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种资料的记载来看,梵高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至今还没有定论。由于他的精神疾病,他的死被认为是自杀。

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在荷兰南部的布拉邦特出生,他从小性格孤僻。

1880年,文森特·梵高开始临摹米勒作品,他的弟弟提奥·梵高开始给他经济支持。

1883年,30岁的文森特·梵高开始画油画。

1886年2月去巴黎,于弟弟提奥同住。他决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这一年他创作了《带烟斗自画像》等作品。

1887年,由于认为自己是弟弟的累赘,梵高离开了巴黎。这年他创作了《贝母》、《自画像》、《麦田云雀》等作品。

1888年10月,35岁的梵高与高更在普罗旺斯同住。他们在绘画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分歧,高更认为绘画应该只画眼睛看得见的东西,而梵高则认为可以适当加入想像。12月,与高更产生矛盾,梵高将所有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因失望与自责,割下了一小块耳朵,高更返回巴黎。

这一年,梵高画了更多的作品如:《戴红色贝雷帽的男子》、《割耳后自画像》、《海上渔船》、《十五朵向日葵》、《向日葵》、《夜间咖啡馆》等。

1889年,梵高因精神疾病入住圣雷米疗养院,他的病情也看似越发严重,甚至吞了一罐他最爱的黄色颜料。只要情绪稳定他就会坚持画画,创作了《淡蓝色天空下的橄榄园》、《山前的麦田》、《星空》、《麦田和初升的太阳》、《在月光下散步》等。

1890年5月,在精神病医生的细心照料下,梵高出院了。

1890年7月,梵高带著绘画工具出去画画,在奥维尔小城附近中枪,中枪后还自己走回了公寓。37岁的文森特·梵高在痛苦中挣扎了两天后,死在了弟弟提奥的怀里。

在这人生的最后一年,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在画画,创作了《麦田群鸦》、《乌云下的干草堆》、《杏花满枝》、《嘉舍医生的画像》等作品。

梵高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画家,他把饱受折磨的人生转化成醉人的美丽。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渐渐从灰暗的色调转向明亮。

上百年前定型的颜料、凹凸的笔触、画面的纹理质感,让人强烈感受到他要传达的思想情绪,他那颗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值得一提的是,梵高在有生之年只卖掉了一幅画。而后世,他的画屡屡拍出天价,被收藏家们争相收藏。


我是从美国纪实作家欧文.斯通写的《渴望生活》中了解到后印象主义大师文森特.梵高的艺术生涯的。一位来自于荷兰而去世于法国的伟大的艺术大家。

梵高先生学画较迟,一位出生于基督教传教士家庭的孩子为了遵循父母的意愿二十五岁时来到了英国一个乡村煤矿传教并不时的到他舅舅家帮忙卖瓷器,就在此时他爱上他表妹的同时也爱上了绘画,由于梵高思维偏激而又不愿接受传统的绘画教育由此二十七岁时几乎是在自学中慢慢形成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

为了更好的学画并且能够进入上流社会,梵高先生三十多岁时来到了法国巴黎,当时许多绘画名流都在法国,但没有一个人去理睬梵高,他唯一的朋友就是表现主义画家高更和流浪老妇女以及一直用经济在资助他的胞弟提奥.梵高先生。

梵高最伟大的作品大多是在神经病院和乡村麦田完成的,他孤僻、固执而坚强。但是,对艺术的极端追求已经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他在麦田画完了他人生最后一幅画后朝自己的肚子开了一枪并颤颤悠悠回到房间给他弟弟写了最后一封信……一位伟大的画家停止了呼吸并给后人留下了大批的优秀作品。

凡是最优秀的作家、诗人、画家当他感觉到自己的极端梦想与平凡现实极不符的时候就会选择自杀来解脱自己的困扰!


【麦地上的乌鸦】的绝唱。「痛苦即人生」是梵高的遗言。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梵高)

他留给弟弟的信中这样写到〞……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

我想,梵高用极端暴虐的方式来消灭肉体生命,正是以此获得精神的彻底释放和纯粹。他遭受为生存而斗争的艰辛,经受爱情受挫的巨大悲伤,这正是与命运抗争,向世界孤绝的一声呐喊。他本身就是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酷虐投入到这烈火般的创作中,在纷杂的世俗生活间,思考生存的本质。他用阿尔的太阳拷问内心,伤痕累累.无法自拔。所以,以身殉道,是他最终的也是唯一的选择。他用尽自己的生命,洗净生命!

