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严永龙


西元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全球农业经历多次重大的技术突破,从农药化肥的诞生,再到耕作机械化,乃至后来的作物品种改良,这一系列的「农业革命」,使得世界农业产能大幅上升。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简称「FAO」)的资料,在过去50年间,全球农业生产量每年平均增加2~4%,现时世界农业产能足以喂饱地球上所有人。

然而,人类为了满足粮食需求,无节制地耕作,又在农地上使用化学品,不但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导致健康土壤劣化流失,水资源也受到严重污染。有鉴于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于2015年通过了2030年要达到的17项永续发展方针,其中一个面向正是推动永续农业,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确保世界粮食供应不绝。但其实,欧美以至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积极发展永续农业,现已取得一定的环保成效。

日本以农药化肥减半为目标  建立官民协作永续农业体系

自从1936年,日本农业学家福冈正信建立「自然农法」农业系统,主张不施肥、不用农药的自然耕作方法,日本即被视为东方永续农业的先躯者。FAO在1991年正式提出「永续农业」的概念后,日本政府翌年即明示「积极推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新政策」,旨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全国使用量,维护土壤健康,以收环保之效。日本于1999年实施「食料(粮)农业农村基本法」,并将「环境保全型农业」(广义上的永续农业)定为长期施政方针之一。

为了实现农药和化肥的全国使用量减半,日本政府采取非强制性的方式推动永续农业,首先在2005年订定「生态农夫」(Eco-Farmer)的认证制度,又在2006年公布「推展有机农业法」,由农林水产省(日本的农业部)提供资金或人力支援,协助农夫改革设备及耕种技术,达至精准施肥、土壤健康管理、农业废弃物妥善处理和节约能源等目标。


帮助弱势的农山渔村居民发展永续农业,是日本政府办理「日本型直接给付制度」的主要原因,图为日本乡村农地。


日本在2013年开始规划「日本型直接给付制度」,2015年更完成法制化,向从事永续农业的生产提供法定支援。此外,农林水产省亦会收集日本各地实行永续农业的案例,经大众媒体来表扬成功案例,失败案例则须加以检讨,不论成败,这些案例都可以让相关单位及人员参考。

近20年来,日本大力推行永续农业,逐步构建农林水产省、农业协同组合(类似台湾的农会,简称「农协」)、农夫、消费者、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协作机制。简而言之,实行永续农业的「生态农夫」向政府申请认证或法定支援,学术界受政府委托进行调查研究,中央农协负责政策宣传,并向政府提交研究报告,地方农协则要销售农夫的产品,也要接受中央农协的事例调查委托,同时反馈消费者的意见。这种多方合作的永续农业模式,俾使官方与民间可以分工合作,动员社会上各单位一同推展,日本完善的永续农业体系已为中台两地所借鉴。

荷兰掌握顶尖农业科技  种植番茄耕水量远低于全球平均

欧洲的农业强国在永续农业方面也有亮眼的成绩,全球第2大农业出口国荷兰可说是欧洲模范生,国土面积仅比台湾大约5分之1,总人口为1702万,却在2017年达到917亿美元(约2.79兆元新台币)的农产品出口产值,运用极其有限的土地与人力创造如此大的产值,其农业奇迹本身就是永续农业的最佳实例!

荷兰能够实行永续农业,除了因为全国超过一半的面积皆为农业或园艺用地,更重要的是,荷兰有世界农业界的顶尖科研机构瓦赫宁恩大学暨研究中心(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re),他们研发并推广的农业技术,例如:使用无人机监测田地数据、温室裁培环控系统、人工光源等,令荷兰农夫可以用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式种植各种农作物。
以番茄为例,荷兰于2014年的总产量为99.2万公吨,全球排名第22位,而荷兰番茄的种植面积仅6.9平方英里,其单位产能远超世界各国,每平方英里竟能种出14.4万公吨番茄!不仅如此,荷兰采用不需要土地的水耕农法来种植番茄,所以裁培每磅番茄所需的水资源约1.1加仑,全球平均的25.6加仑约23分之1!


荷兰的花卉产业也高度依赖温室栽培,2015年荷兰花卉产品的出口金额达到80亿欧元(约2,854.4亿元新台币),成为全球最大花卉出口国,图为荷兰的玫瑰花温室种植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温室栽培在荷兰非常流行,从2003年至2014年间,先进的环控系统让荷兰的蔬菜总产量提升23%,使用的农药与化肥各自减少9%和29%,足见农业科技化成效卓著,亦体现了永续农业在环保与经济上的双重优势。

美国实行永续农业、黄豆产能翻倍  伊利诺州水土流失减少30%

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经历过一系列的沙尘暴,当时北美的原始表土被过度开垦,加上干旱现象,大风卷起的沙尘摧毁近1000万亩农田。农业过度扩张的祸害,逼使美国痛定思痛,积极发展永续农业。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业出口国,黄豆是其主要的外销农产品之一,据美国黄豆协会统计,目前有超过98%的美国黄豆农夫采用永续农业的方式耕作,通过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翻土、作物轮种、病虫害与土壤肥份监控等手段,美国黄豆总产量由1988年的4220万公吨上升至2017年的1.195亿公吨,升幅竟高达183%!若要计算其单位产能,美国在1988年每公顷黄豆农地平均产量只有1.8公吨,直至2017年已翻倍达到3.3公吨,永续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美国黄豆出口协会(U.S. Soybean Export Council,简称「USSEC」)设立「美国黄豆永续确保规范」(U.S. Soybean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Protocol)第三方永续生产认证,黄豆农夫必须符合精准农业、生能多样性、环境保育等耕作条件;伊利诺州的黄豆产量为全美之冠,根据USSEC的资料,1987年以来,每英亩黄豆农地的能源消耗量下降48%,自1982年更减少30%的水土流失。永续农业不但令农夫可利用更少的能源和农地,生产更多的黄豆,也确保了土壤与水资源的永续性。

2050年世界人口爆炸达98亿  维护水土资源确保粮食永续

联合国《2017年世界人口勘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人口约76亿,预计2050年将会达到98亿的关口!以目前的世界粮食产量,虽然理论上可以喂饱76亿人,但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再加上惯行农法造成的环境污染以至水土流失,可耕作的土地有限,未来有可能爆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人们总以为环保与经济无法相容,然而,世界各地的实例却向我们证明「鱼与熊掌」其实可以兼得。只要善用科技,建立良好的体系制度,哪里都有实现永续农业的可能性,既能做好环境保育,亦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农业所需水土资源受到妥善管理,让世世代代都能享有自耕自食的权利,免受粮食短缺的威胁。

审稿编辑:童仪展、林玉婷

延伸阅读
▶ 高效、环保又满足经济需求才是永续农法的核心思维 
▶ 有机友善耕作仅占全台1%  台湾永续农业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 一场刮了10年的沙尘暴  促使美国走上永续农业之路

参考资料
▶ 联合国2030 永续发展目标(SDGs)简介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 简介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
▶ How the Netherlands Feeds the World - National Geographic
▶ Agriculture and food | Key sector | Holland Trade and Invest
▶ 荷兰国家档案 - 国际贸易局
▶ 美国黄豆协会
▶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