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喜欢分配犯人和家属到黑龙江、吉林、新疆披甲为奴。宁古塔只是发配的众多地方最出名的一个。披甲就是有兵籍的八旗军,八旗男丁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挑甲当兵。当时的东北人烟稀少,加上外兴安岭超过200多万平方公里。在黑龙江和吉林平均每平方公里才0.25-0.7人。这些人口主要都是八旗军和那些发配过来的奴隶。

  根据《清史稿·刑法志》的记载,清朝的流放刑,后来成了“律成虚设矣”,因此实际有效的刑罚变为了充军。而充军“并不入营差操”,只需要在朔望日去应检,“实与流犯无异”。但跟流放不同的是,被充军的人多数被发遣“驻防为奴”,主要工作就是“为奴种地”。而充军地点分为五种,四个距离,“附近二千里,近边二千五百里,边远三千里,极边、烟瘴俱四千里。”宁古塔就属于极边的四千里之外。所以披甲人其实是比八旗军低一级的存在,但是地位不是最低的一批。被发配过来的人的命运都很凄惨,因为披甲人曾经都是降兵,地位一直很低。如今手下还有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可以预料这些人的命运如何了。

  那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遥远,行路辛苦,而且要在一定时间内赶到充军地,这本身就是一种比处死还残酷的惩罚。特别是在冬天寒冷季节(后来康熙特别下旨,寒冷时节不得上路,防止犯人冻死途中),赶路是更加的艰辛,很多人都没能走到充军地,就病死途中了。更不要说,还要给“披甲人”为奴,去宁古塔种地了。所以,才有人一听说要发配宁古塔, 直接自尽了事。

  清朝实行的是旗人制度,旗人是最高等级的贵族。除此之外,清朝还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其中阿哈是奴隶,披甲人是清朝建立时的降兵(多是汉人),而旗丁则是女真人。所以披甲人其实是比八旗军低一级的存在,但是地位不是最低的一批。被发配过来的人的命运都很凄惨,因为披甲人曾经都是降兵,地位一直很低。如今手下还有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可以预料这些人的命运如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