「一切我所向著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梵高)

火中取栗,正是他经受命运无情摔打,在分裂与痛苦的主题中,「向死而生」的决心和方式。他把生命献祭于殉道的圣坛和他「向著自然创作」的卓绝追求。在这团壮烈残暴的烈火的行动中,他永生,我们被吞没。


梵高是自杀还是被人误杀!!这是个悬案。

我个人是不太相信梵高会自杀。

文森特、梵高,是后印象派的先驱,代表作品,《星月夜》《向日葵》《吃土豆的人》《自画像系列》《夜间咖啡馆》等等。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相信这观点不会有人反对吧。

梵高自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还穷困潦倒,最后走投无路选择了自杀。这种说法,给他笼上了浪漫主义的光环,好像极不幸的遭遇才更贴合人们对大艺术家的印象。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他的耳朵是因为和好友高更打架斗殴,被高更割掉的。这件事有确确实实的证据,在他给高更的信里说过,他们俩个人都必须对这事守口如瓶,要不然高更就会进监狱。

梵高也没有穷困潦倒过,他的弟弟,提奥梵高,每个月都会给他两百多法郎的生活费。两百多法郎在当时并不少,相当于普通工人的两个月收入。

梵高在死前的头一天,还写信给他弟弟,要求提奥给他买颜料。同时梵高还是个忠实基督徒,自杀对于基督徒来说,那是可怕和邪恶的行为。

梵高之死,还是需要更客观严谨的看待。


谢邀。

万事皆有因果。没有人会平白无故选择死。

我们可以从梵高的生平中找到他死亡的客观原因。(之所以说是死亡而非自杀,是因为梵高是否自杀还是他人枪杀尚无定论)

梵高的精神疾病日渐困扰他,使他的精神状态极度不稳定。

梵高一生都是一个敏感的人,而当敏感的人接触艺术,并进入到一个难于施展的困境,他的敏感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了精神疾病的产生。

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敏感,梵高不可能再阿尔勒之后的人生里成为一名如此高产的画家,也不可能在他的绘画中传递出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至今还影响著每一位面对梵高绘画的欣赏者。

绘画创作是梵高精神刺激的来源,而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在疯狂的尽可能多的绘画

梵高第一次被送进疗养院,是在阿尔勒,因为与高更发生争执而割掉自己的耳朵之后。人们才意识到梵高精神方面的问题。他被送到阿尔勒附近的圣雷米精神病院疗养,而实际上在此期间,医生是不建议他绘画的。所以在治疗的初期,梵高停止了作画,以保证自己的精神稳定。等到一段时间慢慢恢复以后,医生才允许他少量作画。

然而后来,梵高到奥维尔去投奔了另一个精神医生。这个医生就是人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加歇医生。

  • 梵高为加歇医生画的肖像

这个加歇是一个印象派艺术的狂热爱好者,一生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虽然当时的梵高还没有大红大紫,但是加歇依然为梵高的画惊叹。

加歇非但没有组织梵高过量作画,甚至鼓励他多作画。也是在这段时间,梵高的画大量出现最粗的线条和扭曲旋转的画面。而梵高仿佛是被一个无形的推手向前推动,甚至感觉到了自己的艺术热情被榨干。

  • 梵高在奥维尔时期的画作

对于一个画家,灵感与热情是无法失去的灵魂

他可以没有面包,也可以没有酒,却无法面对自己失去了灵感和热情。人们很少谈论在梵高去世的最后一年他绘画事业面对的真正窘境,因为大部分人都善于崇拜和神圣化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梵高在奥维尔,受到了精神和绘画热情熄灭的双重打击,我认为这才是梵高生无可恋的致命一击。

这种热情的消失,来自于长时间得不到业界的肯定,人开始对自身不可避免的产生怀疑,而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梵高的弟弟。

眼看就要失去的唯一经济来源

熟悉梵高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但是售价400法郎。所以这么多年,画家是靠什么养活自己的呢?答案就是梵高的亲生弟弟提奥。他们共同的亲戚在巴黎经营画廊,这也是两兄弟最早接触绘画的地方。梵高少年时也在画廊工作过,却因为不喜欢巴黎的世俗生活,离开了这个行当。在那之后,梵高一直没什么正经收入,在30出头梵高最终决定要走上绘画之路时,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理解和了解他的这个弟弟,成了他唯一的资助人。

