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有争议的,关于薛姨妈也是。

总的来说,不去关注作者在写字面故事以外还有什么用意,那么完全可以把《红楼梦》当做一部正常的小说来阅读。在这个层面上读,那么薛姨妈就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寡妇,原本娘家姓王,就是做官有权有势的,后来嫁了夫家姓薛,也是富甲一方,生了一儿一女,可谓幸福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后来丈夫死得太早。

薛姨妈不是很主要的人物,但在小说中的戏份也挺多的,好多个回目中都有关于她的笔墨,具体的故事情节这里不必多说,读小说原文更好。

然而,问题就在于《红楼梦》,可以肯定,不是一部简单的小说——个人观点,相信持有这个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而是几乎每一部分章节都是带著与字面故事不同的第二层含义的,而这背面的一层含义,解读的难度就大了,一直都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

那么从背面层解读,薛姨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就不是写一段即时的悟空问答所能完成的了。看官有兴趣的,还是建议自己阅读小说原文。


谢谢邀请。

首先从社会地位来说,她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贵族,娘家是四大家族的王家,鼎盛时期有「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可见财大气粗资产雄厚,凤姐曾奚落贾琏王家的地缝扫一点就够贾家过几年的话,其兄王子腾等又官居要位,薛姨妈作为薛家鼎盛时的长女,一定是养尊处优,被中多吓人奴才众星捧月伺候著的,骨子里她是封建社会压迫百姓的典型代表,她从出生到出嫁成为薛家当家主母,一直高高在上,统领管理著众多底层百姓,自然对于百姓的压迫她是习以为常见惯不怪的,善良懦弱与她自是不想干的!

楼主提到她懦弱,肯定是基于夏金桂的撒泼薛姨妈无可奈何,那是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是命令威胁别人惯了,突然冒出来一个有身份有地位不能得罪的泼妇媳妇来,这媳妇又聪明又能说会道,她的那些伦理纲常只能吓唬目不识丁的下人,面对吟诗浓墨的夏金桂她的那套就显得无用武之地了。夏金桂有手段,有智谋,有胆量,又能撕破脸,假惺惺高高在上的薛姨妈自然会败下阵来!

楼主又提到她善良,自然是她对宝玉和黛玉说话时,常常面带笑意,口口声声我的儿,让人觉得她好亲切,那只是她对于相关重要人物做的必要的拉拢,只看她怎么对待香菱就知道她是否善良,香菱虽然已经被收做妾,已经是薛家的小主子,依旧是干著下人干的杂活重活,一刻也不得闲,一条裙子脏了都急哭香菱,生怕薛姨妈知道了受责罚,可见,香菱平日没少被打骂。貌美乖巧的香菱不被夏金桂所容,她就要把香菱卖掉,一点不顾念情分,还不如黛玉宝玉等对香菱的情感,更不知她对待其他下人有多么严苛了,由此可见,薛姨妈并非善良之人!

薛姨妈是类似于贾政等人,表面假装善良正统,实则也是腐朽不堪!


我曾写过类似文章:薛姨妈是怎样的慈姨妈

从来没有觉得薛姨妈是慈薛妈。

宝钗与薛蟠之间的差距天悬地隔,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薛父活著的时候就酷爱此女,亲自教她学习,但是却并无一语提及薛姨妈,女孩子本来就是应当家里女性长辈教导,黛玉就是因为丧母,林如海不想再娶,找不到合适的人教养黛玉,所以送去贾母处。宝钗性格清冷,精于算计,却不爱花儿朵儿,打扮装饰等小女孩子情趣,跟她是由父亲养育有莫大关系。

薛姨妈在女儿教育上失职,应当是她把精力放在溺爱薛蟠头上。薛父去世,原文称: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薛公子幼年丧父,宝钗比他更小,却不见寡母怜她,却小小年纪,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贾母看她屋子象雪洞一般,认为女孩子不能这样素净,要学会收拾屋子,说白了,要有些女孩子的情趣儿,薛姨妈就一句,她打小就这样,完全不知道教育是怎么回事。

