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抗战神剧层出不穷,比如手撕鬼子、肉包炸弹、手榴弹炸飞机等等。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剧情,似乎已经成为了抗战剧中的特色之一。不过,稍微对抗战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所谓的抗战神剧完全是虚构,甚至可以说是对抗战老兵的极大不尊敬。

  抗战神剧中的日军有这样几个特点,发疯似地冲锋、如同白痴一样、中国抗战军民无所不能。这是真实的历史吗?我们来看抗日名将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后,对日军的描述:“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

  有一点大家需要承认,就是抗战时中日军队无论从单兵素质,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有明显的差距。以基本的射击训练为例,中国方面由于军费匮乏,平时训练配给的子弹最多15发,更多的时间都能通过放空枪训练。

  反观日军,在侵华战争初期,且不说新兵入伍前要进行8个月的集训,仅射击训练配发的子弹至少有150发,每年用于训练的子弹更是超过了1800发。如此严格的训练下,使得日军中优秀射手辈出。

  如果说李宗仁的回忆录带有夸张的成分,毕竟他不是一线士兵,可抗战老兵的回忆就值得人们去重视了,也值得人们去反思。举几个抗战老兵的回忆录:

  南京“敬礼致歉”老兵程云(黄埔武汉分校教导总队十一期步兵科,2014年去世,享年92岁)回忆,“(南京守卫战)我们面对的日军武器十分精良,还有空军和坦克支援,可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能靠挖战壕,等日本兵靠近了再肉搏。”

  94岁抗战老兵张修齐回忆,“子弹在耳边飞过的声音,炮弹在身旁爆炸的声音,我都清楚记得。后期我们一个步兵连有50多位同学与日军肉搏,一天战死37位。”事实上,类似于老兵程云和张修齐的回忆还有很多,共同点就是日军凶狠,武器装备精良。

  抗战老兵们还指出,只要是大型会战,一路上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军民的尸体,除了阵亡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运不出去的死在半路上的伤员,因为天上日军战机不停地轰炸,伤兵根本无法向后方运送。

  参考资料:《李宗仁回忆录》、《抗战老兵回忆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