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用皮料达到百分八十多的宣纸,这种皮宣适合层层积墨晕染不乱。


八十年代初,一直用纸挑剔甚至苛刻的李可染大师曾对时任泾县宣纸二厂厂长的周乃空提出用纸的文字说明:一,皮料保证至少百分之八十;(这是特皮的要求)二、生熟适度,万不可过生,落笔要柔和、滋润,能保持浓淡笔痕不对流,建国十周年献礼纸有「中国共产党万岁」水印纹样的,可惜过生,过熟笔痕刻板,也不适宜;三,画过后纸保持平整,不缩皱;(这是矛盾的,实际做不到四、能层层加墨,画第一遍后,淡墨上浓墨能保持笔触,不漫漶乱洇;(这才是关键五、白、细且柔软,摇起来不响;(竹纸会哗啦啦响,说明李可染也用过假宣纸六、纸质可薄一点。另外,李可染先后4次给泾县宣纸厂领导写信,希望采用传统古纸制作工艺,为其特制一千张宣纸。李可染对于这次特制纸要求极为严格,他反复与宣纸技术人员书信交流,强调要用最好的材料,最佳工艺,不惜工本。在信中,李可染详细罗列出对于宣纸制作的6点要求:1.使用最佳原料,皮料保证不少于80%,不用化学漂白;(要求用古法)2.生熟适当,湿笔不雍肿泡松,干笔不生硬板刻,笔墨微妙变化,能含蓄保留;(要求杀纸)3.纸质云纹充足密满、细白、绵软、不脆、摇摆不响;(要求不掺杂料)4.能层层加墨,画过一遍两遍,仍能见笔,能用积墨法;(要求经得起反复积墨,墨韵依然)5.画后纸不收缩,保持平整;(要求纸不收缩,是不可能的,除非书画纸)6.厚薄适中,六尺纸可略厚些。(显然,棉夹适合)李可染反复强调「能层层加墨,画过一遍两遍,仍能见笔,能用积墨法」「能层层加墨,画第一遍后,淡墨上浓墨能保持笔触,不漫漶乱洇」,也就注明了好生宣的标准。常规生宣纸,包括特种净皮、净皮、棉夹、棉单、、、。过去一直认为夹宣用于书法,而特皮则被大量使用于山水画。其实,无论什么画种,花鸟、人物、山水,上述这些纸都可以用,用那种纸完全取决于个人笔墨习惯。但是,就生宣纸特性而言,干涩不润的纸一定不是太好。从我的使用经验来看,棉夹是最能体现笔墨淋漓的效果,特皮反而感觉粗涩,笔感不细润,积墨往往成为死墨。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适合自己用的笔墨纸等是画家十分重视的事,李可染用纸十分讲究,他三次造访泾县造纸厂,曾对工人三鞠躬,说"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李可染是十分善用积墨法画山水的大师,另一善用积墨法大师是黄宾虹,山水积墨法很难,宣纸上画第一遍墨色活泼鲜润,积墨法层层加上去,不擅此法便会出现板.乱.脏.死的毛病,故积墨法需很深的功夫,并对用纸有很高要求,八十年代初李可染给泾县宣纸厂厂长写信提出对纸的要求,后又几次写信提出按具体要求为他特制1千张纸,要求的主要内容,皮料至少占80%,(这其实是特种净皮的配料要求),能层层加墨,淡墨上加浓墨仍能保持笔触,不漫漶乱洇,(这是对画好积墨法很重要的),他还要求用传统古法制作工艺,这要求很高,古法工艺工序多而复杂,例如造纸增白,古代靠自然漂白,现在为缩短生产周期,采化学漂白,或虽保留自然漂白工序,但时间缩短,用化学漂白弥补不足,化学漂白对纸性起破坏作用,大大缩短纸使用寿命,自然漂白需将原料放山坡通过风吹,曰晒,雨淋,使其脱色和除去杂质,这往往需一年半或更长时间。 李可染积墨法从黄宾虹而来,但黄著力处在笔,李著力处在墨,李可染从黄宾虹处学到传统的以暗写明的方法,又渗合了西方绘画的色光处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带有光色因素的积墨法",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顺便讲李可染用墨,用过古墨天香墨,用上海墨厂产的中国画院定版墨,画牛用曰本产的花仙墨汁,画七幅万山红遍其中有几幅用购买的清宫藏朱砂。

万山红遍,

在一次画展中,展厅里复原的可染画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