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阵子,演员邓超在微博上晒出一组图片并配文:小花妹妹,求您放过我吧。

  图中的他原本一头利落的短发被五颜六色的皮筋扎成了许多个可爱的小辫子,还搭配了一朵粉色的大花,配上他的表情,十足的滑稽。

  网友们纷纷嘲笑邓超是个女儿奴,有些人则调侃邓超:别人生孩子是为了玩,你生孩子怕是被玩吧。

  可调侃归调侃,许多人还是坦言羡慕小花妹妹有一个这样的爸爸。

  邓超嘴上说着求放过,其实心里却美滋滋的。他特意发自拍留念的做法,足见其对女儿的恶作剧乐在其中。

  其实邓超成为女儿奴,和孩子们亲密互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空的时候,他会陪女儿画画,给孩子做披萨,带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

  自学折纸艺术为女儿折纸,学习梳头技术给女儿梳小辫子,带着孩子一起去玩雪,花6个小时给孩子搭雪屋;

  带着儿子一起去打篮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任凭孩子们用彩笔在自己身上涂鸦。

  ……

  还记得邓超曾发过一个视频,配文是:我决定息影,当个全职爸爸。

  视频中小花妹妹因为舍不得爸爸离开,趴在邓超背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一脸心疼又无奈,只能不断地安慰她:不哭了,爸爸要去上班了。

  素来只听闻孩子粘着妈妈不让离开,像这样粘着爸爸不让离开的还真闻所未闻。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邓超平日里对孩子的悉心陪伴与宠溺的爱,这背后体现的恰恰是一段健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评论里邓超问网友:你们会这样对自己的爸爸吗?

  大多数网友的回答是:说实话,不会也不敢。

  一句不敢,道出了无数家庭传统而又别扭的亲子关系。在最亲密的血亲面前,却不敢做出最亲密的行为,何其心酸。

  小花妹妹敢这样玩爸爸的头发,足见他们父女间早已在平日里的玩耍互动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和亲密度。

  这样平等、尊重、与孩子成为玩伴的关系,正在成为新兴亲子关系的楷模。

  02

  畅销书作家叶萱说:

  玩,是孩子无法磨灭的天性,也是孩子一路成长,最好的同伴。而对于家长而言,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就是陪着他一起玩耍,让他在玩耍中明白道理,让他在玩耍中树立正确的认知。

  陪玩可以说是亲子互动过程中最温暖的时刻,它是链接孩子和父母骨肉亲情的中间桥梁,也是父母参与孩子成长的有效途径。

  称职的父母,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得力的玩伴。

  去年,一个叫《陪着≠陪伴》的视频短片刷爆网络。

  视频中的父母,或许就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缩影。

  每一个宝宝都是降临人间的小天使,每对父母也都怀揣着最美好的期待迎接孩子的到来,心里也想着一定要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给孩子。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却淡忘了初心,开始忽视孩子心底真正的情感和需求:

  当孩子叫爸爸帮忙搭一块积木时,爸爸目不斜视盯着手机,冷漠敷衍之下竟把孩子堆好的积木给推倒。

  当孩子让爸爸陪他一起玩玩具时,爸爸用一句“别闹”就将孩子随意打发。

  当孩子拿着拼好的玩具博取妈妈注意时,妈妈开心地煲着电话粥,只一挥手就让孩子自己玩去。

  当孩子玩滑梯想得到妈妈的表扬时,妈妈顾着和朋友言笑晏晏,却一个肯定都不曾给过孩子。

  一次次漫不经心的敷衍拒绝,让孩子从开心到失落,最后变成失望。

  那一句“爸爸,我想变成你的手机”、“我要两个爸爸,一个陪我玩,一个上班”瞬间令人奔溃。

  视频里的旁白更加催人泪下:

  总以为你还小,察觉不到我对你的敷衍;

  总以为你一个人,就可以玩得很开心;

  总以为每天陪在你身边,就够了。

  而你,却在我们的以为里习惯孤独。

  曾在网上看过一句话十分扎心:有些人,父母健在,却活成了孤儿。

  许多家长总把陪着当陪伴,以为只要人待在孩子身边让他自己玩玩具就是一种陪伴。

  殊不知,高质量的陪伴,往往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

  总有家长抱怨孩子和自己不亲,既不愿和自己交流,也不愿和自己待在一起,可又有多少父母反省过自己呢?

