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这个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


奥斯曼的兴起是一个长达百年的长期行为,在奥斯曼刚刚立国之时,西亚也并不真空,各种强权都在这里插了一脚,不过奥斯曼的崛起的确与蒙古西征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蒙古西征带动的突厥游牧民向西迁徙的浪潮,罗姆苏丹国一度吸纳了众多的新移民,可罗姆在和蒙古大军的战斗中一战崩溃,根本没有能力去统治这些部落,蒙古人也十分头疼,于是保留了罗姆苏丹国的存在,甚至给予军事支持,让罗姆苏丹继续统治这里,代征小亚细亚的纳贡。

这里太过于混乱了。

小亚细亚大量存在的割据的部落和军事团体,为了赢得生存空间和对于财富的渴望,只有一个目标了,那就是发动圣战,接替罗姆苏丹国继续入侵当时在尼西亚的拜占庭帝国。(早期的伊尔汗国没有接纳伊斯兰教并且同乞奇里亚亚美尼亚王国组成了联盟)

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和金帐汗国组成联盟,共同对抗伊尔汗国,伊尔汗国也不甘示弱,交好了拜占庭帝国。

小亚局势的最终结果是伊尔汗国无法直辖统治此地,只能继续让罗姆苏丹国这个僵尸继续代替他来统治,埃及苏丹也无力深入小亚细亚腹地,只能在边境地区扶持几个附庸作为缓冲,而拜占庭帝国根本没有能力收复小亚细亚,塞普勒斯王国和罗德岛骑士团浑水摸鱼,还重新光复了一些城市,祈奇里亚亚美尼亚王国靠伊尔汗的保护苟延残喘,威尼斯和热那亚则扶持各个突厥贝伊们相互争斗,并且送来法兰西和义大利的雇佣兵,帮助突厥贝伊去屠杀和抢劫穆斯林同胞(突厥人不打突厥人)。

而奥斯曼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卡雷西被奥斯曼拿下了,这对奥斯曼帝国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从此控制了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南岸地区,通往欧洲的道路从此被打通了。

而且在罗姆苏丹国崩溃后,奥斯曼也代表小亚细亚向蒙古人纳贡,蒙古人很乐意看到一个新的小强出来遏制卡拉曼,于是在埃及人、蒙古人和卡拉曼的争斗中,奥斯曼避免了被强权干涉,可以利用圣战的大义,对欧洲发生征战了。

像卡拉曼这样的突厥贝伊国没有受到太多中东传统文明的浸染,甚至伊斯兰信仰也不正宗,这些国家不想受到罗姆苏丹国或是伊儿汗国的严密控制,老是试图摆脱控制。它们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央政权,而是渗透入穷乡僻壤的地方割据力量,无孔不入,最终彻底瓦解了原有的基督教安纳托利亚世界,而且它也不愿受太多波斯、阿拉伯元素的影响,最终,小亚突厥化了,而不是波斯化或者阿拉伯化,以卡拉曼为代表的这批突厥割据力量始终抗拒强大的中央政权。

后来当同种的奥斯曼帝国回头东进时,它们同样采取抗拒态度,虽然割据力量最终都被奥斯曼荡平了,但是小亚的突厥化却恰恰是它们完成的,因为奥斯曼早期集中精力经略巴尔干,反而吸收了不少拜占庭的体制,对小亚并不重视。


是。

可以这么说,因为蒙古人基本上把当时的穆斯林国家全部都虐了,之后奥斯曼就崛起了。


蒙古西征对其影响虽有,但并不大。应该说是东罗马衰弱之后,奥斯曼才有机可图的。蒙古西征虽对中东局势影响甚远,但其统治时间不久,没多久其统治中东的汗国就垮台了。而且蒙古从来没把地中海的东岸完全拿下来,那里一直是基督徒与穆斯林征杀的区域。看看地图就会发现,那一块区域并不是奥斯曼早期发展的区域,可以说是毫无关联。奥斯曼真正崛起,是从其打败东罗马,并且一步步蚕食巴尔干半岛开始的。蒙古西征后留下来的那块真空地区没多久就被强盛的帖木儿帝国占据了。但帖木儿也没延续太久,那之后又是好多零散的国家。1453年奥斯曼灭掉东罗马之后,又用了几十年才统一小亚细亚半岛,那里当年蒙古几乎没有涉足过。随后100多年才逐渐将两河流域、北非和西亚东部搞下来。可以说,奥斯曼崛起的时间,和蒙古西征相差虽不久,但关联真的没啥,推荐题主可以去看看奥斯曼崛起的地图,搭配上蒙古西征的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