机车发烧友们一定会开上国产先进车型的。


卡车简称是组装厂,发动机主要是、玉柴,康明斯,潍柴,锡柴...变数箱基本是法士特...


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对,主要的几家重卡生产厂家除了大运,其他例如一汽解放,东风汽车,重汽,福田,上汽红岩,安徽华菱等都有自己的发动机。陕汽是个特例,他被发动机厂给控股了。底盘厂家都不傻,核心的几大件不在自己手里迟早被被人捏著脖子玩!参照当年欧曼刚刚把潍柴卖火然后就开始供不上货接著就凉了!


汽油机发动机负荷浮动不大,技术门槛相对降低。汽油机本身属于消耗品,追求舒适,降噪,提速快慢,就是属于花钱享受的类型。柴油机用途广泛,发动机负荷相差太大,柴油机追求的的是扭矩,还有使用工况不一样,技术门槛高,柴油机不是说谁想造就能造,就算能造出来,市场认可度,可靠性都需要用户的认可,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福田康明斯从上市到现在几年的时间,市场反应怎么样。卡车的市场本身就比家用车市场小很多。


因为汽油机受面广。而且三大件既决定车型定位,也是主机厂技术实力的体现和重要卖点。而柴油机在中国没重视,而且柴油机厂的柴油机不一定全为汽车提供服务。总不能柴油机厂轮船,坦克,拖拉机等都生产吧。


动力用柴油机负载变化大,柴油燃烧暴躁可控性差,所以相对汽油机制造门槛更高,核心技术被外垄断,这应该才是原因吧!


康明斯是我国的技术生产的吗?


长城汽车就是自己的柴油机,这个要看主机厂的发展方向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