在宝钗身上如此,薛蟠身上也是如此,只知溺爱,不知管教,薛蟠虽混,却是极重亲情,甚至有点「妈宝」:他不想借居贾府,怕受舅舅拘束,薛姨妈不同意,他嘀咕几下就只能算了,敢打死人命抢香菱,想上手,却是缠著薛姨妈答应才行,喝了酒说话莽撞,酒醒了,好妹妹,恕我这一次罢!原是我昨儿吃了酒,回来的晚了,路上撞客著了,来家未醒,不知胡说了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怨不得你生气。」「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见了只管啐我,再叫我畜生,不是人,如何?何苦来,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多疼妹妹,反教娘生气妹妹烦恼,真连个畜生也不如了。」口里说著,眼睛里禁不起也滚下泪来。

由这段看,薛蟠并不是顽劣不可救药,只是从来接受管束教育,他挨打后想做生意,一边是遮丑,一边是知道自己大了,得把家里生意撑起来,薛姨妈的无原则溺爱,才是薛蟠变成呆霸王的根源。

溺爱儿子舍不得放手就得牺牲女儿,先是让女儿选秀,失败后又抛出金玉良缘,希望女儿嫁入贾府,借贾府的势力支撑薛家。 宝钗端庄贤惠,无论是依靠金陵薛家,还是京城王家,嫁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并非难事,明知道宝黛两人感情深厚,贾府并没有娶宝钗之意,却丝毫不考虑宝钗的将来,情愿把宝钗拖成老姑娘,也要死靠著贾府,为了贾府完全牺牲女儿的幸福。

对自己的女儿如此,又怎么可能对别人的孩子慈呢? 因为宝琴的到来,贾母对宝琴格外宠爱,表面上平静的贾府又被搅起了波澜,紫鹃试玉,倒是试出了宝玉的一片真心,却把一个活宝玉变成了半个死人: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 当我们以为贾母说什么要紧大事,马上就会说,就让黛玉一直呆在贾府,宝黛的婚事就此订下来的时候, 薛姨妈出手了。

薛姨妈劝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刺刺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宝玉对黛玉的情分不是大事,儿女的婚姻,是家族利益的联盟,自然不会考虑当事人的意思。而宝玉的想法,不是大事。就是宝玉病一场,有病看病罢了,也不是大事。

这几句话,到是体现了薛家当家人的气度,在利益面前,一切不是大事,哪怕是宝玉人事不知,都不是大事。在薛姨妈的引导下,此事的影响,自然大大的降低了。宝玉白病了一场。 这之后 ,薛姨妈更在潇湘馆说了一段关于婚姻的话 「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薛姨妈为什么突然说这些话呢?薛家住在贾府不走,抛出金玉良缘的风声,难道不是为了让宝钗嫁宝玉,宝玉离了黛玉,魂都没有了,这两个的爱情谁不明白,薛姨妈却说你们的婚姻不知在山南海北呢,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其实薛姨妈这话包含了几个意思: 其一,宝黛两人即便年年在一处,偷偷私定终身也是不被承认的。 其二,即便你宝黛两人、贾母都同意这庄亲事,也算不得真,最终拍板还是宝玉父母,而元春却能干涉宝玉父母的决定。 其三,宝钗的「金玉良缘」就是有月老所指的,你黛玉再跟宝玉自小相处也没用。

不仅如此 薛姨妈惺惺作态,要替黛玉说亲,也只有实心眼儿的紫鹃信这鬼话,黛玉自己直接就称为「老不正经的话」。


丯年好大的雪,为四大家族之薛家。由于丈夫去世多年,薜姨妈实际为薛家之主。

不是投亲访友,薛姨妈此行目的是送宝钗入宫选秀,因薛家现已日落西山,如选秀成功,宫中元妃再作照应,薛家将会又呈繁昌之势。

落选,薛姨妈倍受打击,思虑再三,把目光投向了宝玉,抛出著名的金玉良缘,得到妹妹王夫人力挺,向贾母和风姐捍卫的木石姻缘发起了挑战。

把贾府当成保护伞,主要是对儿女的保护,薛蟠虽是皇商,家道中落势力渐衰,一般稍大买卖被其他皇商夺走,除了几处当铺木庄,薛家日子并不是「珍珠如土金如铁」,加上呆霸王爱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时不还玩出人命。薛姨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呆儿得需保护啊,所以,她选择了贾家。