  嘴上说着陪伴,其实就是抱着手机往孩子身边一坐。你那根本谈不上陪伴,只是看孩子而已。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

  孩子最容易在和玩伴的游戏与玩耍中建立起同玩伴的感情,同时在游戏与交流中模仿玩伴的言行。

  教子千遍,不如陪他玩一遍。

  在玩中确立情感,树立认知,增进亲密关系,孩子受得自如,父母也教得轻松。

  为人父母,最失败的亲子关系就是成为孩子的警察或者仆人,而与孩子最理想的关系则是成为他的玩伴。

  03

  电影《完美的世界》讲述了一个十分渴望亲情的单亲家庭小男孩菲利普和一位陌生逃犯布奇在逃亡过程中产生父子亲情的精彩故事。

  菲利普从小被母亲严加管教,故而失去了很多童年乐趣,出生单亲家庭的他不曾有过父亲般的温暖。

  一次意外,菲利普被逃犯布奇劫为人质,从此二人开启了一场逃亡之路。

  逃亡中,同样失去童年幸福的布奇对菲利普产生了如同父子般的亲切感,他让菲利普一一列出母亲禁止他做的事情,并像朋友一样尽力陪着他一起玩,让他逐个尝试。

  在这种陪伴和玩耍中,布奇的鼓励和肯定一次次让菲利普找回童年的乐趣和父亲的温暖。

  他们产生心灵共鸣的同时,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虽毫无血缘关系,却胜过亲生父子。

  以至于影片的最后,菲利普的母亲来接他时,他竟舍不得离开这个给过他温暖陪伴的逃犯。

  一边是抚养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边是陪伴自己找回童年的陌生人,孩子的选择何其讽刺。

  在孩子单纯的小世界里,玩伴的分量胜过至亲。谁愿意和自己玩,谁就是自己最亲切的人。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

  真正让父母和孩子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而是温柔的人性化语言。

  一位走到哪儿都能成为孩子王的朋友曾和我分享过一个和小孩子打成一片的秘诀:和他们一起玩一场游戏,你们就能建立起特殊的革命友谊。

  按照他的方法,我尝试耐心地陪着小侄女一起玩了几次搭积木游戏。

  果然,从那以后,小侄女谁也不粘就粘着我,每次见到我都要拉着我陪她玩玩具。

  我对此一度烦恼不已,直到有一天看到小侄女自己一人分饰两角拿着道具玩过家家,看着她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忽然便明白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是的,孩子需要玩伴,而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玩伴。

  孤独,不应该成为一个孩子的童年底色。

  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应该是融洽而亲密,而不是客套而生疏。

  04

  知乎热榜上有人提问:亲子早教有必要吗?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

  早教有必要,早教课却没必要。最好的早教方式就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玩游戏,陪伴就是最好的早教。

  教育心理学也认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

  要知道,养育孩子并不是一味砸钱就好,悉心的陪伴和成长教育才是最终目的。

  人民日报曾把家长分为五个层次,舍得为孩子花钱仅仅处于最低层。相比而言,舍得为孩子花时间的家长,则更上一层楼。

  在西尔斯的亲密育儿法中有这样一个理论:所有被亲密育儿法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一定比较强,与人的亲密度也高。

  前文所提到的邓超,无疑就是亲密育儿法的最佳代言人。

  如果家长们可以从一开始就好好陪伴孩子玩玩具、做游戏,那么亲子依恋关系将坚不可摧。

  家长从亲子陪伴中获得成长,孩子也从父母陪玩中收获幸福童年。

  黛安·仑曼斯说: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会将板着的脸收藏,而成为孩子的玩伴,跟着孩子一起跑原野去看星星。如果……如果,已经没有如果,我不再后悔过往,行动,从当下开始。

  给孩子最好的陪伴,是成为他的玩伴。

  愿有岁月可弥补,且以行动共勉之。

  

  如果觉得说得有道理!

  发给朋友看看吧~

  本文作者

  关子陌

  完美主义的文字爱好者,左手生活右手梦想的斜杠青年,能柔能刚能至善,有情有义有才情。

  您可能还喜欢:

  投稿、转载| Contact U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