  • 作为梵高,右为提奥

提奥在画廊工作,用自己的收入供给哥哥的生活和绘画。要知道,绘画在当时是只有富家子弟才玩得起的奢侈爱好,颜料、纸张、笔都非常昂贵,更何况是梵高这种浓墨重彩的画法,更加费钱。而且还要承担作品暂时卖不出去的生活压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提奥的资助,梵高可能根本无法在绘画生涯中走上这几年,也可能就没有我们后世看到的这些梵高作品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梵高不是一个人, 他是带著弟弟的梦想和崇拜在作画。

然而,梵高生命的最后一年,弟弟传来了一些不好的消息。第一个是,弟弟的身体出现了眼中的问题,生了当时无法根治的病症。第二个是,提奥由于常年在自己的画廊推哥哥的作品,因为销量不好,甚至面临著被解雇的风险。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经济来源的确快要彻底消失了。

在梵高死后一年,悲痛万分而又身体状况极度恶化的提奥也随著哥哥撒手人寰。

自杀还是他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传言说梵高中枪的位子是在下腹部,一个自杀的人不可能会冲自己的下腹部开枪。因此那一枪到底是谁开的,至今仍然是个迷。

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梵高并非一击毙命,却在关键的几天抢救时间里放弃了治疗。他生命中最后一件事就是等待看自己的弟弟最后一眼。

对于他来说,活著的欲望已经太低太低,是他自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从小生活在一个教士家庭,还拥有一个世俗而刻薄的母亲。

可以说梵高从小到大很少受到表扬和褒奖,他却心思敏感,并且很有自己的想法。当他决定成为一名印象派画家,也几乎很少受到同行们的认可和赞誉,也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社会认可。这些情绪长期积聚,最终使紧绷的精神之弦断裂,对梵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沉重一击。

我也不得不承认,我是个梵高迷。梵高对于追求梦想而不得的人是一种明灯和力量源泉。而他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正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暗藏的梦。

当我们面对梵高凝重著颜料的画布,那种感情直截了当的倾泻而出,极具感染力,他一五一十的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画在了画布上,也许绘画技法算不上高端,细腻,甚至独创,但却流露出最难得的真情实感。

他一生虽然悲惨,但却留下了足以影响后来人的伟大作品,残忍的说,正是这些悲惨促成了这些作品。

很多人猎奇的想知道梵高为什么要「自杀」,如果你真的对梵高感兴趣,不如读读一本叫《渴望生活》的自传,除了猎奇,你一定能得到更多弥足珍贵的人生感悟。


梵高是一个传奇,是传奇就会有许多传说,同是画画的,作为一个同行试著去理解这个问题。

一,创作耗尽了生命力

梵高在最后十年的创作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记得中国某位画家在国外某美术馆看梵高的画展,发现画作上画家签的日期,好几幅中外美术史上都选登的梵高名作,竟然是某段时间里面的一天一幅。梵高在十年中创作了一千多幅画,而且绝大部分是精品,十年三千多天,基本上几天就完成一幅作品,这样的强度和对绘画激情的保持,普通人不疯身体也会垮掉。

二,物质的贫穷对养活自己感到绝望

梵高虽然在对弟弟的信中提到多次对自己创作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作品和相信能卖个好价钱是两回事情!画的好不一定卖的好,这是从事艺术行业最大的悲哀,在很多行业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一般能在物质上也能够富足。但艺术行业却未必是这样,反而有时候平庸些到能得到更多人认可。梵高在面对现实是绝望的,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又是如此热爱。在创作中希望满满 ,回到现实中瞬间又跌入无望中,情绪在起起落落中失常。


因为脾气大,疯起来连自己都杀


因为只卖出过一幅画


我周围搞艺术的人很多都是神经敏感的人,精神状态常常在极度亢奋和极度低落间摇摆,这很容易出现抑郁症。另外就是梵高一生贫困潦倒,生前没有卖出过一件画作,领先时代的天才的悲剧!


艺术家的一些行为往往不让人理解,太高的造诣,没有人欣赏,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郁郁而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