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麟說,半月板是由纖維軟骨組成,有外側、內側半月板,主要作為緩衝的介面,吸收運動帶來的震盪,保護膝蓋。(記者吳亮儀攝)

2018-09-29 12:37

〔記者吳亮儀/臺北報導〕一名50多歲的女性日前因膝蓋痛就醫,但多次治療仍很痛、行走困難,最後診斷竟是膝蓋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讓膝蓋缺少緩衝,導致走路等動作不斷衝擊,讓膝蓋痛到不行。

北醫附醫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家麟說,很多膝蓋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的患者在受傷當時會聽到「啵」一聲,然後會覺得膝蓋痛得不得了,甚至要痛個10幾分鐘才能再站起來,來就診時也常是跛腳進來診間。

吳家麟說,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的症狀及初期X光檢查與退化性關節炎極為類似,若未對症下藥,延誤治療,最終恐須置換人工關節。

吳家麟指出,許多民眾對於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相當陌生,其實半月板是由纖維軟骨組成,有外側、內側半月板,主要作為緩衝的介面,吸收運動帶來的震盪,保護膝蓋。

他說,若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半月板不再附著於軟骨並產生位移,無法發揮緩衝功能,若未充分治療,會直接增加軟骨的壓力,可能導致早期退化性關節炎。

吳家麟說,半月板後角破裂通常與半月板退化有關,中年女性特別常見,發生率約佔內側半月板破裂20%到30%之間,有些年輕病患因前或後十字韌帶斷裂或撕裂性骨折等外傷造成。

他指出,許多病患先前沒有明顯的創傷病史,或只是輕微的創傷性運動,例如蹲下、上下樓梯、上下公車時,膝關節過度彎曲,突然聽到膝關節後側有「啪」一聲,關節馬上腫起來,短時間內無法行走,之後膝關節就持續腫痛 。

吳家麟建議,若病患小於70歲、活動量大或合併O型腿,較適合接受高位脛骨截骨手術,透過在小腿脛骨截出一段缺口,再把骨頭撐開,加上固定骨板,藉由力線的矯正,讓內側關節壓力減低,使關節軟骨得以增生,相較傳統全膝置換手術,安全性較高、關節靈活度提升,術後恢復期約兩個月,痊癒後進行中高強度運動也沒有問題。

但若不適合高位截骨術的患者,吳家麟則建議行單關節置換或全膝關節置換。

  • 吳家麟說,半月板是由纖維軟骨組成,有外側、內側半月板,主要作為緩衝的介面,吸收運動帶來的震盪,保護膝蓋。(記者吳亮儀攝)

    吳家麟說,半月板是由纖維軟骨組成,有外側、內側半月板,主要作為緩衝的介面,吸收運動帶來的震盪,保護膝蓋。(記者吳亮儀攝)

  • 手術後恢復期約兩個月,可做些如爬階梯等簡單的復健。(記者吳亮儀攝)

    手術後恢復期約兩個月,可做些如爬階梯等簡單的復健。(記者吳亮儀攝)

  • 患者因膝蓋極疼痛就醫,吳家麟(左)說,半月板後角破裂通常與半月板退化有關,中年女性特別常見。(記者吳亮儀攝)

    患者因膝蓋極疼痛就醫,吳家麟(左)說,半月板後角破裂通常與半月板退化有關,中年女性特別常見。(記者吳亮儀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