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我想要做的,有钱人都做过了。」台湾独立乐团「草东没有派对」的歌〈烂泥〉,除了唱出对人情世俗的观感,也或多或少唱出我们商业经营者的心声:身处同质化高度竞争、顾客被过多选择淹没的时代,说什么、做什么,才可以获得顾客的青睐,让业务朝预计的目标多走一些,让组织的理念可以多传播一点?

 

二○一八年已过了一半,面对下半年的种种挑战,从该「说什么」的传播沟通、到该「做什么」的营运调整,我们应该将资源投注在根据同业的发展重点持续追进(Benchmarking)?还是换个角度,从空缺之中找到机会,专注在差异化?我想,对于任何创业者与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

 

从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成效管理》一书中的三个问题,我获得了许多真实灵感。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擅长做什么,且不费吹灰之力?」相较于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有哪一些方面别人并不擅长,然而我们却能轻易创造更好的成果?以绿藤而言,我们习惯根据产品与理念发展沟通主张,再深入阐述对应内容;也许,我们可以据此强化核心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不擅长做什么,而其他企业没遇到什么麻烦?」诚实面对自己,有些我们面对的难题与挑战,别人却能毫不拖泥带水地解决。以绿藤而言,根据市场趋势快速开发新产品,对我们是极困难的挑战。在资源有限的状态下,决定不做什么事,常常比要做什么事还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