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工学、信息科学、理学等学科实力非常强大。

深圳,地处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发展迅猛,科技创新力全国领先,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

清华和深圳这对组合如果强强联合,会创造怎样的奇迹?一所新成立的研究生院或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揭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起航

昨天(3月29日),作为清华大学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标志着这所由清华和深圳联手打造的研究生院迎来新的征程。

揭牌仪式上,深圳市市长、副市长,清华大学校长、副校长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家等重量级嘉宾出席,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据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携手成立,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助力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增添创新动力。

理事会:包含19位重量级嘉宾

刚刚“出道”就已经蓄势要冲上顶尖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其理事会和领导层阵容也非常豪华。

据了解,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实行理事会制度。理事会设两位共同理事长,分别由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担任。理事会共19 名成员,清华和深圳各派出8位理事,另设社会理事3名。

在揭牌仪式当天,理事会任命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兼任院长,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国际教育办公室主任高虹任执行院长。副院长则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院长张林共同担任。

发展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研究生院

背靠实力强大的清华和发展迅猛的深圳市,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目标自然也不低。从官方披露的消息来看,其定位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

在揭牌仪式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就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与清华大学一道,大力支持学院打造一流的学科、引进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成果,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研究生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突出贡献。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也表示,作为清华大学首个、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异地办学机构,学校有信心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真正体现出清华的办学定位和深圳的创新高地引领作用。

发展规划:三位社会理事建言献策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理事会中三位社会理事分别是腾讯创始人之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荣誉理事长陈一丹,深圳鹏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鹏瑞启航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徐航以及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他们也在理事会上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陈一丹希望国际研究生院坚持“国际”视野与标准,多聘请一批产业导师,打开社会、产业和学校之间的围墙,将产业导师与学术导师结合起来,把校园办到产业中去;突出全球领导力的培养,主动迎接全球议题的挑战。

徐航表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不仅要服务产业应用,也要充分重视基础学科的建设,要出世界一流的原创性科学成果,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

邓锋表示,深圳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和前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要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并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培养放到重要位置。

学科设置:聚焦七大主题

作为一所新成立的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来的学科设置非常值得关注。

据了解,新成立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围绕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智慧城市、海洋工程、环境生态、创新管理七个主题领域,展开面向地区及产业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研究生培养,通过教育模式创新,打造新型专业学位项目,吸引全球优秀生源,培养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首个博士培养项目启动

在揭牌仪式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杨斌宣布,研究生院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将于4月份启动招生,首批学生将于今年9月入学。

作为清华大学首个面向国家重点区域开设的工程博士培养项目,将面向服务于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项目招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三个领域,采用“申请—审核”制,录取学生为非脱产定向培养,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课程学习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完成。

在培养模式上,项目强调学科交叉创新,培养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创新模块、工程领域专业课程、领导力及职业素养等课程模块。在论文研究方面,工程博士生将结合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选题,做出推动重大工程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成果。同时,将结合国际化培养特色,增加海外调研学习环节,包括海外短期访问、海外知名企业考察调研等。

师资队伍:大咖云集

要想建成世界一流研究生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才刚刚揭牌,不过依托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师资力量已经十分雄厚。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在成立之初就有着强悍的师资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人、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8人、国家杰青8人、国家优青2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8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3人,高层次人才比例高达10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师资力量同样惊人,有专职教师150余人,博士后70余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双基地教师280余人。孔祥复院士、李立浧院士、卢强院士、朱静院士、李龙土院士、范维澄院士、南策文院士、赒济院士、戴琼海院士、陆建华院士、吴建平院士、尤政院士都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担任双聘教授或双基地教师。

有着这样扎实的好底子,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师资队伍只会更加豪华。

清华+深圳:合作超20年

其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建立,是清华与深圳市这对“老搭档”努力合作20多年的成果。

早在1996年,乘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东风,清华就在深圳成立了深圳清华研究生院。此后,双方一起创造了很多个“第一”。2001年,清华大学和深圳共同建立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这是清华大学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生院,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本部以外的研究生院。

2014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立,成为清华第一次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创办的教育科研机构。2018年11月,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是清华大学在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也是清华大学在深圳办学的2.0升级转型之作。

对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来说,揭牌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随着清华和深圳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等利好,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发展势必会更加迅猛,期待它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研究生院。

(部分内容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