作为母亲,薛姨妈给了儿女满满的爱,甚至工于心计去布局,为了给下一代一个好环境,称得上好妈妈。


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我的理解当中,薛姨妈是一个慈祥有爱的中年妇女,只不过因为丈夫早死,所以薛姨妈未免对儿子薛蟠有些溺爱,除此之外,薛姨妈是一个很好的贵族妇女,她不像王夫人那样表面慈悲,但是在核心利益方面,心肠比石头都硬。

有很专家学者一直认为,薛姨妈是一个阴谋家,心机很深,为了女儿能嫁给贾宝玉,和王夫人杜撰了金玉良缘的谎话,一步一步为薛宝钗嫁入贾府做准备。总而言之,在很多偏激的读者眼中,薛姨妈和薛宝钗就是一个心机女,「处处挖坑,处处陷害林黛玉」当然每个读者都有权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便是曹雪芹活著,他告诉众人,薛姨妈是一个很慈悲善良的人,有些读者依旧认为她伪善奸诈,这种情况曹雪芹也没有权力阻挡。

薛姨妈很善良,比如她对林黛玉的关爱是出于真心的,而绝非为了讨好贾母,也因为如此薛姨妈才会对黛玉说「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洑上水去了。」我每次读到这一番话的时候,都觉得特别的真挚,属于掏心窝的话,没有一点水分和虚伪。然而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读者眼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也有读者认为这是薛姨妈在迷惑黛玉,收买黛玉。红楼梦里有一幅对联说的很好,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于红楼梦小说,怎么理解,人随著年龄、阅历、知识、境界的提升,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红楼梦里说薛姨妈是一个省事的人,但她不是一个懦弱无主的人,甚至可以这样说薛家真正当家的人不是薛蟠,而是薛姨妈,只不过薛姨妈有一个比较好的军师或者参谋即薛宝钗,当薛蟠想要离开家外出做生意时,薛姨妈是听了宝钗的意见,文本上写「薛姨妈听了,思忖半晌,说道:「倒是你说得是。花两个钱,叫他学些乖来也值了。」所以薛姨妈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只要说的合理合情,她会采纳的,不像邢夫人非常昏聩,一人不信一言不听。

其实关于薛姨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曹雪芹在回目里早就说过「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如果有些读者对于这个回目置若罔顾,视而不见,哪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即便曹雪芹复生,管天管地,也不管不了人的思想权力。


谈不上懦弱,只是拿薛蟠这纨绔子没办法罢了,善良是肯定的,看一个人物当以她的背景、家室、环境为出发点,而不是从一个生活片段去理解,试想,如果薛家没进贾府,没搅和到贾家生活中,薛姨妈、宝钗是如何生活的呢?又具有怎样的品行呢?会是那些浅薄的读者理解的阴险、算计、没底线的人吗?那还是大家之风吗?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就在于揭示不可抗拒的命运对好人也同样无情!别再孜孜求索字里行间的所谓「阴谋」「心机」「陷阱」吧!我真怕你们要把曹公于九泉中气活了!


