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红灯记》为八大样板戏之首,其影响之大、制作水准之高恐无出其右者。在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直到现在还是有一大批人在怀念它,对里面的情节、唱腔非常的亲热与熟悉,茶余饭后信手拈来一段,唱出的是满满的回忆。

那么《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原型是谁?又是哪里的呢?

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李铁梅(1898~1942),原名李瑶林,字凤巢,早期中共党员、烈士,山东省寿光市北洛乡范家庄人。辛亥革命后,他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于进步。后来为了谋生,他发拜师学医,逐渐成为乡间名医。因经常为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的张玉山治疗肺病而互相结识,彼此了解颇深。1924年8月经张玉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8月,中共寿光县委成立,他被选为县委委员。

1937年,李铁梅积极参与"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组建,并在后勤部卫生处从事军医工作。后在山东纵队一旅任军医。1942年他在鲁中南与日军作战时不幸被捕,敌人将他严刑拷打后投入井内。虽经群众营救幸得活命,但被折磨得患了精神分裂症,后来牺牲在莱芜县响水湾。

这样看原型好像是男的,本人查找了一些资料,真假不好定论。有不同见解者可在「评论」中讨论,在下欢迎赐教。

第二种说法。

现代京剧《红灯记》是由电影《自有后来人》改变而成的。

《红灯记》故事原型就发生在吉林省吉林市原吉林铁路局。剧中李玉和的原型是由伪满时期中共吉林市委第一代领导人吉林铁路党组织的创建者李维民、吉林铁路党小组负责人关芝忱、吉海铁路地下党列车长董国璋等人构成的。李玉和名字的本意就是由许多「玉」产生李的「抗日思想」而和成的。

李铁梅的原型是由抗联烈士侯小谷的妹妹、后来成为李维民第二任妻子的侯乃英和秦淑云烈士的妹妹秦淑华构成,「铁梅」 两字的用意反映出革命人不畏严寒的钢铁性格,这正是《自有后来人》原创的本意。李奶奶的原型是由李维民的母亲以及许多个不愿当亡国奴的伟大母亲构成的。

这种说法比较受到认可,每一个虚构的英雄人物都是现实中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真正英雄的综合体,至于到底是谁,已无据可查,也没那个必要了。


样板戏《红灯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久不衰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剧中以一盏红灯为线索,贯穿著从「二七」大罢工到抗日战争的革命斗争。

电影中以李玉和一家反抗侵略为素材,描写了在战争时期,广大的人民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去反抗侵略者的,也代表了千千万万勇于反抗帝国主义的农民。

其中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这一家作为主角,特别吸引人们的好奇心,他们这一家究竟有没有历史原型呢?答案是有的,不过这需要从《红灯记》的前身说起。

《红灯记》是根据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的,里面的大部分人物和情节都是套用原著里面的。而《自有后来人》这个剧本的作者是当时下放到北大荒的沉默君和罗国士。

当时沉默君和罗国士到东北后,逐渐了解到了抗日英雄傅文沈的事迹。傅文沈是当时的地下党员,专门负责交通线的转送情报。

于是他们以傅文沈的事迹为基点搜集了很多抗日故事,融入到了剧本里。随即写出了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最初发表在《电影文学》1962年第9期上。作者署名为迟雨、罗静。

而傅文沈这个历史人物就是《自有后来人》里的李玉和,也就是样板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他的女儿则是电影里的李铁梅,他的母亲就是电影里的李奶奶。

样板戏是我国伟大的文艺作品,在当时轰动了数十年,尽管现在已经过去了40年,但依然为人所津津乐道,足以证明样板戏的伟大!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复制,而是集中提炼素材,发掘内涵,突出典型,李铁梅祖孙三人故事,集中了当时国人抗日救国的素材,塑造了血肉丰满的经典形象。这是《红灯记》成功之道。


红灯记原著为革命自有后来人。己拍成电影。原来故事背景是发生在东北,涉及大连、吉林、哈尔滨。所以故事中才有李玉和鸠山,在老毛子铁路上混事的交往。改成现代京剧时,才扯到武汉二七大罢工那里,细推敲起来与人物和剧情不十分吻合,旗手说改,只能按旗手意见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