谢邀。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是薛家与贾、史、王三家关系的纽带,这或许也是当初王家会让薛姨妈下嫁到薛家的原因,薛姨妈出身金陵王家,而薛姨妈的胞兄王子腾系京营节度使,后来又升任为九省统治的大吏,从这点看,薛姨妈的背景还是挺高的。

但是薛姨妈又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角色,她的自身经历同她的女儿薛宝钗与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相比,倒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了。可尽管如此,薛姨妈在红楼梦里的形象仍然是很鲜明的,表面上的薛姨妈很慈善,又对小辈们很体恤,可实际上薛姨妈也是在戴著面具过日子,她不是表面上的善良,也不是看上去的懦弱。

与她的姐姐王夫人相比,薛姨妈在不动声色之间做了许多事情,她懂得去讨好贾母,围绕著贾母转,从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变,薛姨妈都是得心应手的,古语有云:有其母必有其女。

薛宝钗在书中的形象是心机深沉的,做人做事分寸都拿捏得很准,显然薛姨妈是这样教自己女儿的,薛姨妈上讨好长辈贾母,下体恤小辈林黛玉;薛宝钗也是懂得讨好王夫人,在金钏儿一事上面极力的安慰王夫人,而她又懂得笼络贾府的下人。

这一对母女,所作所为真是举止无异,薛姨妈因丈夫去世,在薛家是独木难支,儿女薛蟠又不成器,她才将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薛宝钗身上,薛宝钗一举一动都显示出大家闺秀的样子,她本人也的确是很有才干,目光长远。对比薛宝琴来看,薛宝钗并不擅长于经商,这就可以看出,薛姨妈从小对学宝钗的培养,并不是走的经商路线,她是想薛宝钗走更长远的路。

征采才能,……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薛姨妈来京就是为了女儿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贾家当初将元春送入宫中当女史,所图的就是将来封妃,贾家因此福泽而得到庇佑,后来,元春也没有辜负家族的希望,令得贾家沐浴皇恩!贾家有这种想法,薛家自然也有。

不过,薛宝钗毕竟还是差了点,没有选上。于是,薛姨妈又心生一计,将女儿的未来放在了贾家,希望促成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为此,还编造出了一个「金玉良缘」的谎言,说宝钗的金锁有了玉才可正配。

她向王夫人透露「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同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后来这个说法被传得众人皆知,这是薛姨妈在为自己女儿婚姻在造势,让众人都相信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是天注定。

可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贾宝玉的心中住著一位林妹妹,在紫鹃试探宝玉对待林黛玉的感情后,宝玉听闻黛玉要回苏州老家,急得哭了一场,以疯癫的方式向人们强烈宣告他与黛玉的爱情。

事后,薛姨妈还大方的收了林黛玉做女儿,还声称会为她的婚事做主,但这就是在欺骗林黛玉的感情,试想自己的女儿都没有著落,怎么可能还会想著林黛玉呢?薛姨妈这么做,无非就是在稳住林黛玉而已,而林黛玉却真的把薛姨妈当成了「娘」了,在后期还很相信薛姨妈,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黛玉从小失去母亲,对于母爱的一种渴望。

但是无论薛姨妈怎么算计,最后也还是害了自己的儿女,薛蟠到处惹事,终究是惹出了事端;而薛宝钗也以独守空闺而度过余生。

「作者:梦里闲谈。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每天为您带来精彩内容。」


没觉得薛姨妈善良,儿子薛蟠打死冯渊抢夺香菱,薛姨妈只一味护犊子,未见其对死者有半点同情,薛蟠玩弄柳湘莲,被柳痛打,薛姨妈知后不去追究儿子的过错,立马遣人去追捕柳湘莲,幸被宝钗极力劝住。香菱被薛蟠百般折磨,最后致死,未见薛姨妈有半点同情和搭救之意。


薛姨妈可能是书中最纯粹的母亲,对儿女不是功利心,而是给予儿女自身需要的关怀和关爱。虽然薛蟠不争气,是小说的需要,但不一定是薛姨妈的错,但作者是喜欢她的。薛家的家庭气氛还是很好的,薛姨妈也会注重儿女的感受,不像一些父母把子女当成自己的工具。


《红楼梦》中的薛姨妈,

在整部小说中专门描写她的并不是很多。

书中并未有她懦弱的表述,

相反,她是一位十分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下人,对外处理事情上也未见有飞扬跋扈

的举动。

是一位善良的母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